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救和施救

 刘燕燕 2012-09-30

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救和施救

核心提示:心肌梗死的病根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除了有遗传倾向外,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救和施救

    急性心肌梗死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近了我们的生活,高秀敏、马季、侯耀文这些我们熟知的艺术家,在短短的几年中均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突然离我们而去。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这几年我们周围患这种病的人突然多起来了?如何知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了呢?发作时如何进行救治?

  心脏是维持我们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每天不停地泵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它的能量供应来自于冠状动脉。所谓“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病根在冠状动脉,即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狭窄,血流不通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表现为心绞痛。在此基础上如果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就造成心肌没有血液供应,心肌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在临床上就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在供血突然中断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一种恶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脏停跳,如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则病人很快死亡,临床上称为“心源性猝死”。据美国临床统计,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例中,约50%表现为突然死亡。前面所说的几位名人都是因此而死亡。

  心肌梗死的病根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除了有遗传倾向外,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人们摄入的高脂饮食增多,而体力性工作越来越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病不断增多,因此,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心肌梗死如何急救

  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首先表现为胸闷、胸痛,为压榨性的疼痛,咽喉像被卡住,胸部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但剧烈程度远大于心绞痛,并且呈持续性,病人会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并且伴有大汗。但老年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不典型,可以表现为牙痛、左肩痛、后背痛、上腹痛、恶心、呕吐。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年龄为男性40岁以后、女性绝经期以后,因此,此年龄的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当上述症状,尤其是压榨性的胸闷、胸痛出现,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应马上停止体力性的活动,最好躺下休息,取一片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如果5分钟内胸痛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则更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马上打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往医院。

  心肌梗死如何施救

  如果看见身边的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应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马上实行心肺复苏抢救:首先把病人就地放平,摸颈动脉看有无搏动,看口鼻有无呼吸;如果确定心跳呼吸都已停止,则用拳头猛击病人胸骨(胸部正中央),然后用双手掌叠加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下段,下压时使之下陷4?5厘米;同时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假牙等异物,托起病人下颚,捏住病人鼻子,深吸气后快速口对口吹入病人口中。一人施救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交替进行,每按压15次吹气2次;二人施救时,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心脏按压,每按压7次,吹气1次。1分钟后重新检查病人颈动脉搏动和呼吸,看有无恢复,如未恢复则马上再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应紧急呼叫路过的人,请帮忙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但也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医学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严格地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按照医嘱规范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0%的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的。

    冠心病患者生活中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一、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二、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三、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四、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明显变化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进行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