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美尔战时文件》给你一个真实的非洲

 tjhx0526 2012-10-01
文中黑体是书文

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可爱的意大利人》这个帖子吧。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给人的基本印象是“废物部队”,北非的德军为何一路高奏凯歌却在阿拉曼功亏一篑,当仔细看过这本《隆美尔战时文件》之后,一切都会有个圆满答复,这里我只选取几段可以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的段落,供大家品位。

  4月16时17时,我计划以意军加少数德军,在强大炮兵的职员下,进攻拉斯艾马道尔山地。

  这个时候,贝恩特中尉(德军军官)也在观察意军步兵。起初似乎一切秩序都好,但是突然他们回过头就跑,纷纷下西逃命。我命令贝恩特中尉坐上一辆装甲车,赶向哪个防线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乱子。战场上一点枪炮声都没有。半小时后贝恩特中尉回来向我报告说:有一位意大利的步兵告诉他,敌人坦克来了。当他再向东行动几百米之后,发现有一辆英军的侦察车押着一连意大利步兵,他们把双手举在头上缓慢地行走。于是贝恩特中尉立刻向英军侦察车开枪,以便使那些意大利士兵有逃跑的机会。可是他们却反而跑向英军防线。接着又有一辆英国装甲车赶来掩护他们,贝恩特中尉只好退回来向我报告。

  我在17日再做一次尝试。这次由意大利的阿里埃特师装甲师负责主攻,他们出发前,一直都没正式和敌人接触,当攻击开始时他们还拥有一百多辆坦克,可发起攻击时却只剩下十余辆了。其余的车辆都在中途落伍:不是引擎发生故障,就是其他机件有毛病。进攻过程中,几乎每一辆坦克被击中就被引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意大利士兵把这些坦克称做“自动推进棺材”。想到意大利元首居然把这样的破铜烂铁式的装备交给他的军队去前方最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这是1941年的记录,此时隆美尔刚到非洲,对意大利部队可能不太了解,居然命令他们去主攻一个英军固守的高地。战斗中意军表现的实在太“可爱”了,把装甲车说成坦克,开着棺材去上战场,最可笑的是有盟军来救的时候还往敌人防线跑,也许有人看过一支意军被英军攻击才打了几枚炮弹就投降,说是没弹药才投降,结果英军清点出相当数量的弹药。意军此时期的战斗意志是给完全摧毁了,被俘对他们来说是从战争中解脱的一种途径。

同时,我也对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政府感到惊讶、不解和愤慨。把这样的军队和装备送到北非的沙漠中来,其实就是把他们送到地狱去。我一直说军人尤其是下层军人是没有责任的,在军队这种机构里,大多数人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


  当一个国家的军官团已经发展形成具有悠久的传统之后,它的典型特征就是不肯再接受新的思想和发明。因为这个缘故,普鲁士的军队彩绘被拿破仑击败。在这次大战中这这种情形更为明显:在德国也和在英国一样,有许多军人的头脑都已经僵化了,对显示缺乏适应能力。他们指定了一套军事思想,连细微末节都规定的非常仔细,认为这是一切军事智慧的最高权威。任何新的思想只有在符合他们的标准时,才会被接受。任何在这些标准以外的东西,都被他们当作一种“赌博”;即便是成功了,也认为这不过是偶尔的幸运而已。由这种态度所产生的主观偏见,其后果真是糟不可言。

这是隆美尔在1941年5月到6月的一段记录,这是在隆美尔击破英军“十字军行动’之后对英德军队的评价。隆美尔始终认为英军的士兵在沙漠中打的很好,只比德军差一点,隆美尔对英军常常表现出敬佩之情,他曾经说过,若是能领导这样的精兵作战,一定是件快乐的事。

隆美尔剖析的很透彻,英军和相当部分的德国军官都是优秀的人,这种军官团的优秀思想是在战场上凝结一切人的力量,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接受新的技术和观念,这也是他们不是名将的原因,因为各国军人都是吸取了数千年来本国军人总结的经验成长起来的,在世界大战中的差距就是看谁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

我们可以在英军的记录中看出隆美尔对英军的影响,在英国第八集团军里,谁要是有什么闪光的表现,就会被同事恭维道:“你真是和隆美尔一样伟大了。”而且曾经有个英军上校被意军俘虏后感到很耻辱,于是他想办法跑了,被德军俘虏后他才没跑,他认为只有德军才有资格俘虏他。后来隆美尔听说了还请他喝酒,只是后来押送去意大利时又给他跑到了。

北非战场是一个大舞台,绝对不是一个大磨盘,交战双方正是在这种绅士般的敬重下决斗,也给我们演义出一幕幕绚丽的战争剧。



  在军部的南面和东南面,都可以看见大量的尘土,那是意军阿里埃特师的坦克正在那里殊死战斗。意军的坦克是又小又烂,而当时却已经有100辆左右的英军重型坦克,正在从右翼方面包围过来。当时我派鲁克少校,率领他的一营兵力,去填补德意两军之间的空隙。后来他回来向我报告,说意军这次打得非常英勇,他也利用的炮兵,尽量支援,可结果还是挽救不了该军的厄运。现在意军已经代表着我放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一辆又一辆,这些坦克被击成碎片,或是起火燃烧。同时英军的炮兵也对着意军的步兵和炮兵不断地轰击。大约15点30分左右,我们收到了阿里埃特师所发来的最后电讯:“敌军的坦克已经透入到了本师侧面,本师现在已被包围,位置在比尔艾阿布德西北5英里出。本师全里战斗中。”

  到了黄昏十分,经过一天的壮烈苦斗后之后,意军阿里埃特师就完全被击毁了。就阿里埃特师而论,我们丧失了一个最老资格的战友(从隆美尔到非洲开始就和这只意军并肩战斗),凭着他们那样恶劣的装备,我们对于他们的要求差不多可以说已经超越他们能力限度之上了。

  即便到了大难当头的时候,德国的部队以及大多数意大利部队,都还是表现得十分英勇,这实在令人感动。当我的每仪个部下在阿拉曼作战时,他不仅为了保卫祖国而战,更是为保卫非洲军团的传统荣誉而战。尽管失败了,但我们这个军团的奋斗经过在德意两国的民族史上还是占有光荣的一页。

在是阿拉曼会战中1942年11月4日的记录,用文中的话:这次意军十分英勇的战斗。阿拉曼会战打到这天,德国的装甲部队基本拼光了,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意军的坦克,他们本可像以前一样四散而逃,可他们没有。通过这个记录和前面我提到的记录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意军的变化,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是什么力量让意军有了质的飞跃?我想只能归结为隆美尔治军有方,从来都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想任何意大利人都不是饭桶,什么样的军官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这战我们也能看出意军也是一个个铮铮的汉子,有这样战斗经历的意军部队绝不止这一支,还有第二十军的步兵部队,意大利弗尔格里伞兵师,他们都血战到底。由于天气和英军的迟疑,相当部分的意军靠双脚走过茫茫沙漠退往西方,用隆美尔的话:他们捍卫了非洲军团的传统荣誉!


  早上10点伞兵旅旅长雷姆克将军带着他哪个600壮士,前来向我报到。这实在是一种奇迹,在撤退开始时这支部队因为没有车辆,被迫留下拖住英军追击部队,在完成任务后,他们伏击了数只英军车队,用缴获的车辆,变成了摩托化部队,安然回到自己的防线。

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事情,在阿拉曼战败后,非洲军团开始了向西方的千里大撤退。肯定有人看过一种材料:隆美尔在撤退时把意军的车辆全收集过去,给德国部队使用,结果德军都跑了,意军都给俘虏了。这个材料出在43年隆美尔会晤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时的会议记录,这句话是是德国空军部门给墨索里尼的信息。要知道所有国家军队都有山头、派系,德国空军和陆军就有矛盾(主要是戈林的问题,真正德国人是很团结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中伤隆美尔的传言?因为很多意军因为没有车辆而被英军俘虏,这主要是意军根本很没有足够的车辆,意军缺少车辆是贯穿整个非洲战争的,很多意军的机械化部队都缺少车辆更别提普通步兵部队了。在撤退时,隆美尔尽量带走所有的部队,但在车辆不够的情况下就只能有选择的带走部队了,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选择牺牲伞兵,谁叫他是空军呢?可这支伞兵不亏精锐称号,居然在茫茫沙漠中杀出重围,实在是一种奇迹。



阿拉曼战前英军有一千辆坦克,而德军只有二百多,意军有三百多,这个差距只会随着时间不断的扩大…………英军空袭了班加西,我们仅有的5000吨燃油又毁去了2000吨…………11月14日我们收到的空运燃油只有60吨,这离我们的最低需求——凯塞林所承诺的——250吨想差甚远。

此书关于阿拉曼的介绍,大多是关于轴心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如何的差导致最终失败,仅从军事角度上看此战确实早在双方军需官的手中就决定了。在阿拉曼失败后,隆美尔越来越少的获得军事作战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这和二战后期德国内部的大气候有关。在非洲战场突尼斯一章还发现隆美尔的一段记述:“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空飞回西西里的运输机,而我们最优秀的机动作战人才却全毁灭在突尼斯,这确实让人痛心疾首,这些优秀的饿人才,如果能抢救回来,对今后的作战有极大的影响。”即使在病床上他还在为他的副将或参谋如高斯、拜尔林、布罗唯斯等人担心,最后只有布罗唯斯被盟军俘虏,其他人悉数逃回,也算是一点安慰。

在回到欧洲后,希特勒更多的是借助于隆美尔的威名而不是他的能力。在44年盟军登陆欧洲后,第三帝国的命运就决定了,隆美尔此时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元首对隆美尔还算是敬重,让他保有荣誉的自杀。

隆美尔最后还是应验了他承若:做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在德国只有职业军人敢公开反抗希特勒专制独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