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燥抗病養生

 休閑 2012-10-02
天氣乾燥的日子,部分抵抗力較差的人士,容易出現喉痛不適或類近感冒等徵狀。從中西角度推介各種時令防燥妙方,不但有助補充水分,滋潤喉嚨,更可補肺健脾,增強身體抵抗力,大減染病風險。

   注意早晚溫差

  中醫學將四季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本月初剛剛步入「白露」天,代表日間雖仍有炎熱的高溫,但早晚時段氣溫會漸降轉涼。此時身體的肌肉和筋腱均會收縮,故較易出現肩膀痛、腰背痠等毛病,建議大家做運動時必須分外小心,量力而為,以免增加受傷的風險。日常不妨多做柔軟體操及伸展運動,既有助血液循環,又能為身體保暖;假日期間往戶外郊遊遠足,更是有益身心的活動佳選。中醫學上有「白露勿露身」之說,即由於「白露」天後早晚的溫差較大,人體較易受外邪感染襲體,增加患病的機率,所以於早晚時分最好多穿一件外套,以免着涼。

  天氣日漸乾燥,病邪最易傷及肺部或令人出現喉痛不適,此時應從飲食方面加以調理,以減少燥熱之邪入侵身體。「大家宜多進食銀耳、雪耳、雪梨、蓮子、百合及杏仁等呈白色的食物,因其具有健脾、益肺和潤燥的功效。至於經常感到喉嚨不適的人士,可以於早上飲一杯淡鹽水,此舉具殺菌作用;晚上則轉為飲用有助潤澤喉部的淡蜜糖水,可助平衡體內津液,乃有效消燥解熱的良方。」

  迎合秋日食材

  秋季期間攝取適量脂肪(肉類及果仁等),能滋潤肌膚,避免乾燥。果仁和種子類食物,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當中以杏仁和葵花籽的含量最多,這類食物可助提升人體抗病能力。

  此外,大家亦應避免於秋日時分進食刺激性的食品,特別是辛辣、煎炸及過於濃味的食物,以減少引致喉嚨乾涸的機會。注意飲水的次數及分量,建議每天飲用六至八杯清水,並應平均分配飲用時間,以及減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濃茶及可樂等,以免過於利尿,加快水分流失。

  水果防燥法

  秋天天氣乾燥,多吃水果能滋潤喉嚨和皮膚,營養師蔡衍彤建議,可選吃水分較豐富的果品,例如雪梨及楊桃等,幫助補充水分外,對於喉嚨痛亦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秋季亦為較易患感冒及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季節,常吃含有維他命A和C的水果,包括西瓜及橙等,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水果雖為健康食物,但亦應適量食用,因當中含有大量果糖,建議每天最多吃兩份不同的水果,以防攝取過量糖分而容易致胖。選擇水果時,應避免高熱量及高糖分的種類,特別是榴槤及椰子等,防止吸收過多脂肪。

  時令滋潤清補湯

  百合蓮子燉冰糖(1至2人分量)

  材料:百合六錢、蓮子五錢、水十碗、冰糖適量。

  製法:煲滾水後把百合和蓮子放入燉盅,燉兩至三小時,再加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清潤喉嚨、減少乾燥及流鼻血問題。

  雪耳雪梨蘋果煲南北杏(3至4人分量)

  材料:雪耳一両、雪梨兩個、蘋果一個、南北杏共一両、瘦肉六両、水十三至十五碗、鹽適量。

  製法:先煲滾十三至十五碗水,放入各材料,煲大約一個半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滋潤、減秋燥、止咳。

  淮山百合南北杏煲雞(3至4人分量)

  材料:淮山一両半、百合一両、南北杏共一両、雞半隻至一隻、水十五碗、薑片及鹽適量。

  做法:先煲滾十五碗水,放入各材料,煲約兩個半小時,加入適量薑片,以助驅寒,最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補肺、健脾、暖身。

  ■用雪耳、蓮子等製成滋潤湯水,具有健脾益肺功效。

  ■長者進行輕量伸展運動,不但能維持肌肉和關節健康,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具保溫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