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人都是很有风骨的,比如刘桢、还有丁仪这样的人物,他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尽管有时狂放不羁,不过从来不出卖自己的尊严。有些文人倒不是这样,为了向上爬,他们总是扮演不太光彩的角色。其中曹操手下的路粹就是一个喜欢用软刀子杀人的三国毒士。
路粹,字文蔚,本是大文豪蔡邕的学生。因此和曹操是早相识,曾经和董祀一起去迎请蔡文姬归汉。因为路粹也非常仰慕蔡文姬的才华,便造谣董祀和蔡文姬的关系不一般,闹得曹操很不高兴,但当曹操查明真相以后,便把蔡文姬嫁给了董祀。因为这两个人他们才是心有灵犀。
路粹长于钻营,尽管也有文采,但是思想都围绕着如何讨好上司。曹操是个开明的君主,但是再开明,也有闹心的事。比如对待大才子孔融,因为孔融和曹操不在一个阵营,又多次嘲讽曹操。比如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路粹便投其所好,污蔑孔融,想要置孔融于死地。
想要害死孔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孔融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气也是少有匹敌的。而且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家学渊源很为深远,并且孔融在当时名气很大,才学又高,深受文人才子的拥戴。
不过孔融这个人是个真君子,说话不会是太谨小慎微,写文章也是发自天性。因此路粹便想着搜集孔融的罪证。路粹写了一篇揭发孔融的小短文,他说: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宁,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言“我大圣之后也,而灭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白衣祢衡言论放荡,衡与融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也。”融答曰:“颜渊复生。”
短短数语,交代了孔融的几宗罪:
其一,谋逆罪。说孔融做北海相的时候,就曾经说我是孔圣人的后代,那么拥有天下的一定是有德的人,这与他的姓氏没有关系,不是姓刘的,照样能坐天下。
其二,孔融位居九卿,行为不检点,经常不戴头巾穿着便装行走,还有是偷偷摸摸流进皇宫,这和他的身份极为不相称。
其三,孔融唐突自己的祖先,而且自己非常狂妄。孔融曾经和平民知识分子祢衡交情很好,并且当面夸奖说他是又一个颜回再生,而孔融也被祢衡尊崇为孔圣人。
因此,曹操后来把孔融给杀害了。孔融死了以后,大家看了路粹,总是绕道走,都说这个人文笔很好,心肠怎会如此歹毒。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曹操要想杀人,肯定能找到理由。建安十九年,路粹跟着曹操大军到汉中,因为被查处违禁被曹操杀死。此时他才知道,原来给曹操当狗也有这样的可怜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