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五课 1、社会组织形态演变过程:群居——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2、文明史开始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文字和青铜器。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者 禹,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都城 阳城。 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 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4、禹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社会较之“大同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来看待这种变化? 变化: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③ 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了政治机构; ④ 并修筑了城堡和大型宫殿。 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 社会产生了阶级,出现了剥削,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 ② 这种变化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6、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灭亡,有一些共同的原因,你能总结出几条?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其他知识点: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以少胜多。 第六课 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定期到周王室朝见,向周天子交纳贡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它民族。 作用:
加强了周王室是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国人暴动 :国人是指那些人? 爆发的原因、结果、对西周产生的影响。 ②对整个中国历史来说,中国有了确切的纪年。 3、“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对西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西周灭亡的原因:西周末年,各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也越来越远;末代国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其他知识点:平王东迁; 宗法制。 第七课 1、我国现在所见的最早文字是 甲骨文, 它的产生与商周时期人们的 占卜 活动有关。 2、青铜器 3、金文是 其他知识点:四羊方尊 金文的价值:和甲骨文比起来,西周金文的篇幅更长,事件的记录更多也更具体,很多金文是有意识的历史记录,历史价值更高。 第八课 1、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2、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3、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4、在晋楚争霸中,双方发生的 城濮 战役,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产生了一个成语是 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是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 由春秋时期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演变为歼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6、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 7、“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些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说明做人不能夸夸其谈,脱离实际,应当脚踏实地,具备真才实学。 其他知识点:纵横家苏秦、张仪。 合纵:六国采取的措施,共同抵御秦国。 连横:秦国采取的策略; 第九课 1、大变革时代中的大变革是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春秋时期 开始使用,在 战国时期 广泛使用。其对生产的作用是什么? 3、人类产生以来,生产工具的变化: 4、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5、如何看待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如何看待商鞅变法)? 其他知识点: 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和阶级的分化。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新的阶级。 最早实行变法的是 魏国。 李悝变法:采用鼓励和强迫两种方法;调整粮食价格。 楚国 吴起变法 第十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中医的诊断方法,在扁鹊那里得以确立。曾侯乙墓中的编钟,既是科技的结晶,更代表着艺术的成就。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的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收录诗歌300多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二、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屈原是第一个以个人的名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端午节:五月初五。 三、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原因:为了保障灌溉,发展生产。 内容:位于岷江中游,整个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离堆) 作用:都江堰的修建,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自建成至今,一直发挥着“兴水灌田,泄洪平灾”的作用。 意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 四、“中医鼻祖”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在各国行医,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后来的中医所沿用。 五、神奇的编钟 以钟和鼓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钟鼓之乐”,在周朝盛行。 为了使演奏时音色优美,旋律和谐动听,表现力更强,人们常常把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钟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编钟。 编钟音域宽广浑厚,音色优美丰富,反映出我国音乐在2000多年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曾侯乙墓:湖北随州,战国早期,乐器120多件,编钟由青铜制成,钟上有关于乐律的铭文。 3、 4、 5、 6、目前已知春秋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湖北随县出土的整套编钟) 填充“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表”:
第十一课 1、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对人要有同情心,对人要尊重,要理解和体贴别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作用: 诸子百家通过百家争鸣,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3、书62页温故知新作业,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
4、各个学派的思想对今天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借鉴意义。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2、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3、‘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 4、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 (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 思想家老子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2、春秋晚期开创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孔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 3、春秋晚期开创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老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 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反?(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4、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 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秦国国君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来增强力量。) 5、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膑) 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 7、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关于事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观点;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韩非的法制思想等)
|
|
来自: MouseHappy >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