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书的好处

 hnr360 2012-09-28
背书的好处
 



1、训练听觉记忆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可以扩充学习者记忆的广度,这对上课接纳较长语言信息是很有帮助的。背书是一个听说结合,反复练习的过程,听觉记忆力、听觉编序力、言语表达力也会有所提高。
2、背书可以丰富词汇,增强理解力。只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才能听懂老师讲课,并善于用恰当的词汇、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功地与他人实现沟通。
3、背书可以帮助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体会文章的韵味。有的人表达时缺少逻辑,常犯语法错误或是冗长罗嗦,背书可改变这一缺陷。

 


   快速阅读的窍门 想看的书一大堆,就是没有时间怎么办?德国读书协会会长罗特劳特·米歇尔曼的办法是"提高读书效率!"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晚看不如早看:与其推迟到有时间时多看,不如现在就开始少量地看。

 


2、 有目的地看书:不重要的章节可以跳过去。

 


3、 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锻炼,提高阅读效率。您可以念给自己听或者给别人朗读。大声朗读可以逐步提高轻声朗读的速度。

 


4、 浏览:以最快的速度把书翻阅一遍,然后合上书本,脑子里便会出现书中的内容。

 


5、 逐页翻看:如果希望从书中找到自己所希望的部分,那就一目三行地看,读到自己所喜欢的章节时,再细看。

 


6、 做记号:在看书过程中遇到重要章节时用铅笔画出来。用刺眼的颜色做记号只会分散注意力

http://www1.baidu.com/baidu?tn=baidu&word=%B1%B3%CA%E9%B5%C4%BA%C3%B4%A6

 

黄维梁

每年这个时候,千千万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捧吁书本死记硬背。四月和五月,对他们来说,是最残酷的月份。读书本来是乐陶陶的,现在却成了学生最苦的事。少数不以读书为苦的学生,上了大学,受了启发式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知半解,也讨厌、反对背书起来了。

背书真的没有用吗?值得反对吗?我以为:背书之用大矣哉!背书值得我们大力拥护。背书的目的在牢牢记忆书本上的知识,而记忆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记得水是由二氢一氧组成的,我们就写不出方程式来,这样子的化学一定非常「化学」。如果不记得三王五帝以至宋 元 明 清这整系列的朝代,我们就理不清历代的治乱兴替,这样子的历史知识一定七国那样混乱。记忆在实际生活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记不清那块零件先嵌,那块后镶,我们就做不成电子厂的熟练技工。最近一个交通意外的受伤者,因为失去记忆力,不能如常工作了,所以获得百多万元的赔偿。有些人嗜好赌马,如果他记性欠佳,电话号码记不牢,即使得了什么必胜贴士,却一时遍寻不获投注的电话号码,错过了投下必胜的一注,则只好眼睁睁看吁彩金飞入别人的钱包。

记忆力好的人,做学问、创事业,无往而不利。钱钟书有照相式的记忆力,乃能旁征博引,写出巨著《管锥编》。美国现任国务卿海格将军,记性之强,也超乎常人,他掌握资料,巨细靡遗,乃能以事实支持理论,雄辩滔滔,慑服人心,官至辅相。唐代的将军张巡,读书「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使后人敬佩不已。吴兴华 的记忆力最为人乐道,据说他借来的一大堆书,在桌子摊开一阅,即过目成诵,马上把原书还给图书馆。一般人记性平庸,对这些天赋异禀的人非常羡慕。常人读诗,有时也可读三遍就记得,可是往往隔日即忘,和那些记忆的超人相比,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常人即读即忘,埋怨天公不公平之余,只得将勤补拙,希望多读成诵,久读不忘。因为记诵 与为学实在有极密切的关系。

学术研究常要用比较的方法,以区别异同、探索渊源、分辨高下。就以文学研究为例。只明白陶潜的诗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记得陶诗的风格,背诵陶诗的名篇;这样,以后我们读到王维诗、东坡诗时,才能通过比较,把后二者的特色彰显出来。只明白荷马的史诗《奥德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记得它的故事情节,最好且能背诵若干精彩片段;这样,以后我们读到乔哀斯的小说《优力西斯》时,才能通过比较,把后者的因袭和创新之处看清楚。学问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我们要牢记这一点一滴,于慎思明辨、心领神会之后,融汇贯通成气象恢宏的江海。钱钟书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一点一滴累积的多,随时可以融汇成大江大海。这个世代博闻强记的国学大师稀如凤毛麟角,夏志清教授有见及此,年前建议当局尽量鼓励记性特强的儿童,接受特别教育,专事记诵,以继承传统。

文学研究要靠记诵,创作也要。杜甫「读书破万卷」。其实不仅杜甫,中外每位卓越的作家,都是熟读典籍、问渊博的。熟读典籍,才能有典故可用(用典是使作品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感的不二法门);熟读典籍,才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别创风格。记性好、脑袋里中外古今的事物蕴藏丰厚,对创作只有利而无害。写人物的言谈_止,靠的是观察加记忆。用比喻,靠的是观察加记忆加悟性。黑格尔说过:「广博的记忆是创造活动的首要条件。」记忆之用大矣哉!

即使我们没有野心要做大学者大作家,我们至少应该写得出清通的文字、四平八稳的文章吧。这样来说,背书仍然是有用的。从今人如余光中的文章挑出最好的几篇,背熟了,以后我们下笔,中文必然清通。明白了苏轼《前赤壁赋》的布局谋篇、援古证今、纵横开阖之道,然后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可保证我们以后写出来的文章严谨完整,绝少破绽。挑选好的文章来背,好像择良友而交,终身受用无穷。如果现在的学生知道背书的好处,且背的又是好书;那么,背书一定不会是苦事,而是乐事。趁青春,记忆力强,多背好书吧。

巴金:小时候背书有好处

    (小时候)老师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他惟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但是当时也只能说是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至少使我可以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 这样一来,我就觉得写文章比从前容易些了。

(摘自《语文报》200512月合订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