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外企白骨精的一些建议

 联合参谋学院 2012-09-30

首先恭喜你,在全球金融风暴狂吹,失业人口狂飙的时候,你还拥有一份稳定,高薪又称头的工作。其次,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个人身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二十多年之后的一些回顾,这些想法不是产生于离开企业那一刻,而是经过三年沉淀累积之后才渐渐成型的。聪明如你或许早已明白这些道理,但对于跟我过去一样行事历经常写满了密密麻麻计划,以致没心情去考虑那些既不紧急又不切实际事情的人来说,以下建议你不妨姑且听之。

 

忠于工作,但不要忠于公司

“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如果对工作不满意就满腹牢骚,或是好高骛远,对眼前职位不尽心尽力,不但自己不开心,时间长了别人也一定看得出来,于是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无论是想要改善工作状况,换更好职位或是跳槽到其他公司,努力做好手上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条件。就算是“骑马找马”也得先把胯下那匹马给骑好。

 

许多人对所服务的公司有一种莫名的情感依托,听不得任何对它的负面批评,尤其是在面临去留抉择时会产生罪恶感,这些感觉完全没有必要。事实是,企业就是企业,无论它有多么崇高的经营宗旨或使命,总还是以创造利润为最高指导原则,而且它的政策会随外在环境改变而改变。我个人在入社会后误打误撞进入了当时财富杂志排名全球第一的企业(是的,不是前五百强,也不是前十强,是第一强),公余跟老同学碰面时,就怕人家不问我在哪家公司上班,日子久了很快就变成一个不顾外面世界的井底蛙。当时我应该要做的是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偶尔伸头往外看看,如此做出的判断才能既符合个人也符合企业的长远需求。

 

简单地说,进入企业,不努力工作是一种错误,而对公司效愚忠会让你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抓住机会做能够自由发挥创意的工作,但对职涯规划不要太认真。

人都是在有一定自由的空间之下才能够学到最多的东西,发挥最大的才能以及得到最多的乐趣。许多人只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不在乎乐趣不乐趣,有些人在没有详尽的规范下工作会手足无措,有些人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怕犯错误,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大把青春岁月在无聊沉闷中度过。

 

发挥创意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因此了解自己的志趣所在,这一点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在离开企业以后才会理解到它的重要性。人在越早的阶段透过各种自发的尝试了解自己,就越有可能在天生才能基础上累积发展终生职志的本钱。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像莫扎特般天生下来就知道这辈子最适合作什么事,但回想一下你是否有在工作中点子如潮水般不断涌现的时候?那种经验是否让你对自己更添加几许自信和了解?这样的自信与了解在有一天你离开企业之后会成为无价之宝。建议你在挑选下个工作职位的时候把是否能够一定程度独立作业考虑进去,即使职位特性(譬如会计)不允许太多的创意发挥,起码也要挑选一个肯留空间并且容许你犯错的老板。

 

企业能够提供的职涯规划是以企业求利润的需要为前提,空间相当狭隘。想象一下愛因斯坦就算能在企业干到60岁退休,他的职业生涯恐怕也不会很成功。对绝大部份爬企业阶梯(corporate ladder)的人来说,爬的快一点,慢一点,高一点,低一点在当时可能是能让人失眠的大事,经历之后回头看看,其实实质差别真的不大。我过去常见到或是只是听说组织内某某大官如何传奇威风,但事实是就算是集团总裁,也只不过是个比其他人更精明些的商人而已。重要的是要善加利用工作上所能提供的机会和工具来做个人的“人生规划”,不要忘了就算你在企业干到60岁退休,你还有另外几十年的人生要度过。当然如果考虑了这一切,你的人生规划仍然指向集团总裁的职位的话,Good Luck!

 

要结交朋友,不要玩弄权术

要过好生活就需要几个朋友,而既然工作场合是你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如果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的话,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当然你不可能与所有工作伙伴们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但起码也该做到以诚待人,公事公办。其实企业并不是个容易结交朋友的地方,因为人际间利害关系无所不在,但这不该妨害你的尝试,同事或客户关系只是一时,但一旦碰上志同道合之人却能成为长久的良师益友。但要注意不要把纯粹工作上的革命情感认作可长可久的友情,因为那还需要工作之外某些价值观的相互认同。

 

办公室的环境对有权利欲的人看来是个玩弄权术,勾心斗角的天堂。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权利的欲望。我的建议是面对它并且克制它,原因是无论你斗输斗赢,你都已经输掉了过好生活所必需的平静心情。我不想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之类的陈腔滥调,但即使你一时获胜也无法带来长久欢乐,而一旦习惯性的卷入权术漩涡,你看待任何人事物都会戴上阶级权谋的眼镜,时间长了人性被强烈的阶级意识扭曲而不自知。回想过去我颇为得意的一件事是在办公室政治角力中被同事形容为不动声色的“大内高手”,而真正原因是我根本就不参与斗争。

要争取外调的机会,这比升职加薪的好处都要多的多

你要花很多钱才能去到一个陌生遥远的地方旅游,而工作外调能让你比短期旅游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生活方式,增广你的见闻,扩大你的视野,而居然还有人为此付你(更多的)薪水,天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虽然离乡背井过日子的初期的确是个挑战,但一旦克服之后你的生活功力就像吃了大力丸一样神速精进。无论是到另一个城市或是另一个国家,在家庭责任许可的前提下,你务必要尽量争取。

 

当我三年前刚离开企业时,如果你问我回顾这二十多年工作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会说是在加入公司15年之后以不满四十岁之龄成为第一个本土的Chairman。现在的我重新回顾,看法完全不同。职位升迁,除了部分个人努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或许可以统称之为“机运”的因素来决定。就算真的资质过人,我前面说过,成为一个较为精明的商人也不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真正对我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三次外调的经验。它大大的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能够用更加多元包容的视角来看待处理人事物。

 

要保有工作以外的生活,不要把工作当成全部

这点大概是白骨精们最容易犯,也是为之付出代价最高的错误。造成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是经济环境竞争激烈,但我认为远远更加关键的因素是白骨精这个圈子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价值观,一种口中虽不说,但在潜意识里认可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情都是正当的,重要的,酷的,而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落伍的的观念。这样的价值观随科技快速发展,资本高速累积而来,虽然只存在于过去的几十年而且我相信会在不久的未来消失,但它却已然或多或少的造成我们这几代工作者失去了人生中许多理所当然,浑然天成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权势,科技等等人工添味式乐趣无穷无尽却又永远无法达标(因为目标一直在往前跑)的追求。

 

其实企业本身也是间接受害者,因为主要受害者(员工们)会因为这种违反自然生活方式产生各种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以致影响生产力。曾几何时,稍有远见的企业纷纷推出各种生活/工作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措施,但放眼望去,却经常沦为杯水车薪,甚至猫哭耗子,尤其当金融风暴来袭时,这些措施听来更像是正渐渐被人遗忘的笑话。

 

要对抗这种趋势不容易,它需要你首先在意识上认知到问题的存在。如果我问你平时花多少时间与家人朋友(同事也行,但不牵扯到公事或阶级)在一起欢笑嬉戏?花多少时间看与商业无关的书籍?从事某种兴趣嗜好?运动?旅行?无所事事?我猜想你的回答会是“不多”。但你知道吗?这些事才是人活在世该做的事,工作只为支持这些活动,不能反客为主。如果你说努力工作是为某天开始能专心作这些事,那我几乎可以确定除非你改变价值观,否则那天根本不会到来,就算来了,你可能已经没有家庭,朋友,技能或是健康来享受这一切了。

 

你可能会说不是你没有意识,而是工作真的太忙。如果这是实话的话,那恭喜你,因为你已解决了80%的问题,另外的20%就只剩下一些小技巧以及反复不断的练习。心态一旦对了,其他改变都会随之而来。最明显的表现会是你很自然的对某些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说“不”,而不会有任何罪恶的感觉。其他可能的改变是你会开始阅读你真正有兴趣的书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Jack Welch传记,你会留出更多时间与家人朋友相聚并且交流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经常下班后与同事上KTV聊公司八卦并且用麦克风传出的歌声掩盖掉你们之间苍白的谈话,你会减少看电视的时间,而更多的从事嗜好,运动健身或是户外活动,你会在周末关机并且停止对最新科技产品的追求,你会比以前更加意识到花木之香和夕阳之美。。。。。。你大可不必担心如此的改变会对工作表现有负面影响,因为在正常状况下身心更加健康的你只会表现更好。果真必须付出代价,那也是值得的,记得那个说法吗?“从没有人在临终前抱怨此生工作的时间太少!”。

 

要养成储蓄理财的习惯,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假手他人

除了少数的“企业动物”(Corporate Animal)之外,绝大部分的白骨精们还是希望能够尽早自企业退休从事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情,要做到这点必须取决于财务自由程度,对生活期望值以及管理生活的能力。一般状况下,纯靠拿薪水省吃俭用不容易达成目标,而长期坚持投资理财却能达成很好的效果。理财投资保险越早开始越好,投资标的求稳但工具倒可以具有一定风险性,最重要的是不要求短才能够发挥长期复利的神奇功效。要尽早拥有(至少)一处适合自身居住的房产,住不住是一回事,有了房产后可带来近可攻退可守的财务安全感。只要看清楚物质欲求的本质,不做人云亦云的盲目追求,要达到财务独立其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容易。

 

随着职涯发展,你很可能会成为带领一个团队的领导,许多原来由自己亲手做的事情可以交由他人代劳。但你一定要分清楚“授权”与“依赖”是两码事,尤其是像管理行事历,文书档案,整理账单,安排出差这些事情尽量不要假手他人,它的好处除了能让你更加掌控重要细节之外,还能让你始终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职位带来的光环和特权总有一天要退去,不要成为“由奢入俭难”的受害者。

 

拉拉杂杂说了这一堆,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你不要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企业除了能够为我们带来衣食温饱外,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和发展才能的场所,但它本身有很大局限性甚至误导性,看清它并管理它,相信你会生活的更加健康快乐。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