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平市动物防疫体系规划

 千岛花园 2012-09-28
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实施科学发展观,重点突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结合我市畜牧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际,编制“十一五”动物防疫体系专项规划。
    一、畜牧发展现状与“十一五”规划(略)
    二、动物防疫体系现状与主要问题

    1、动物防疫机构基本概况。
    我市121个乡镇、19个街道办,设131个乡镇级畜牧兽医站(含延平、邵武、建瓯10个街道办牧医站),核定全民事业编制348名,现有人员330人,缺编18人;延平、光泽、武夷山、松溪部分村配有一名动物防疫员,初步形成乡村动物防疫检疫网络。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占29.6%、初级职称占62.1%,基本属“中专学历、牧医专业、初级职称”的结构,正是这支队伍承担了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职能工作。
    2、动物防疫体系的难点问题。
    ⑴“三元并存”的养殖格局,形成高密度、规模化、多层次的生产经营,极易引起疫病的传播、蔓延与暴发。动物疫情具有常发性、多发性、输入性和新增性的特点,即呈多季发生、反复发生、灾后发生和调入潜伏带病、输入性新疫病、老疫病变种等,防疫“把脉”难度加大。
    ⑵动物疫情透明化管理与防疫体系滞后,一旦发生重大疫情,薄弱的动物防疫体系将难以承受,畜牧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⑶我市地处3省17县结合部,有动物及畜产品从我市过境,都将留下输入性疫情隐患。
    3、动物防疫体系的薄弱环节。
    ⑴行政体制不适。由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归属乡镇政府管理,专业人员抽调从事非专业中心工作情况普遍,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防疫工作落实难;大部分乡镇虽有简陋的站房,但占30%强的属“寄居”或“蜗居”,且有少数乡镇站房被平调拍卖、抵押贷款。
    ⑵经费没有保障。一是用于防疫物资储备、疫畜禽扑杀补助等的市县乡三级“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二是乡镇防疫人员缺乏工作经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特别是乡镇财政负责配备的防疫仪器设备资金很难落实。
    ⑶技术手段落后。9县、市设备简陋,无力解决常规性疫病化验、诊断和监测,乡镇兽医员基本上是眼观、手摸的传统经验,还在延续五十年代“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方式。
    ⑷技术力量不足。“七十年代的编制,新世纪的任务”,每个乡镇仅有专业人员1~2名,人员少、力量弱的技术队伍,又缺乏必要的业务技术交流,每位兽医干部需承担防疫5800头牲畜、10万只禽兔任务,造成免疫率低、死亡率高,疫病发生频繁。
    三、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及其配套规章为依据,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主要动物疫病为目标,促进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为宗旨,以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任务目标是: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解决动物防疫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动物养殖场的防疫监督管理,组建乡镇动物防检疫站,建立防疫员和协检员队伍,构建涵盖6大体系组装的防疫长效机制。力争全市禽流感等免疫密度100%,猪瘟、新城疫等98%以上;猪、牛、羊等牲畜免疫耳标挂标率100%;动物屠宰检疫率100%,动物产地检疫率100%;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建立防疫长效机制基本架构
    (一)组织管理体系。
    1、实行统一管理。为适动物防疫和监督的需要,整合乡镇动物防疫站,理顺乡镇站管理体制,将乡镇站管理权由乡镇为主改为以县级为主,即县级以下动物防疫系统的人、财、物和动物防疫工作,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同时,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政府分级负责”的精神,县、乡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2、加强队伍建设。为做好动物免疫、消毒防病、防疫监督及疫情报告、确认、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建立高素质有战斗力的防疫队伍至关重要。具体包括:⑴村级防疫员队伍(协检员)建设;⑵规模场防疫员队伍建设;⑶社会兽医从业人员建设;⑷乡镇整合组建动物防疫检疫站;⑸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⑹扶持成立畜牧兽医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
    3、建立规章制度。为做好属地防疫工作,对动物免疫密度、免疫标识挂标率,产地检疫率、调入动物隔离复检、上市和屠宰动物检疫率,疫情监测、普查、报告和动物防疫监督、违法行为查处,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控制和扑灭等实行量化考核,由市、县、乡镇签订责任状,实施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管理,以保证动物防疫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制定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包括:⑴养殖场防疫员工作目标责任制;⑵村级防疫员防疫、协检员工作目标责任制;⑶县、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防疫工作目标责任制;⑷实行领导负责制;⑸防疫责任追究制。
    (二)预警信息体系。
    落实“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综合措施,建立渠道畅通、科学准确和反应灵敏的预警信息体系,为科学决策、启动预案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建立完善三条渠道:
    1、建立疫情测报网络。分规模场、专业户和散养户3种类型,建立区乡村三级疫情测报网点,在种畜禽场、奶牛场、规模养猪场和养禽场(专业户)、养羊场和养兔场,设立疫情测报网点,直接掌握第一手疫情信息。
    2、综合分析疫情动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依据疫情测报信息、化验检测报告和普查监测资料等,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提供领导层决策的疫情预警综合报告。
    3、疫情信息网络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重大动物疫情的“零报告”制度,建立动物疫情数据库,实施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化传输。
    (三)防疫监测体系。
    1、强制免疫,提高畜禽免疫率。动物免疫要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措施来实行,重大疫病的免疫应按国家要求达到免疫密度,并建立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制度。要实行免疫目标管理,分类分区、有步骤地提高畜禽免疫率。对国家要求的强制免疫,其免疫率都要达到100%。
    2、强化疫病监测,保证免疫效果。市、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对饲养动物的主要疫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奶牛“两病”等定期和不定期抽样检测,既为了解疫情、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还为指导动物免疫,提高免疫效果。
    3、扑杀染疫畜禽,消除疫点。监测出的染疫畜禽及同群畜禽,必须及时强制隔离、扑杀。对发生疫病的地区,要全面消毒;对扑杀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留隐患。
    (四)检疫监督体系。
    1、市兽医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市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乡镇、规模养殖场,以及社会兽医从业人员的监督;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加强对防疫员、所属区域养殖场(户)、协检员的监督。
    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畜禽从生产、引进调出、定点屠宰、运输、加工、贮藏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检疫监督。监督实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佩戴免疫标识,染疫畜禽的强制扑杀,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依法治疫的防疫检疫监督体系。
    3、加强对动物饲养场的防疫监督管理和督查,动物防疫合格证、强制免疫疫苗来源、兽药使用记录、动物免疫表示使用情况,免疫档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检疫申报情况、种畜禽的引种情况,以及有关人员的健康证等。
    4、加快全市8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建设与规范管理,对进出本省的畜禽运输车辆,严格检疫和消毒制度,严格检疫和消毒制度,检出的病死畜禽,全部无害化处理。
    (五)应急反应体系。
    1、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落实地方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及应急控制所需经费,做好防疫物质储备。发生重大疫情时,负责发布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组建防疫预备队。
    2、市、县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全市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研究解决有关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负责制定重大动物疫情预案,落实、督查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情况,对没有完成重大动物防疫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发生重大疫情、突发疫情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畜牧、经贸、工商、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
    3、市、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防疫规划、计划的制定,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产品安全监控。发生重大疫情时,组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疫病,分析疫情并制定疫情控制和扑灭的技术方案,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组织做好紧急免疫接种、消毒灭原,建立紧急防疫物质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品、监测试剂、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评估疫情处理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4、乡镇政府负责动物防疫的宣传发动,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措施,根据县级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应急预案要求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扑灭、处置及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
    (六)投入保障体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信息网络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和各县(区、市)要达到化验、诊断、监测和检疫、监督、信息网络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冷链系统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市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P2实验室,建设9个县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验室,配置冷库、冷藏车其它仪器设备,达到部颁的P1实验室标准;乡镇建设不少于30平方米的诊断检测室,配备低温柜、冰箱和其它必要设备,村防疫员配冰壶。
    2、建立防疫应急储备制度。为应对重大动物突发性疫情,每年要储备准备金以备急用;储备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试剂、检测和消毒药品、卫生防护用品,以及其它必需的设备设施,常年各类物资购置费,需要列入财政预算,要组建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化验检测、免疫监测等的应急预备队,在遭遇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时投入使用。
    3、经费保障。动物防检疫人员经费、常年各类物质购置费、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应急处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经费、疫情监测检测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由各级政府财政承担,并列入财政预算。动物防检疫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返还畜牧水产局(农业局)用于动物防疫事业。
    五、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
    1、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
    ⑴市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2005年开始筹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装备P2实验室,添置相关现代检测设备25种,有害物处理池和病害畜禽焚烧设施,达到监测动物疫病、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动物环境等的条件。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
    ⑵县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9个县(市、区)按照不同区域布局和技术要求,建设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面积900平米,装备P1实验室,开展动物疫病预防及动物产品安全监测,计划投资900万元。
    ⑶乡镇兽医站建设。全市121个乡镇兽医站包括不少于30平米的诊断检测化验室建设,形成辐射全市的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网络,计划投资1210万元。
    2、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建设。
    ⑴病死动物化治池建设。在10县(市、区)建20个病死动物化治池,每个平均250立方米,造价8万元,用于重大疫病应急处理;在全市动物规模场建各100立方米的化治池300个,造价3万元/个,用于养殖场常规病死动物处理;项目计划总投资1060万元。
    ⑵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在中心城市(延平区)建设用地15亩,年处理病害动物及其产品1500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无害化处理厂,服务工作用房,以及设备仪器等,解决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问题,确保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
    3、兽用生物制品冷链网络建设。
    市级配备冷库1个、冷藏运输车1辆,县级配备低温冰柜30台;乡镇配冰箱240台,村级防疫员配冰壶1600个,使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在冷藏条件下进行,确保动物免疫质量,建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冷链网络,项目计划投资80万元。
    4、建立光泽无规定动物疫病禽出口基地保护区。
    随着光泽1.5亿只肉鸡出口基地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禽出口基地保护区建设势在必行,即依照国际上(以美国为主)对官方兽医的要求,执行动物疫病控制计划,防止外来动物传染性疫病的传入,诊断进入境内的动物疫病,确保从生产到屠宰过程的动物安全(包括动物福利)和从屠宰到餐桌过程的食品安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动物生产、加工环境。保护区建设包括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动物检测中心,15个疫情测报点,2个省级边检站,动物免疫保护带等,计划投资1000万元。
    5、动物疫情预警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防疫信息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三级联网。建立全市131个基层站动物疫情测报点,各级信息网络点配备必要的通讯、信息处理设备,建立防疫、疫情信息终端,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
    6、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
    为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传出,防范疫情的发生,减少因疫情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建好位于光泽县、浦城县、政和县、邵武市和武夷山市8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包括站房、隔离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消毒台的基础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