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教学 1 + 1 + 1

 紫曦唯幂1 2012-09-30

 作文教学 1 + 1 + 1

作文 = 1 + 1 + 1

这不是数学题,而是一种学习作文的思路。

往往有不少学生向我讨教作文的方法,我会马上给他写下这个公式:作文= 1+1+1。为何?我先把一篇文章引用过来吧,原来不想全引用,但又考虑读者没有完整的印象,最后决定,还是全部引用。这是一篇广东卷的高考满分作文,是一篇记叙文的考场典范。

芳香永存(广东考生)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很明显,这篇文章用了三个事例:勤做家务,关心妹妹,留蓄长发。以此来纪念妈妈。很扣当年的话题作文“纪念”。在这里我的作文法就出来了,“作文= 1+1+1”中的三个“1”是指材料事例。

这是一篇记叙性文章,而议论性文章呢?也要打造三个事例吗?这是上海卷的一篇69分的作文,也是高考议论文的典范。

必须跨过这道坎(上海考生)
  山是一道坎,它高,它威严,它绵延着一股凌人之气,阻挡着人们的脚步。然而再巍峨的山也能被征服,我不禁问:世上还会有跨不过的坎吗?有个声音告诉我:别忘了,你心中横亘着的才是永恒的阻碍!呵,是啊,我们不就时常在心里那道坎前退缩吗?
  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站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眼里饱含泪水与恐惧。卡特用这照片纪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义与人性。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将女孩抱进救济站,然而众人的尖锐指责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 
  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心中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道坎,无形;这道坎,拦住了太多人。当柳三变忘情于戏楼霓虹青衫红袖间时,当王国维顶着前清遗老的旧帽对想象中的王朝难以释怀时,他们的光芒淡了,他们的精气散了。柳永终究只吟那儿女情长的歌,王国维终究只属于皇城那一泓湖水。 
  心坎,竟如此难以跨过。但是,我们必须跨过!谁说面对心理的煎熬我们从未获胜?
  犹记得黄永玉先生说过,文革下放时,他与表叔沈从文擦肩而过。正是在那条乡间小道上,从文先生说了三个字“要从容”。我感动了,为那平淡的三个字里传出的力度。仍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童第周被从中科院系主任的位置上拉下马,他被批斗,被叫去扫了整整五年厕所。然而这位瘦小的知识分子没有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他每天坚持在八点前完成工作,因为这是表示他“对八点后工作时间的尊敬”。 
  这些人,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曾面临世间最难熬最残酷的一道坎,但他们挺过来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里的坎,捉摸不定,可以叫人在平静中怀有深深的绝望,然而跨过去了,我们就都是胜者。所以我记住了,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迎来人生的另一页精彩篇章!

“作文= 1+1+1”在议论文中也是可行的,三个“1”也是指事例,每个事例要变化一下,就是由一个人物的事例与多个人物的事例相配合。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三段事例”。本文三段事例是:凯文·卡特的事例、柳永王国维的事例、黄永玉童第周的事例。凡是用一个人物的事例,我们叫“点”事例;凡是用多个人物的事例,我们叫“面”事例,是谓“点面结合”。

作文就是这样简单。简单的用三个“1”代替。而我们的平常作文,却被教师讲复杂了,于是学生都头疼。我觉得,聪明的老师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而已。作文就是证明关系,请记住这个公式吧:作文 = 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