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发美:曹操和铜雀台

 SZTsmz 2016-03-06


作者简介:

陶发美,笔名缶玉乾坤。诗人、文学评论家、民间思想家。其代表作,诗歌有:《萤魂》系列长诗五部,即(《竹林童话》、《时间涟漪》、《天车行》、《光天化日树》、《窗帘曲》)。其诗风雄浑、超逸、凛然、悲悯,极富楚辞遗风,被誉为“本世纪最后的抒情”。诗集《萤魂》获第一届廖诗蝶诗歌奖一等奖。文学评论有:《诗之形而上》、《信仰者的直音》、《读<诗经>札记》、《太阳为何是雄性的?》、《海子的情场》、《存在与诗意》等;报告文学有:《与天路同行》、《蒲纺的背影》等。2015年出版《庄子随笔》一书。其中突出阐述了庄子思想的国际地位。该书第一次提到了道家的“宇宙密码”,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第一次提出了“界象世界”的新世界认识论,第一次系统地诠释了庄子的物化哲学思想。在无和有、生和死、道的理性力量、道的理论品格等方面都有独到而卓异的见解。《庄子随笔》的语言风格深邃而清朗、缜密而精妙。该书被学界认为,是一部难得一见的道家思想研究的力作。作者也被称为第一个打开“众眇之门”的人。




用诗歌照亮人生、照亮世界,《照亮诗刊》,大家的诗刊。请点击图像上方“照亮诗刊”,关注本刊。


                  曹操和铜雀台

 

    陶发美 


         1

 

是战争狂人,又是诗人,他就是曹操。

在他的诗中,不见其狂,却见其雄;不见其奸,却见其忠;不见其恨,却见其情。而这,也就是曹操。

从曹操的诗歌中,我们领略了战斗者诗歌的壮丽。如果没有诗歌,曹操是不可爱的;如果他仅是一个战争信徒,仅是血腥人类的一个寄生者,他一定是非常不可爱的。

他有诗。

他的背影留在了诗艺的峰顶。


                                                        2

 

明朝有一个叫钟惺的文学家,给了曹操的《蒿里行》八个字的评语:“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现在,我不是说这八个字的评语有多么大的错,只是感到奇怪,后人几乎再不知道其他评说了,好像这“诗史”一说成了唯一定论,成了最高价值之言说了。

我以为,虽然曹孟德的大笔指陈了汉末社会的乱象,但是,我们稍稍细读,就会发现,所谓“诗史”一说是比较敷衍的题解。从诗的整体性看,作者最重要的笔意还是在其心绪上。基于时局,作者的一番忧思和判断可以说是其投入浩渺江湖的心理前奏,或说,这是他将要整肃乾坤的思想准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可以分为上下阕。上阕的“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等句是有潜台词的,即是他坚定走向历史担当的表现;“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明明是他曹操发出的要打击袁术、袁绍等乱臣的信号。下阕则透视了曹操的正义感,也看出了他不同于其他的江湖混混。“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等句,不但表现了曹操目中有民,而且还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信念素养,从而衬映出他在江湖上,已处在了被引颈而望的地位。

因此,社会现象的铺叙不是《蒿里行》的要旨,也当然不是作者的本意,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曹操人生信念之光的初起和照进。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在《短歌行》中,看似是朋友聚宴之吟,而实是曹操借酒抒怀。其歌、其思、其慨、其忧,皆是家国情怀。

我们可以说,是一个行将倾覆的皇朝天下,是一次次战争之火的淬炼,成全了曹操,也成全了曹操的诗歌。甚至说,没有腐朽的“东汉”,就没有不朽的曹操,就没有不朽的诗人曹操。

曹操就是一只超验的大蛹,皇朝天下就是一个沉重的茧体。“挟天子”是曹操这只大蛹的智慧使然、气魄使然,是他一时所需要的政治优势。他在茧体内,矫情任算,纵横捭阖,他似乎并没有刻意去破茧,但是,若能有一天振翼而飞,也是自然的事情。

当然,董卓、袁术、袁绍等也都是蛹,但他们相比曹操,显得不够超验,不够诗意,不过是一窝小小的虫豸而已。他们自然也想着过早地破开茧体,却是过早地死在了茧体内。

                                                          4

 

若是将屈原和曹操一比:屈原是忧郁的吟者,曹操是慷慨的歌者。一个开创了楚地新辞,一个光耀了乐府旧韵;一个是改革者,一个是战斗者;一个是从“政客”走向诗人,一个是从诗人走向“政客”;一个向在国势之急,一个素有江山之念。

屈原多有无奈和不甘,他不能亲历挞伐,他成了棋局的旁观者,他拘泥于做一个诗言中的斗士,“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未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所能做到的仅具有信念的象征性。

然而,曹操是将军,是战士。他没有无奈和不甘,他需要战斗,他渴望战斗,他的激情和信念早已与他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了。他火中取栗,而且守住了栗子。他是天生的战火中的诗人,他抒发的是炼火一般的诗情。

他在《苦寒行》中写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念一东归。……”在一片乱局面前,曹操不愧是一位高明的棋手,而总能化险为夷;他与信念同行,他执掌着自己的使命。

屈原和曹操的命运当然也大相径庭。一个遭到了所谓“天子”的逐放,而汩没南土;一个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驰骋北方。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同。《怀沙》一诗,学者们大多认为是屈原的绝笔词,全诗可谓文辞哀艳,伤感深重,其结尾有句:“曾伤爰哀,咏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之。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最后的事实是,屈原终归绝望至极,仰天喟叹,怀沙自沉,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命信念托付于一泓江涛。

曹操则不然,他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写出的《步出夏门行》,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也看出了他的生命气象。

《步出夏门行》共有四章,现在看看其中的两章:

他在《观沧海》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他在《龟虽寿》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好个曹操,临碣石以观沧海,天海之万千气象奔他心怀而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英雄情感投入宇宙情理的表达。也是迄今为止,在描述人类气度方面,最为雄阔,最为豪迈的诗章。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这样的诗句中,诗人之自然观,之生命观,之人性观,皆是如此大气地互为融合和互为化生。

他禀受自然,呼吸自然,化身自然。他在作品中,不但悟出了万物转化的法则和至理,而且将人的生命境界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

 

在《三国志·魏帝纪》中,就在陈寿写到“(十五年)冬,作铜雀台”之后,裴松之引注了魏武故事里的“十二月己亥令”的内容。他作引述的意思,应该是要说明,曹操建筑铜雀台确是为了建立名誉,彰显功绩的。

在裴松之的引文里,其中提到了曹操的一句很有名的狂言,意思是说,倘若没有他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有意思的是,鲁迅先生说他这句话倒真是没有说谎(但愿鲁迅先生的话意里不是认为曹操说了很多谎话)。

当然,曹操说话是有技巧的。例如,他在历数了自己打败袁术、袁绍,及刘表的战功之后,却只字不提赤壁之战,更没有谈到他兵败南方,逃回北方的事情,而是话锋一转,来了一番帝王之说,以此炫显他在江湖中的霸主地位。随之,他又引用了论语里的“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为至德也”,聊以自慰。他为自己没能征服南方,没能统一天下找了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借口。显然,他不是说谎,而是机智。他不必要说谎,因为有些于自己不利的话,他是可以不说的。

看来,军人的好喜功和诗人的虚荣心,曹操也是兼有的。只是他声言:“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也真不是夸口之语。

“奉国威严,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曹操果然了得!

——他立地的资本实在太大了!


                                                            6

 

铜雀台是曹操的伟业之彰显工程,也是曹操的信仰之承载工程,是建安时期极具文学意义的文化圣殿。

在建安时期,铜雀台的人气很足,很像现在的文学沙龙或网络圈子。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璨的《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等,大都是铜雀台的相关之作。

应该说,铜雀台的建筑也是由曹操的文化情趣决定的。倘若,他不是一个诗人和文学家,而仅仅是一个守着武库的封建将相,很难说,他会去建筑铜雀台。刘勰有言:“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正是这份雅爱,让他有了铜雀台的灵感,从而有了这份文化的寄托和自况。

曹操或然懂得,他的江山不仅需要壁垒之森严,更需要文化之夯基。


                                                              7

 

因为铜雀台,自然会想起杜牧的《赤壁》一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尽管隔着朝代,但他在诗中所施予的意味很深长。历史,或许就是一个又一个情节连缀的。而情节往往在偶然中出现,“偶然情节”也创造历史。曹操,一代枭雄,一个总能在偶然中赢得必然的胜利者,但他却止步于赤壁,止步于长江一岸,止步于他一统天下的怀抱之外。

“东风”的出现(事实上是东南风),不过是一个瞬时的自然情节,但是,它不幸演变成了人类斗争中的一个“偶然情节”,——“东风”好像通了人性,它帮助了周郎,却没能帮助曹公。天下的景象居然依“东风”的情节而改变。

情节,可不都是玫瑰花香的情人节。

情节,洒满了血污。

情节,也决定成败。

                                                             

                                                                  8

 

辉煌的铜雀台,既是胜利者曹操的象征,也是失败者曹操的象征。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而曹操开始建筑铜雀台的时间是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在公元210年的冬天,即在战败后的第二年,曹操突然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而打败袁氏兄弟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就是说,相对此前的胜利,赤壁败北的时间离铜雀台的建筑时间更近一些。

所以说,恰恰是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有南方企图,反而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心安理得了。这个时候,他是完全可以平定心情来构思他的铜雀台。

这个问题还可以反过来推论,如果在那个时候,曹操还没有打过荆州,那他就一定还会想着荆州,他或许还会在打过荆州之后,在长江南岸的某一处,打下孙权。果真是这样,他或在全国统一后,再在别的时间建筑铜雀台了。当然,现在可以更肯定地说,赤壁的失败是他建筑铜雀台的最重要心理诱因。

由于曹操的诗文散失很多,我们不知他是否有赤壁之战的省思。从他的性情来看,以及从上述裴松之的引述来看,他也极可能是不会写的,他极可能采取的是一种省思于心,而淡然的忘却。历史好像总在说,赤壁一战伤损了曹操的元气,其实,这是错觉,也是误解。我们的思维很出问题,就是习惯使用一地一时,或一己的价值观,去判定其他事物,就是用一地一时,或一己的价值观去操历史的心,去绑架历史的判断标准。

之于曹操,他的元气是不易在战场上受到伤损的。他是诗人,他的元气在诗。从某种意义上,他痴迷于战场,与他痴迷于诗情是一致的。战场上的缺略,恰在诗情里补充。一个诗人,一个具有强烈自我生命意识和生命信仰的人,他的元气就是伟大的诗性,就是他的信仰,诗性犹在,信仰犹在,生命之元气犹在。

铜雀台是曹操人生的写照,是王者天下的象征。铜雀台的雄峙,正是伟大诗韵的雄峙,也正是曹操心性世界的雄峙。


9

 

可想而知,铜雀台一定是很吸引文人的地方,但不幸的是,有个文学家缺席了,他就是孔融。常有人说铜雀台是建安七子常聚集的地方,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七子之一的孔融是不可能去的。单从铜雀台的文化意义理解,孔融的缺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早在公元2088月,孔融被曹操杀了,原因是“不孝”之罪,这当然是借故。这对于幼有自然之性,四岁就懂得让梨给哥兄,十三岁丧父而百般哀悴的孔融来说,这“不孝”之罪,是有点可笑的。其实,孔融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他与曹操的不和,两人有政见不和,也有其他的积怨。

这历史上的君臣之间的事情是很难说清的。就说这“不和”,总是说,是孔融多有冒犯曹操,却没说是曹操冒犯了孔融,这说明其间总是不对等的。鲁迅先生说:“因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

我们又不得不理性地说,这办事人是那一时间,那一朝代也不能少的,而在一旁自由说话的人也是常有的,也是层出不穷的。旁观者要说,办事者有听的,也有不听的。再说,既然是自由说话者,难免负其高气,发辞偏宕,多致乖忤,一定有很多话是不中听的。不中听,却不乏重大意义。忠言逆耳,道理在此。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人类生活的矛盾,也是一个既不可止息,又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是不是一定要走一条血腥之路,是需要人类来思考的。当然,包括上帝在内,我们的头颅总是有负我们的良心的。好啦,这个话题不是我现在要说的。

我只是在想,在对待总在一旁说些自由话的人——孔融的态度上,若是曹操能从“办事人”的名位上转过身来,转到一个诗人的情感或文学家的情操上来,那样,你还能忌恨吗?你还能杀了孔融吗?

是呀,当你曹操面向皇朝时,你可以是军阀,可以是雄诈渐著,数不能堪。而当你曹操一旦能转过身来,面对的是一位诗人,面对的是天下文人方士,如果你能善待有加,不也是可以吉祥如意的么?


                                                               10

 

与孔融之死有牵扯的,还有一个祢衡。祢衡辩才杰出,性情狂傲,不畏权贵。《后汉书·祢衡传》有载,他写《鹦鹉赋》时,“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他这样写鹦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而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是写鹦鹉,却每一句都在自视,或自许。

祢衡比孔融年轻二十岁,却与孔融关系好,是忘年交,是孔融一党,也是个口舌不关风的才子。他不光自由说话,还曾当众裸体击鼓,辱骂曹操。这当然是有得罪的。古往今来,文人之自由者都没有在绝对里讨到好处的,得罪了人,不是不要紧,是很要紧的。曹操虽然当时开了胸襟一面,放了祢衡一马,将他送给了荆州刘表。可是,明晃晃的那个社会的刀影是一直在他的头顶上晃悠,而总有一天会落下来的。才气,到底不是护身符。果然,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一代辩杰祢衡竟然死在了一个小小的江夏太守黄祖的手里。

曹操曾怒言,要杀祢衡就如杀雀鼠一样容易。按理说,这对祢衡也是个警告;再说,祢衡之死早于孔融之死十年,这个期间,孔融是否觉得祢衡是前车之鉴。可是,于祢衡和孔融他们,好像都没在意,他们该说的照说,该批的照批。这不禁让人生问:是他们文人生就了这不知死的性情,还是真的在他们身上有那么一些必然的,或神圣的历史命意呢?


                            11

 

在铜雀台,祢衡和孔融缺席了,而蔡文姬入席了。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汉末重要诗人。曹操念着蔡邕的情义,用重金赎回了被南匈奴掳去的蔡文姬。文姬归汉,是建安文学的佳话。文姬回来后,是铜雀台的常客。这也使她的文学才华得到重新绽放。她写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悲愤诗》是一首五言叙事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面对汉末乱象,声言之恨,尽在笔端。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愁?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这里写到了她在南匈奴的悲凉生活,也细述了离开南匈奴时,与自己儿子艰难离别的情景。

《悲愤诗》的叙事,是真史实的记入,也是真性情的投入,全篇没有一丝虚拟的情感,甚至没有一个词语是悬浮于义理之外的。还有一点就是对仗句少有,但一定言必有中,声泪俱下。

没有回归,没有《悲愤诗》,蔡文姬就极可能相去三千里,声闻早断绝,她的人生也极可能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

《胡笳十八拍》已经失传,但毫无疑问,在《悲愤诗》里,一定是有《胡笳十八拍》的情绪的。由于《胡笳十八拍》是用来演唱的,又如果《胡笳十八拍》写在《悲愤诗》之后,结合蔡文姬的人生遭遇来判断,那它很可能就是《悲愤诗》的一种翻版,即这种翻版也只是为了满足于音律的需要。

因此,从其内容和风格看,两篇作品一定是有深刻呼应的。


                            12 


我写过一首《致杜牧》的诗,也算是我对曹操和铜雀台的一次别解,现录如下,以作本文的结语吧——

 

    可爱的杜牧先生

    那把断戟就不要再磨洗了——

 

     好好珍藏它的六百年锈体吧

     或还与它八万里江涛吧

 

     谁还想见它那光呢

     那光,闪闪的、灿灿的、寒气逼人、血气弥漫

 

     东风着实刮了三天

     火魔的表演堪称上乘

 

     你呀,温和的诗人!每一次出行,只为做一个观光者

     看一千次惊涛拍岸,看一万次樯橹烟灭

 

      顾不了江面上的哀号

      始作俑者的嘴角掠过一丝狡黠的笑意

 

      生性嫉妒的人,绝不认可东风奇迹

      真有那么厉害的风神,人的功劳又往哪儿算呢

 

      可爱的杜牧先生,历史不容假设

      折戟沉沙已归于天命,该谁赢,谁就赢了去好啦

 

      江山美人

      铜雀春深

 

      殊不知,一个喜欢观沧海的将军

      最深爱的是一个能吟悲愤诗的女人

 

 

  1. 文中所引鲁迅的话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