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侃红楼】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九十九)

 怀旧的感觉 2012-09-28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 风之子闲侃红楼梦之九十九)
 
         

我关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的文章出来以后,引起的争论和分歧可以说是我自写红学文章以来经历过的最激烈的一次。许多朋友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其他的人选。比如副册里面是不是应该有的贾珍的妾喜鸾,还有尤氏、傅秋芳能否入选的问题,还有芳官和龄官以及柳五儿该不该入选副册的问题,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很正常的。

 

老实说,不管我是否赞同这些朋友的提问和观点,但我都是很感激这种参与的,因为这能够逼迫我思考一些也许被自己忽略的问题,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站得住脚。道理很简单,说服别人的过程其实就是补充自己论点的过程。因此,我感谢朋友们的这种参与。

 

在解答朋友们提出的上述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曹雪芹先生独特的人才观。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金陵十二钗的人选至关重要,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入选有些人必然落选。曹雪芹的人才观,见小说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高谈阔论那一段,限于篇幅,我仅引其中对于我们理解金陵十二钗人物很关键的一段,其余的反正有小说原本,大家尽可以去看。

 

“今当祚永运隆之日,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逸出者,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既然发泄,那邪气亦必赋之于人。假使或男或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如前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简单的说,曹雪芹先生所关注的并不是此前提及的大仁和大恶之人,而是上述所谓的秉承了正邪二气的“亦正亦邪之人”。而作者借贾雨村之口已经很确定的告诉我们,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代表的小说中的这一批杰出人物,就是这样的“亦正亦邪人物”,也因此,这里面就明显存在一个逻辑判断,即:能够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人物,都是这样的“亦正亦邪人物”。

 

此其一。其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亦正亦邪人物”生于不同家世之后的表现特征,那就是:

 

“假使或男或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

 

这样的表现,用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满于现实者。在富豪之家为情痴情种,则是不满足于极端的物欲世界而钟情于情感也;在诗书清贫之族为逸士高人,则是不满足于中产阶级的平庸生活必求闻达而已;在寒门微室则不满足于命运被别人掌控,试图摆脱控制而甘为奇优名娼也。这其实,都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都是向命运抗争的一种表现。

 

而我以为,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的人物都必须具备这种“本质性特征”方可。

 

以此观之,首先,我们当发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其实就是大致对应着公侯富贵豪门、诗书清贫之族以及薄祚寒门这三类出身的人的。而这三类人的区别就是自由加有钱有势、自由以及没有自由,共同特征就是对现实不满。

 

来看正册人物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12个女子首先都是公侯豪门的小姐和媳妇,这是她们的身份特征,而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现实不满。林黛玉以死抗争她和贾宝玉爱情的不幸(见拙文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林黛玉之死王夫人脱不了干系);薛宝钗以离开贾府表达对自己与贾宝玉婚姻的失望(见拙文揭秘薛宝钗的结局》、《查抄大观园暗示着薛宝钗最终归宿);贾元春虽然贵为皇妃也含泪说皇宫是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贾探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摆脱自己庶出的尴尬命运;史湘云名为大家闺秀其实一肚子的苦水和凄凉,喜欢来贾府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妙玉出身蹊跷,实为不亚于贾府的富豪之门,名为带发修行的尼姑,实则春情未了(见拙文贾宝玉和妙玉的柏拉图式恋情》、《《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贾迎春表面懦弱其实也有挣扎,就是在嫁给中山狼后也有反抗,不然不至于被虐待致死(见拙文《谁是《红楼梦》中的替罪羔羊?》);贾惜春的出家已经无可置辩的说明了她的绝望和不满(见拙文《谁是《红楼梦》中最绝望的女子?》);王熙凤表现出来的是对于女性角色定位的不满,她一直想像贾雨村那样的男人一样去社会上打拼一番(见拙文王熙凤的人生理想);巧姐的最终不愿意回到贾府已经表明了她的叛逆(见拙文《红楼梦》中巧姐是怎样的结局?);李纨,貌似逆来顺受的平庸,可其实如果没有李纨的执着,那来贾府之后的中兴?(见拙文贾府后来“中兴”了吗?)秦可卿,假使她不想出人头地,如何甘愿忍受贾珍贾蓉父子的蹂躏(见拙文揭秘“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真相》、《王熙凤与秦可卿为何要好?》、《《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很淫荡吗?)?

怀旧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