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氏绒绣传人:以布代纸取针为笔 画布上绣丹青

 LCF图书馆900 2013-10-22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氏绒绣传人:以布代纸取针为笔 画布上绣丹青

一针一线似笔墨 一钩一回绣丹青


2013-10-22 08:23:01 来源:临沂在线 作者:姜曼    

    核心提示:莫氏绒绣作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莫氏家族就开始精心研究绒绣,经过他们的改进和创新,把欧洲绒绣艺术与当时的优秀刺绣相结合,莫宗荣是绒绣艺术的第三代传人,为了发扬绒绣手艺,莫宗荣巧妙融合了绘画和刺绣技巧,形成了独特的绒绣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莫氏绒绣。莫氏绒绣还代表临沂市参加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
莫宗荣本人近照。
\
莫宗荣经常在办公桌前研究图纸,然后进行实际创作。
\
作品展示。
\
工作室内聚集了很多附近的家庭妇女前来学习,带动她们就业。
\
莫宗荣会根据绣稿要求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意图,选用合适的针法。
\
上百种花色绣出的图案栩栩如生。
\
莫氏绒绣仿照的汉代砖做的仿古画。
\
由莫宗荣自己设计的抱枕图案。

   姓名:莫宗荣
    年龄:38岁  
    籍贯:临沭县玉山镇李庄村人
    职业:临沭宗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 
    爱好:绣绒绣   
    梦想:让绒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沂在线讯(姜曼 摄影报道)或许大家都知道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却对临沭县的绒绣知之甚少。莫氏绒绣作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莫氏家族就开始精心研究绒绣,经过他们的改进和创新,把欧洲绒绣艺术与当时的优秀刺绣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莫氏绒绣。莫宗荣是绒绣艺术的第三代传人,为了发扬绒绣手艺,莫宗荣巧妙融合了绘画和刺绣技巧,形成了独特的绒绣艺术风格。

    绒绣,俗称“剟花秀”,就是将五颜六色的纯棉线用绣花针剟绣出来的一种绣法。其做法是先绘制图案,将棉花撑在缯子上面,然后将画好的图案描绘到棉布上,再用空心针将绣线以针的顶端引入到末端,以针眼穿出,最后再用绣花剪刀,把图案剪成毛绒绒状。

    从小受熏陶绒绣技艺有了继承人

    一走进临沭宗荣手工艺品工作室,一张宽0.6米,长6.8米的《清明上河图》映入眼帘。莫宗荣笑着告诉记者,这不是一幅人物风景画,是一幅绒绣作品。随后,记者上前仔细一看,惊讶地发现图中人物风景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站”在布上的。整幅作品由绿色、军黄色、乳白色等一百多种颜色的线绘制而成,线条细腻,灵气流动。

    以布代纸,取针为笔,刺绣把画家笔下的丹青搬上了画布,融合油画、国画、摄影为一体,成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章服制度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规定。

    38岁的莫宗荣,从事绒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她的姑奶奶莫慧玲就是一位老刺绣艺人,其龙凤、牡丹、鸳鸯等图案深受大众欢迎。从小莫宗荣就喜欢画画,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也要挤时间画图刺绣,渐渐地莫宗荣喜欢上这门艺术。从小就心灵手巧的她见什么会绣什么,成年后自己的衣服也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绣制可以根据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物相结合,构思设计出尺寸大小,形状各异的画稿。亦可以根据当地民俗风情为题材,制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适合各类绣品的画稿,这是莫氏绒绣的独特风格。

    绣制时,莫宗荣等传统民间艺人会根据绣稿要求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意图,选用合适的针法。莫家在毛绣有上百种针法,最尤为突出的便是立体针法。在绣制过程中有时要把毛线劈开一支或两支,有时还要将两色线或几色线合并在一起绣制。有时不但要用到针而且还要用长短不一的尺子,绣时细心、耐心,注意色的过渡。只见艺人们一手在绷布上,一手在绷布下,下手将针自下而上穿出布面,另一只手接住再将针从上而下穿入,这样此起彼落,循环往复,直到将绣品的纹样在形、色、质方面都取得完美艺术效果为止。

    据莫宗荣介绍,绒绣的主要特点是用多达二千多种不同色彩的纯毛绒线,巧妙地将形、色、神、光相融合,使绒绣艺术品达到了忠实原作、胜于原作的艺术效果,创作出的绒绣艺术品非常具有民间民族绒绣的特点。莫宗荣经过个人的摸索实践,整理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上千种颜色的色线,可根据绣稿色彩挑选所需的色线。绣稿上需要多少颜色就要配置多少色线,为了达到镶色和顺,一种色彩往往要选择若干个色级,如一朵红色牡丹花从深到浅要配十多个色级的绣线。在特殊情况下,亦可以用小缸自己染线添加颜色,才能表现出理想的效果。

    义务教手艺用艺术勾画百姓未来

   “佳节将至,礼品馈赠选绒绣,顶呱呱了!”与十字绣相比,绒绣是选用羊毛制作的彩色绒线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这些纯手工绒绣产品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文化底蕴高、风格独特极具收藏价值。莫氏绒绣主要分为欣赏与实用两大类。在针法上由原来简单的方点针法发展到扒针、掺针、乱针等多种针法。品种上也由原来花色陈旧、色彩单调的拖鞋面、手提包片发展到如今的领袖像、人物、风景画等大中小型艺术品以及壁毯、地毯等日用品,还定做个性化(作品)礼品、商务礼品、旅游礼品等礼品。

    她的产品不仅畅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近期国内需求旺增,但企业遭遇资金瓶颈,玉山镇党委积极协调县妇联、银行等部门,采取“公司+银行+妇代会+留守妇女”的运作模式,支持企业贷款,积极开展绒绣技术培训,受益周边乡镇妇女8000余人,引导企业增加产值达800多万元,人均增收万余元。全县已形成了“东有绒绣、西有种植、南有铸造、北有柳编”的良好格局。

    今年9月6日,莫氏绒绣还代表临沂市参加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如今的莫氏绒绣,凭借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将欧洲的古典艺术和中国的民俗融为一体,传统中蕴含时尚,优雅中流淌着动感……其主要作品主要有代表中国传统寓意的“鸳鸯戏水”、“富贵满堂”,代表人生格言的“宁静致远”、“梅兰竹菊”,代表古代传说的“八仙过海”、“仕女图”,代表古典艺术的“蒙娜丽莎”,另外还有领袖像“毛泽东肖像”、人物“王羲之肖像”等。其“沂蒙精神,光照千秋”、“支前的路上” 及“孟良崮大捷” 等多幅作品被临沂非遗艺术馆、临沂大学艺术馆等艺术馆永久珍藏。

    “我希望能够扩大规模,把附近的乡亲姐妹们叫来,就近工作,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而且还能把绒绣这项手艺传下去,多全其美。”莫宗荣说,“我现在就是希望坚持这份执着和梦想,完成姑奶奶的心愿,并和我丈夫李春图一起用艺术勾画老百姓心中的未来。”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激发他们学习、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情,如今,绒绣已经入了玉山镇益海小学等学校的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