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赤壁(2)

 墨香笙樵 2018-04-1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作者的议论,也是最广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杜牧对曹操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史家的评价,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他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享受缠绵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杜牧设想东吴败亡,他不言河山破碎,生灵涂炭,独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 


    杜牧此诗的史论,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抑郁不得志的处境。身处晚唐的大诗人杜牧不光文采出众,且有经邦济世之才,他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这首诗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诗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表达出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后来的一些诗论家对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的议论有不同看法,宋朝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中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其实这位许老夫子的话实在不值一驳,他把杜牧的意思完全曲解了,杜牧说“锁二乔”,是指代国破家亡,许彦周却硬是把它同社稷存亡、生灵涂炭对立起来。许多人就此反驳,不认同许彦周的观点,明人周敬说:“所谓‘锁二乔’,非专惜二乔也。意此战不胜,吴之君臣受掳,即室家妻孥俱不能保,不必论到社稷生灵。”清代黄协埙也认为杜牧这两句诗并未说错,周瑜若真败于赤壁,国破家亡,跟李后主那样,要“挥泪对宫娥”,称许彦周为“不能诗者,不可与论诗”。连清代官方修著的《四库提要》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许彦周)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知识堂 


    杜牧:(公元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曾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铜雀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县(今安徽庐江县)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有诗曰:“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激怒周瑜谎称曹操在《铜雀赋》中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作者:江上渔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