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芜在线】莱芜乡村风俗记录——“望月子”

 悠哉乐哉 2012-09-27
“望月”是指满月的日子,也就是一个月之中月亮最圆最亮的那一天。在我们莱芜被人们借用了,尤其是在农村,是一项隆重的仪式,称为“望月子”。 AC!yc(^<  
  媳妇娶进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甘苦不言自明。添丁进口毕竟是件高兴的事情,一个小生命降临到一个家庭,带来的是有别于其它的欢乐,再加上大小平安,更是喜上加喜。在上世纪50-70年代,我们的医疗水平绝对说不上高超,人们的意识也还没有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农村里,即使是生孩子这样的大事情,也不会去医院。抛开交通的因素,还有传统习惯左右着人们,在自家的炕头,接生婆是没有任何行医证明的。农村里的接生婆,因循的同样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点经验,卫生条件可想而知。据说,生产的时候,炕上撒的是厚厚的一层草木灰。没有任何的医疗设备,唯一可以称为设备的是剪断脐带的剪刀,甚至有时候直接用牙咬断了。在那样的条件下,如果大小平安当然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N* \r i0  
  听老人讲,那个时候,不满月的小孩死的很多很多,官方语言叫“夭折”,农村人一般就说“折了”或“没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折了”或“没了”的小孩是不能进祖坟的,用草席卷了扔到荒岭地,这样的地方叫“舍地”。小孩子的夭折或许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营养不足,医疗条件差。致小孩子死命的是“天花”、“长疯”等。俗话说:“孩生疹子,狼扎牙,蝌蚪去尾巴”这是自然生长过程中最难渡过的难关。人们为了心中美好的愿望,于是通过一些仪式来表达,“望月子”便是人们祈求孩子能健康平安生长而举行的隆重的仪式。 /#S H`ZK  
  这样的仪式,不是在小孩子生下来一个月以后才举行,从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算起,一般在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第十二天。“3”、“6”、“9”这几个数字,应该是按老百姓推算好日子的习惯得来的。凡事讲究好事成双,暗含了“长命百岁”的意思。在古代,这几个数字就有无穷大的意思。从小孩子呱呱坠地响亮的哭声开始,兴奋的情绪开始围绕着这一家人。小孩子的爸爸会飞跑着去小孩的姥姥家“报喜”,“报喜”的主要内容是报平安,其次才会说到是男孩还是女孩,最主要的是把这样一个喜讯最早告诉老人,让老人悬着的心放下来。在农村 3 K q /V_  
  ,男孩还是女孩是很被看重的,并不完全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挣工分的年份,男劳力是全劳力,工分自然是值钱的,女人只是半劳力,工分的分值相对也就打了折扣,看重男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男孩女孩也不像后来那么看重,只要顺利平安就好,更是整个家族的好事。 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小孩的姥姥和姥爷会先到小孩家一趟,一方面是看小孩,看这个初到人世的小孩,另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和小孩的爷爷奶奶定下“望月子”的日期。说说有哪些人来,共有多少人,也好让小孩的爷爷奶奶有个盘算。这次看小孩,小孩的姥姥姥爷与小孩是初次见面,要给“见面钱”。“见面钱”的多少是根据家境状况来定,这个也有约定俗成的数目,是有底线的。 VxE;tJ>1  
  小孩子的姥姥姥爷回家后,开始着手忙活准备“望月子”的东西。“望月子”忙活的不只有小孩子家里的人,更忙碌的是小孩的姥姥家。先要给本家族下通知定于几月初几去“望月子”,各家也好着手准备。很多东西都是手工做的:虎头鞋、虎头帽子、小棉袄、小棉裤、肚兜……那时候的农村对待这样的事情没有别的计算方法,用箢(yuàn)子来计算,两箢子算一挑子。小孩子的本家族也是看亲家来几挑子,不是说贪图那点东西,这就是咱农村人做事情的方式方法,风俗就这样。如果不按照风俗习惯来,很可能就像看阶级敌人一样,是否是别有用心,故意地妨孩子来着。 -j1]H"-  
  来“望月子”的人包括小孩的姥姥、姨、妗子、姑姑等等,一些家族关系不是很近,但是感情特别好的也会来,在农村这叫“做人事”。家族关系疏远点的,人虽然不去,东西还是要拿的,一瓢面、几个鸡蛋、两绺挂面、两斤油条……送到小孩的姥姥家,这叫“添箢子”。箢子里面盛的一般有:面、小米、挂面、鸡蛋、油条、肉、布等等,油条用麻绳捆扎成两排,挑在箢子外面。箢子是用红色的包袱蒙上系住,上面搭一块布。男孩是蓝布,女孩是红布。肉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男孩,肉要带一条后腿,这条后腿得露在箢子的外面让人看到,或者干脆用绳子扎了挑在担杖一头,加上一个箢子也是一挑子。女孩则是当腰的肉,宽有一 。在当时的条件下,置办这些个东西,也是很花费些精力和财力的。还有种说法是:“姑做棉袄姨做裤”。做奶奶的准备的更是齐全,几身小衣裤,即使现在不能穿,“望月子”的那天也要摆在炕头,是让亲家看的。在农村,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同时也说明做奶奶的尽心尽力。 ?1r<`o3l\  
  一般来讲,男人是不参与“望月子”的,但是必须还得有两个人去,一是做官客,二是做脚力,那就脱不了是小孩的舅舅或者姥爷了。“望月子”的路上,这一行人是很显眼的。路人一看就知道是“望月子”,也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布和肉了。 ])q,mH  
  有专门迎客的人等在村口,看见来了就迎上去,替客挑了挑子往家走。进了屋门,把挑来的东西放进里屋间。早有人给客搬座下茶,分宾主坐定。坐下了,也不是开始吃饭,稍作休息,特别是冬天,要去去身上的寒气,然后去里屋看小孩。这次看小孩,同样要给“见面钱”,钱不经任何人的手,用红纸包了直接塞到小孩的枕头底下,寓意小孩长大了有才或者有财。从里屋走出来,主家把点心已经做好了。一般是荷包蛋泡油条,不会很多,一小花碗,汤上漂着几滴香油花。客人在吃点心的时候,自然还是要对孩子品评一番,不外乎虎头虎脑、结实、像小孩的爸爸还是妈妈。胖是不能直接说胖的,要说“湿乎”。饭前的空里,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给孩子取名字。小孩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父母亲戚叫着方便。再一个是学名,就是平常说的大名,是上学用的,也称“官名”。小名一般是为了好养活,所以取的名字也就五花八门。有种说法,名字取得越难听,孩子越好养活。名字难听的小鬼都不见,孩子还不茁壮成长?像什么“狗蛋”、“留住”、“拴住”,不一而足。取大名就讲究了,要按照家谱上的字来取,简单地说是按辈分取名。也就是说,到小孩这一辈家谱上是什么字,小孩名字中要有这个字出现,是不能乱的,也好方便续谱。名字,要么取得大气,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么就符合了农村人所接受的德学勤忠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从小有个好的开始。 - Rx;"J.H  
  “望月子”的酒席同样是喜宴,按照农村的讲究要双鸡双鱼,鸡鱼在农村是难得一尝的奢侈吃食,双鸡双鱼自然也就体现出了喜宴的规格。与婚宴比,少了四个果碟和四个小炒,菜更实惠些。还是男客一桌,女客一桌,但是不用那样板着,更随意些,气氛更活跃些,都是小孩的亲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可规矩还是不能乱。席间的话题自然还是与小孩子有关的。给产妇炖老母鸡汤啦,炖鲫鱼汤催奶啦,给小孩换尿布啦,给小孩子喂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么才不会呛奶。从这个小孩子说到另外的小孩子,以便提醒千万小心对待,可不敢有什么闪失。自然也是其乐融融。 _C19eW'  
  酒足饭饱,再去看次小孩子,这便要往回赶了。小孩子的奶奶去里间屋给客人压东西:糖一包,都是散称了来自家用包装纸包好的;鸡蛋十个,都是用红纸涂了红色的红蛋;盐一小包。男客每人两盒烟,两盒火柴,同样放在箢子里,由迎客的人挑了送出村口。“望月子”的仪式也就接近尾声了,再往后,就是姥姥家来“搬满月”或者是小孩子“过百岁”了。 "sWsK %  
  “望月子”是人们借以表达美好心愿的一种形式,同时更是一种社交活动,是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 6$l?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