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一个被挖出来的古国

 凡人的书库 2020-03-27

一个被挖出来的古国,竟离武汉不足两小时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9:00- 17:30(16:45停止售票及进场)、周五至周日:9:00- 21:00(20:00停止售票;20:10停止进场)

展览地址:广州 越秀区 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

从西周到战国,除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大国外,文献还记载有一百多个小国。

但是,有一个特别的国家,在历史上从未被记载,但他国的青铜器却不断被挖出,且许多器上的铭文中标有“曾”字。

湖北京山苏家垅1966年出土了包括九鼎七簋的铜器群,10件有铭文的青铜器中有6件带有“曾候”字样,使“曾国”这个神秘古国进入人们的视野。

可是,出土青铜器中的曾国到底是历史文献中的哪个一个国家?一直是曾国青铜器研究者们的“曾国之迷”。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发掘现场

1978年,湖北随州城郊出土曾侯乙墓,这个惊世 发现 拉开了揭秘曾国的序幕,随后在随枣走廊、南阳盆地、安陆和京山一带陆续有曾国墓葬和青铜器的发现。

通过对比文献中春秋时期姬姓随国的记载,学者们大胆推测曾国即是随国,并认为曾国是两周时期 南方 的一个重要姬姓封国,存在约七百余年,时间跨越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

两周之际的曾国疆域

去年发现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详见2019六大考古发现有惊喜 ),一铜缶盖子上刻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入随的陪嫁,而“芈加”是曾侯夫人,楚国称曾为“随”,证实了曾即是随,从而为“曾随之谜”基本画上了句号。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现场

在疫情侵袭前,一批曾国宝藏从湖北随州首次到访广州。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和随州久洲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曾国宝藏》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89件(套)青铜器精品分“九鼎八簋”、“礼乐家邦”和“车马行天下”三部分展现曾国700年历史的赫赫威仪和先秦时期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观众揭秘这个神秘的古国。

展览以青铜器类型为线索介绍历代曾侯墓出土青铜器,不仅为楚文化以及曾楚关系等相关论题提供了广阔视野和丰富材料,还再现了两周之际诸侯国的群雄争鹿。

展览现场

“九鼎八簋”

进入第一个展厅,展柜中一整套九鼎八簋便作为迎宾队列隆重登场。

九鼎八簋

鼎是用来烹饪或盛放肉食的器具,而簋则是装黍栗粮食的,后来它们被用作礼器,彰显身份,在西周时还制定“鼎簋制”。天子享受九鼎八簋,诸侯享七鼎六簋,卿大夫享五鼎四簋,士只能用三鼎二簋或一鼎。在祭祀、宴飨、丧葬等活动都要遵从这个制度。

那为什么九鼎八簋会出现在不是天子的曾候乙墓里?随着西周灭亡,礼崩乐坏,许多诸侯“僭越”采用了高规格的礼器组合,甚至比天子还要豪华,所以曾侯乙墓和盛君縈夫人墓中出土的九鼎八簋也不足为奇了。

九鼎八簋中的鼎

除了九鼎八簋,这单元还展示了其他鼎和簋的青铜礼器。由于曾国是周王朝的嫡系势力,是中原王朝经略南方、南北铜料向北流通的重镇,这一时期曾国青铜器深受周文化影响,表现出规范与稳定的发展特点。例如器类较固定地围绕于鼎、簋的搭配;器形上,鼎多浅腹,器底流行圜形,簋作敛口双耳带盖;纹饰则多为窃曲纹、重环纹、环带纹和垂鳞纹等。

兽面纹簋(西周早期)

红铜错金簠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带蓝绣的青铜器把青铜器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抛给了观众。

在古代,一般称铜为“吉金”或直接是“金”,但由于埋藏土里多年,受到土壤、水分、氧气、微生物、矿物元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铜表面形成了不同的绣和古斑,便形成了不同颜色,最常见为青色,而蓝绣在湖北出土的青铜中也很多见。

曾侯谏铜圆鼎

湖北出土的青铜器颜色都很漂亮,因为埋在地下,被地下水绝氧,保护起来了。这个曾侯犺带盖簋,盖顶有铜绿,往下有蓝绣,绣色丰富,颇具观赏性。

曾侯簋

展厅中一件曾侯宝鼎的复制件引起了疑问,为何是复制品?原来这件宝鼎是2012年随州“5·8”盗墓案中失窃的文物,经六次转手,原件才被公安追回,带出了一段文物的不幸遭遇。

曾侯宝鼎(复制件)

“九鼎八簋”单元主要介绍商周时期以鼎和簋为主的青铜礼器在礼制中的重要作用。

“礼乐家邦”

“礼乐家邦”则介绍酒器、食器、水器和乐器在祭祀、宴享等仪式中的用途。

周人代商后,以“礼”强调规范,以“乐”倡导和谐,确立了以鼎为核心的列鼎列簋制度,并辅以编钟为核心的乐器。

展出的酒器和食器种类繁多、功用各异,光酒器就有卣、罍、觚、觯、尊等等,反映了古代多样的饮食文化以及“民以食为天”的农耕社会特征。

曾侯白生青铜盉

曾侯犺铜罍

这批青铜的造型很精致,同时引发观众关于古人如何烧制这些纹路装饰的思考。

西周早期的这座卣,提梁呈现麻花形,推测这便是焚失法,用麻绳把提手包裹,高温烧制后,麻绳的位置空出,浇注铜液便形成了麻花造型,显示古人的工艺智慧。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采用了工艺繁复的失蜡法,镶绿松石青铜鉴缶采用了青铜镶嵌的装饰技法,而鹿角立鹤则极具楚文化的浪漫与灵动。

镶绿松石缶

水器是“沃盥之礼”的专用器具,体现了先秦贵族礼仪场合的 庄重 ,多为匜和盘等青铜器。

曾仲姬提链壶

曾侯乙墓的编钟,莆一出土,便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现场一组带“曾候舆编钟”的编钟还讲述了一段曾国怎么来的历史,也是文献中记载的隋国历史,进一步证实了曾即随的推测。

曾侯與编钟

“车马行天下”

曾国凭借精美的青铜器和名扬天下的编钟书写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们曾一度认为曾国军事势力较弱,属于楚国的附属国。但在郭家庙考古发掘发现的大型马车坑和兵器,又改写了人们对它的认识。

銮铃位置示意图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由于曾国的扩张遏制了楚国越过汉水联通江淮地区的意图,楚国三次攻伐曾国,随后两国达成盟友关系,曾、楚二国在文化上既有冲突又有交流。曾国至少在春秋早期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楚国所灭。

此次展出的曾侯絴白戈,直援、三角锋,为春秋早期兵器,见证了西周灭亡后群雄崛起、诸侯相争的历史。三戈戟、戈、三翼箭头、双翼箭头、钺、车马器、弓形器等等兵器亦展示曾国的军事实力和王国威仪。

曾侯絴白戈

曾侯昃戈

銮铃(西周早期)

轴饰

曾国青铜器数量众多、多有铭文,代表了我国先秦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作。

由于疫情原因,这批从湖北来的宝贝 安静 地等待了两个月。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已于3月18日重新开馆,《曾国宝藏》展将延长至5月中旬,何不到现场一睹神秘古国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