分享

古人腰间的玲珑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4-21
王夫人一看时,只见扇子三把,扇坠三个,笔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绦环三个。

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的一段描述。

提到了扇子、扇坠、笔墨、香珠、玉绦环等五件物品。

前四件物品字面意思都很好理解,现实生活中也还能见到实物,但最后一件“玉绦环”现代人却少有听说,很多人更不知为何物?

图片
春水玉绦环绦钩
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

1960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钱裕墓出土了两件玉器,一件是玉带钩,另一件是春水玉饰。

因为当时并非科学发掘,所有文物出土时的位置关系并不清楚,导致这两件玉器一直被当作两个独立件,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直到近四十年后,当时在无锡市博物馆任职的徐琳女士,无意间将这两件玉器勾搭在一起,不仅严丝合缝,且玉质、沁色、雕工、纹饰上都极为统一,后来通过种种论证研究,认为这套组合带饰就是古籍中所记载的“玉绦环”。

这套元代的玉绦环、绦钩后来一直都被认为是鉴定同类玉器的标准器。

图片
南宋郑刚中墓出土玉海棠环
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中服饰上有海棠玉绦环

图片
元人画虞集肖像图(线描)

绦环,是古代服饰上的一件实用佩饰,通常与绦钩配套使用,组合成绦带,其材质有金、铜、铁、玉、玛瑙等。

《老乞大》记绦环:系腰也按四季。春里系金绦环;夏里系玉绦环,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减金钩子,寻常的不用,都是玲珑花样的;冬里系金厢宝石闹装,又系有棕眼的乌犀系腰。

图片
鹘啄鹅绦环
元代
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鹅穿莲绦环
元代
国家博物馆藏

《朴通事谚解》舍人打扮“刺通袖膝襕罗贴里上,珊瑚钩子系腰。”

其下注云:钩子,用金、银、铜、铁、玉、角等物,刻成龟、龙、狮、虎之头,系之于绦之一端,人若带之,则又以绦之一端屈曲为环,纳于钩兽头之空以为固,使不解落,如绦环之制然。

图片
白玉穿花龙纹带饰
元代 
古天一拍品

古代玉带有两条发展线路。

一条为官方的玉带制度,即缀有玉带板的革带,用于官场等较正式场合。另一条为使用绦钩扣绦环的绦带,多为高官、贵族、文人在休闲之际,用在日常生活的便服上。

南宋时,士子与小吏多系绦带。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记载杭州市肆名家,在沙皮巷就有陈家绦结铺,即绦带专卖店。

宋以后,玉器逐渐世俗化,贵族士大夫生活中将玉钩环缝缀于绦带上已相当普遍,至元代渐成风尚。

山西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出土了一条丝绦带,其上装有铜绦钩和玉绦环。元代画家所画《名贤四像图》中的虞眉庵像,腰部束带用绦钩扣环作饰。

图片
白玉透雕狮戏图嵌件
元代
故宫博物院藏

玉绦环与玉绦钩上的纹饰一致,互为一体,有的光素。

但存世大多玉绦环均在椭圆形环托上高浮雕、镂雕玉图画,富有层次感。纹饰除春水、秋山外,还常见狮子戏球、荷莲龟游、螭穿花、龟鹤、双螭、麒麟、大象、云龙纹等。

图片
白玉透雕秋葵蝶鸟纹嵌饰
元代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已难觅这种腰带上的绦环,有的只是对于纹饰图画的模仿,加之带钩的独自繁盛,绦环系带的功能已被人渐忘,但宋元遗留下来的这些绦环仍被人们珍藏保留。

后来因为形状和大小都非常适合镶嵌在如意上,一些散落失群的前朝玉绦环,此时就变成了玉瓦子被镶嵌在如意或插屏上。而为了保证三镶式如意上三块玉瓦的风格一致,清代工匠们又专门学习雕刻这种纹饰和图案,雕刻了许多成组的仿绦环玉瓦子。

图片
白玉镂雕凤穿花纹嵌饰
元代
古天一拍品

随着实用功能的丧失,时间的推移,以及行业习惯的形成,现在很多博物馆、拍卖行在对这类器物命名时,都以笼统的“玉环”“玉饰”“带饰”“嵌饰”“佩饰”称之。虽谈不上谬误,但很大程度上使“绦环”的释义逐渐模糊,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识绦环的本来面目。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