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族盘绣

 笑嫣yaner 2012-09-28

    盘绣是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 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青海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

用料:
    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针法:

    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

图案:

    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最常见的图案有"八宝"、"云气"、"太极图"、"富贵不断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等。运针细密均匀,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疏密得当、融叠自然、色泽鲜明流畅、平整干练,十分优美。每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传承意义:

    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至今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李发秀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