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伶孟小冬的南京情结

 木柳书屋 2012-10-02
 
 

 


   名伶孟小冬的南京情结
 
2012-08-30 14:39:29 来源:人民政协网(转自光明网)

 
       孟小冬祖父孟七,山东人,清道光年间生于鲁南腾州。少练武,文武双全,能演戏,尤擅武戏,有不少绝活,如单手接空中飞刀,从不失手,空翻跟头数十个,面不改色。梨园武生中、无人能及。
 

咸丰年间,孟七流落汉口,以演戏为生,后随那草台班子加入陈玉成部太平军。征战鄂赣皖诸省,与清军交战。皖江地区为主战场,这儿的怀宁即为京剧创始人程长庚、夏奎章的家乡。太平军西战场主帅陈玉成卓具见识。他注意到部下十余万皖鄂籍将士酷爱看京剧,遂在军中组建起同春社,排练演出《捉放曹》《红羊传》等剧目,大受将士们欢迎。孟七自然成为主要演员。他的武功好,唱腔洪亮豪迈。据说百姓们也很爱看他的戏。

1859年后,皖鄂战事激烈,已封英王的陈玉成特调同春社回天京,住进城南金沙井英王府(后迁水西门内小姚家港)。由内官大司马兼班主,武生孟七兼总教习。那几年里同春社演出过《大战铁公鸡》《红羊传》等全本戏,大受天京军民欢迎,激励了士气。孟七饰的太平军勇将石祥祯做唱功俱佳,走红一时……太平天国失败后,孟七流落上海,隐姓埋名,以教戏为生。

据说海派武戏不少独到之处都源于孟七,其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孟七生有五子,各有特长,皆成为京剧艺术家,名女伶孟小冬即老四孟鸿群所生。

孟小冬,原名若兰,又名令辉,1907年出生于上海,生日是腊月初六,故名小冬。她父亲是老生,她却师从于姑父仇月祥,仇属于孙菊仙这一流派,孟小冬初期的唱法也是孙派的路子。她九岁拜仇月祥为师,十二岁便在上海登台演出了。在大世界的乾坤大剧场开锣,嗓音甜润,演技清纯自然,大受观众称赞。不久即随戏班子远赴南洋跑码头,受到生活的磨炼。

回沪后,孟小冬常在青帮大亨黄金荣办的荣记大舞台演戏。1923年底,她随班子首次到南京演出。当年,尚很少有像点样的戏班子来南京挂牌演出,盖因民初的南京在直系将领齐燮元控制下,市面萧条,城南夫子庙地区尚没有大剧院,只有下关江边商埠街一带有两家中型木结构戏园子可供演出。江北浦口和浦镇的北方籍居民甚多,又都爱看京剧,提供了票房保证,戏班子连演《空城计》《太君辞朝》《寇准骂殿》等老本子戏达半个月,观众逾万,给下关带来一时的热闹。孟小冬年方16岁,已挂牌居前十名之列。南京报上广告也屡见其名,而排在她名前的吕月樵、张文艳、林树森等九人都已是名角。

 

在清末,凡涉身太平军的人皆称“附逆”,弄不好受官府缉拿严办,甚至有性命之忧。进入民国后,时局改变,孟小冬和父母叔伯辈都松了口气。这回来南京演出,她不由对已亡故的祖父更添怀念之情。父亲旧日灯下常讲述的祖父孟七在南京英王府同春社唱戏教戏的往事又迭次浮上心头。某日她从下关车站搭乘小火车穿过金川门进城寻访祖父唱过戏的地方。孟小冬曾在城东小营演武厅久久地徘徊,仿佛看到英姿勃发的祖父全副披挂,粉墨登场,一声长啸引来操场上上万太平军将士欢呼。在城南金沙井古老宅院里,她又仿佛看到祖父武生行头,耐心地辅导同春社科班里招募来的一群稚气未脱的男孩女孩吊嗓子、练步法……孟小冬竟生出自豪之感。她后来一直认为:祖父孟七是很了不起的梨园人物。在她晚年的回忆文章中,她也以是孟七的孙女儿为荣。

完成南京演出任务后,志向高远的孟小冬随姑父仇月祥北上,先在天津搭班演出,取得成功。一年后进入北京,问艺于孙佐臣、王君直等名家,专心学谭派的唱腔。孟小冬悟性极高,扮相又清逸传神。孙佐臣乃是为大师谭鑫培操琴的名手,名重京津。他出于器重孟小冬,居然在一次演出中主动为她操琴,助她成为京剧界徐徐上升的新星。在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京剧盛极一时,名家高手云集。孟小冬为求上进后又转拜名家余叔岩为师,仍专攻老生。几次与名倾天下的梅兰芳同台演出。

1947年,孟嫁给了杜月笙。全国解放前夕,同去香港。1952年杜月笙病故。1967年,孤寂多年的孟小冬移居台北,十年后,她的传奇人生终告落幕,终年60岁。(钱丹)



 

动态图片一 - 彼岸桃花 - .
 

                                            

 木柳书屋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