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步步为营》摘编

 さくらのさいた 2012-10-03

《编剧:步步为营》:潜文本
时间:2012-09-28  来源:  作者:
在你的一生中,你会经常听到以下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行动的表现力,远比语言有效。但是在你写剧本时,这些“陈词滥调”的说法,会成为你的首要原则。
 人类的知觉很容易产生厌倦,简单的认知已无法使得我们产生兴趣。我们期望看到别的东西,我们热爱惊奇。比如,在乡下,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谷仓并不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太久。但是换个角度,如果这个谷仓是建立在一堆污物之中摇摇欲坠的腐烂木头之上,我们也许会再看一眼(并且失望地摇摇头)。但是如果有巨大的白色字样“基督救赎”印在谷仓屋顶上呢?
  当然,我并不是要亵渎圣物。我是在乡下长大的,而且那里的确有这么一个谷仓。谷仓的所有者,或者谷仓的看管者,是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路过的人都会站住,并且惊讶地睁大眼,对肮脏和虔诚的奇妙结合感到难以置信。这便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视觉的力量。在现今这个时代,感谢电影和电视的存在,让我们已经习惯了视觉轰炸。为了写出一部好剧本,你必须掌握如何建构视觉惊奇的方法。
 就像画家画画是为了交流思想、激发思考,剧作家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我们的媒介不是帆布上的颜料,而是长50英尺宽20英尺的银幕上的动作。当我们将一个简单的实体放大,用它来引发美学感受、传达理念或者激发思考时,我们就是在创作艺术品。因此,我们创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反而不如确信我们的创造有意义来得重要。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也许我们最重要的工具便是潜文本(subtext)。
  具体而言,潜文本可以指细微差别、提议、暗示、联想、暗语和弦外之音。在电影中,原封不动地展示事实或者让人物说他们本来想说的话,这种情况叫做“有啥说啥”。你的剧本的很多内容可能正是如此,而且你并没有办法去避免这种方式。但是你剧本所体现的最强烈的时刻,便是那些增加了复杂的细微差别、提议、暗示、联想、暗语和弦外音的时刻。一般而言,你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展示潜文本——视觉、动作和对话。
视觉象征
人类是高度依赖于视觉的动物,而且视觉象征就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原因。当你写作一个视觉象征时,银幕上的形象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这会把我们带回到早期电影还没有对话的时候。当时银幕上只有形象,因此,只能依靠形象来展示电影制作者想要让观众知晓的所有事情。当电影能发声时,对话扩展了电影传达更准确的解释信息的能力。但是对话从未取代过视觉形象——特别是剧本中的视觉象征。我怀疑它永远不可能如此。
   新手编剧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便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台词,就能够将可以传达特殊意义的强烈视觉镜头组合起来。如果我们成功,那么结果便是一首诗就此产生。
 《天使之城》给它的人物和他们的状况提供了大量的视觉象征。举个例子,当作为对手的玛吉,首次出现在银幕上时——场景是在城市里的一幢建筑物内。街道千疮百孔,因为有人在打地洞,破碎的水泥路面,路障和阻塞的车辆冲撞着,然后……
   一辆自行车从车流中出现。骑车人是一个苗条而面色苍白的女人,她在拥挤的车流内灵巧穿行,自如地将这些嘈杂抛在后面。
   到达医院,她跳下自行车,推着车经过员工通道然后又在会诊室出现。她取下了自行车帽,脱下耐克外套,然后开始做消毒清理工作。她的呼机响了,她查看了片刻便匆忙离开。
   她走向手术室,完成了最重的形象转换——原来她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
 如果我们是被告知这个故事,而不是看到人物的所有行为,比如一个护士或者清洁工看到她走进来,然后说:“这就是玛吉,她是外科医生。”这便是平淡、沉闷而无趣的叙述。相反,玛吉骑着自行车的生动形象会有效地刺激观众的大脑。同样,她经过建筑工地和拥堵的公路的旅程,也提供了关于她人格以及职业的复杂线索。
《编剧:步步为营》:潜文本
时间:2012-09-28  来源:  作者:

   首先,一个骑着自行车经过拥堵的公路的女人,显示了充沛的活力和无畏的精神,特别是当她原本可以捧着杯香草拿铁,躺在宝马车里,享受着空调吹来徐徐清风的时候。
   其次,一个心脏外科医生会做什么?去一家医疗机构(手术室之类);面对着残存的躯体与僵化的器官作斗争;经历混乱,修复生命。
   看到这些视觉表现是如何起作用了吗?这种视觉象征的作用很显著,远比连篇累牍的描写段落强很多。相比于听着第三方来描述玛吉,我们更希望看到她的行为(这远比前者更刺激)。实际上,当我们看到她从一个无畏的路人,变成专注的心脏外科医生的时候,这个人物便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心。
动作潜文本
   动作潜文本就是对动作总比语言更有力量的观点的最好的证明。它说明了人物的所有行为都会具有双重意义。
   如果看过《陆军野战医院》(M. A. S. H,1970),你也许会想起人物聚在桌旁玩扑克,彼此开着玩笑的情景,而此时外面正炮火连天。《这个杀手将有难》(Grosse Pointe Blank,1997),一部黑色喜剧,以一个合同杀手准备开始一项工作为开场。但是,他的行动太随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开始一天普通的工作一样。
在《断锁怒潮》(Amistad,1997)中,当轮船被狂暴的海浪冲击颠簸时,一个女人正在生育。冲破他们的锁链,奴隶们将新生儿举起,在手间传递,听着他的新啼,如同听闻天籁圣歌。至少,此刻,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婴儿是自由的。
   然后,孩子的妈妈,将婴儿抱在怀里,站在甲板上,面对着等待着她和她的孩子的地狱般的奴隶生活状况。她的脸僵住了,她回头看着宽阔的大洋。然后她走了回去,越过栏杆,为她和孩子选择了死亡。
 诗人埃德加·李·马斯特(Edgar Lee Masters)曾经写道:“我们在现实前失语,我们无法开口说话。”生命中有许多时刻,强烈的情感会使得我们陷入无声状态。我们能做的一切,便是呆站在原地,拼命地眨眼睛;或者敞开胸怀,拥抱另一个人;或者是逃走,甘于失败。
       “9·11”世贸中心的灾难便是这样的事件。在那可怕的一天,摄像机所捕捉到的动作使得所有的语言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只有看到人们在做什么,我们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
       动作潜文本显露了比语言能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更复杂的意义。事情往往不是你看到的那样简单。它们所包含的可能比看上去的更多,或者更少。但是银幕上的动作所显示的关于人物及其状况的信息,是言语无法简单传达的。
 

对话潜文本


  人们总是在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或者是发现他们努力想去表达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这也许是人性奇特之处。有时候,这个问题包含着文化偏见因素。在美国,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患了重感冒,较为礼貌的问候是“你怎么样”,较为礼貌的回答是“我很好”,不管你是否在意这家伙到底感觉如何,或者是他其实想说他病得快要死了。礼貌规范有时候要求我们去说一些特定的话,即便我们的本意并非如此。
  这种类型的对话潜文本最为常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很费力地说话,因为情感驱使我们抑制住不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许我们对真诚的谈话会感到尴尬,因为它使我们感到自己把灵魂脆弱之处暴露了出来。另一个我们会抗拒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担忧对方的反应。
  在《屋顶上的小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1971)中,特伊问道:“你爱我吗?”对于这个问题,高尔德竟然愤慨地回答:“我是你老婆。”他重复这个问题,她保持逃避的姿态,他坚持。这真是个难缠的局面,但是最后她承认:“我想我是爱你的。”然后他们两人得出结论:“什么都不会改变,即便是二十五年后,想起这件事就让人高兴。”这就是音乐剧场中最为剧烈和兴奋的时刻。
《编剧:步步为营》:潜文本
时间:2012-09-28  来源:  作者:

  在《天使之城》中,当病人死在她的手术台上时,玛吉必须告诉他的家人。为了保持一种职业态度,她不能够纵容自己说出可怕的话来。她将这种情绪掩盖在一堆医学术语下,这样便可以迷惑病人家属。最后,玛吉结结巴巴地说:“他挨不过去了。”这个家庭便在愤怒中崩溃了,然后玛吉找到僻静之处去哭泣。当她职业化的一面消失时,我们能理解她是个温柔的人,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敏感的心灵。(塞思,当然也看到这一面。)
《当哈里遇见莎莉》展示了一对男女在咖啡馆里的场景。一开始,场景按照我们所能想象的常规发展。莎莉说她能假装******,哈里说不可能。于是她沉着而大声地假装******,向他证明他错了。她的次要目的,是为了使他兴奋起来,而从他的表情来看,她做到了。更可笑的是,隔壁桌的一个女人告诉她的侍者:“我要来一份她吃的东西。”瞧瞧这潜文本!
  电视连续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1999)是关于美国总统和他的下属试图管理国家的故事。有一个情节是关于总统面临死刑判决的问题。他会下达杀手的死刑判决吗?这个决定只有他才能够做,但是他的下属试图帮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野心。在这些人中,他的新闻发言人意识到如果死刑判决下达,她必须向公众宣布。她从未遇见过那个被告,而且考虑到他犯罪的残忍程度,她更没有理由去关心他。“我只是希望,”她叹息着说道,“我不知道他的母亲名叫索菲娅。”这便是我们都会赞美的潜台词。

 

信任你的观众


  好的,看看这里:

  外 大峡谷—日
  装上攀岩装置,麦克和莫娜吊在悬崖上。麦克够到一块突起的石头,石头哗哗地掉落。
  麦克
  这些石头很松散。
  莫娜扫视着突起的石头,点点头。
  麦克
  你必须小心点。
  他指着突起的石头。
  麦克
  它很危险。
这个节拍发生在危险的地点,而且它的动作和对话潜文本也都非常清晰地暗示了危险程度。莫娜看到并且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麦克提供了三次很直白的警告。但这是电影,观众能看到并且听到所有的事情。如果视觉形象和潜文本只不过暗示了一个观众很容易猜到的事情,那为什么剧作家会感到动作如此难写呢?
  把《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95)拿过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它。做一做“清单”练习,然后告诉我,这部电影是否让你偏头痛了?如果是这样,你已经进入状态了。
  这部电影改编自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电影制作者试图保持卡波特丰富的叙述散文气息以及他纯正的人物形象。但是不幸的是,他们两方面都没有做好。而且,第一幕深受过度叙述和画外音的毒害,它试图说明以下方面:
  观众会看到什么。
  观众已经看到什么。
  观众刚刚看到了什么。
  在整个第一幕中,背景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而且主要观点已经被复述了三次以上。它花了40分钟长的时间,只是为了让观众搞明白年轻的主要人物并不是主角,实际上,主要人物的阿姨才是引发剧本核心问题的人物,同时也引发了核心冲突。观众有必要去等待40分钟,才搞清楚哪一个人物是主角吗?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实际上,对于《草竖琴》而言,只要改变一下切入点便可以轻易地说清楚大部分背景故事。画外音减少到只用几行尖锐的台词。(拜托各位,当画外音能够为动作增加一些特殊的东西时,再使用它。)第一动作段落可以只用简短而戏剧性的20分钟便可结束,而不是冗长的40分钟,将信息不断地重复,以至于我每次在课上放这部片子,我的学生都会因它而睡着。
  这部影片影像差劲,潜文本又太明显,只有使用行业内最好的演员才能给剧组增添一点光彩。但是那些制作这部电影的家伙们,竟然会去怀疑他们的观众。他们觉得我们不够聪明、也不够睿智去理解这部影片的深层含义。他们非得向我们解释动作是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解释,直到我们想呕吐为止。
 当然,无论你写得多好,你的观众中总会有一些人不明白剧本的意思,但是你不能迎合水平最低的那部分人。现在,在你的生活的世界里,那些观众可以随意观赏任何一部电影,从《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到《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再到《恋爱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Love,1998),所以请相信他们,去研究潜文本吧。
如何写剧本大纲
时间:2012-09-28  来源:  作者:
剧本大纲,就是将你的故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交代出剧本基本的结构、人物关系。通常电视剧剧本大纲需8000字左右,话剧和电影大纲需1500-2000字左右即可。无所谓怎么写,首先必须要故事脉络清晰,在梗概中体现全片节奏及人物。把你的故事写精彩才能吸引投资方。它不能是散文,更多的像是说明文。

  通常,在最开始,梗概只会先到两种人手上,导演和制片人,导演拿到一个好的故事,他们眼中的好的故事的标准是好看并契合自己的价值观,同质化倾向不强。他们认可了,会推荐给他们合作过的制片方(公司或个人)期望得到认同。制片人或资方公司拿到梗概,他们也有一些“好”的标准:是不是具有市场价值,是不是符合制度和当下的宣传重点,植入是不是好做,是不是合适本公司目前力挺的艺人,操作的可行性等。 然后故事梗概会申请广电总局报批。

  剧本大纲的目的:
  1、报批
  2、吸引资金

   示例分析:

   《拯救大兵瑞恩》剧本大纲

  一个士兵是渺小的,但同时也是伟大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烈士陵园,一位老人和他的家人,找到了一位阵亡战友的墓地。
  时间回到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日。奥马哈市的登陆战极为血腥。约翰?米勒上尉毫不畏惧,救了许多人,同时攻占了目标。他领导的小分队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小队。    
  清点阵亡战士时,有一具尸体具有特殊的含义:他姓瑞恩,四兄弟中的一个,连他在内这家已经有三个兄弟阵亡了。在美国本士,乔治?米歇尔将军引用了林肯总统写给一位母亲的信,他命令必须把盟军登陆后身处法国战场的第四个兄弟安全带回美国。“那个孩子还活着,我们要派人找到他,我们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这个任务下达给了米勒。此时,一个乳臭未干的翻译艾普汉姆下士来到了小分队,是法语兼德语翻译。      这只小分队应该接受任务吗?艾普汉姆的紧张说明此行凶险,因为他是一个新手。    
米勒接受了任务。这只分队里还有其他成员:“肌肉男”迈克?霍华斯中士,他负责执行汤姆下达的命令;列兵斯坦尼?梅得什,他特别憎恨纳粹,外号“良心”;列兵丹尼尔?杰克森,外号“灵魂”,他是一位天才狙击手;列兵理查德?瑞本,外号“心脏”。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言谈方式、观点和经历。命运其实很严峻:他们当中谁会最先丧命?    
  米勒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一只时常颤抖的手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之外,米勒的经历是一个谜,大家对他所知甚少。    
  小队穿行在满是灌木蓠墙的法国乡间,遇见了种种战争带来的惊讶和冒险。从登陆战中幸存下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希望,小分队只能走一步看一走,他们就这样出发了。   
  队员们经历了与一个法国家庭的口角、一支德军小分队的交火和一次午夜的谈话,大家仍在争论拯救大兵瑞恩的重要性。当他们发现一架坠毁的滑翔机和十来个受伤或死亡的伞兵时,他们的行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这说明登陆作战计划犯下了一个错误:场面混乱,导致战士无故丧命,登陆战只是获得了所谓的胜利。行动小队查找死去士兵身上取下的身份标牌,他们觉得他们不可能找到大兵瑞恩。一个丧失了听力的士兵说他知道瑞恩的下落。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于是小队继续向前。    
  在这个特别的旅途中,小队逐步在瓦解。小队成员一个个死去,同时大家对这个救人行动心存不满,在这个行动中大家不仅失去了战友还失去了信念。当米勒决定带领小队去端掉一个德军的机枪堡垒时,小队内部的矛盾逐渐升级:一部分队员想避免这场战斗,但是米勒坚持要去。小队抓获了一个德军俘虏,但是又失去了一名战友。大家议论怎么处置这名战俘,队伍准备兵变。米勒制止了这场争论,向大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原来是一个学校老师,并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最后大家同意放走纳粹俘虏。    
行动队终于找到了大兵瑞恩,但瑞恩拒绝回家,这让大家大吃一惊。瑞恩不愿离开遭受重创的队伍。       瑞恩拒绝回家,米勒和他幸存的队员们考虑何去何从。    
米勒决定留下来,和瑞恩他们一起保卫一座德军即将攻击的大桥。米勒选择为了救战友和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而做出个人牺牲。    
  米勒、瑞恩和其他战友一起保卫大桥,战斗十分激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被他们释放的战俘又回到了战场。许多人在战斗中丧生,包括米勒,但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墓地,现在知道影片开始出现在墓地的老人就是幸存下来的大兵瑞恩。    
  这样一篇文字,字数约一千三,正好是通常的故事大纲要求的长度。而内容上,基本反映了影片里绝大多数主要的情节,包括一些必要和重要的细节,同时,还忽略了很多前面有提示后面一定有交待的内容,比如那些分队成员的故事和结局。一些故事发展的动因也都涉及到了。    
  那么,这篇剧本大纲写起来难度有多高?如果让学电影的人看着影片的录像写出这样的文字交作业,情况会是怎样?是否就是五花八门不得要领?    
  谁若不服,可以挑一部其他的经典影片在电脑上放,然后试写出一篇这样的文字,看看情况如何。    

对于创作一部头脑里的电影来讲,写出这样清楚并且诸多要素都有的故事大纲是否更难?    
  幸运的是,美国人布莱克?斯奈德在他的书中对经典影片的类型分析里用了一种程式化的方法,让我移植到写剧本大纲的方法上来了,试了几回,感觉很方便。    
  再看下面这个示例。还是原来的剧本大纲内容,只是在每段文字前面有个简短的标题,一共十五个小标题,加上最开始的一句话,构成完整的表述。而这十五个标题行就是“布莱克剧本结构表”。原书中对每一个结构成份都有明确的解释和要求,而且明确标有处于剧本中的页码位置。当然,这不能理解成机械不变。    
   然后,这个影片的故事大纲就成了下面这样子:    
  
  一个士兵是渺小的,但同时也是伟大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开场画面:烈士陵园,一位老人和他的家人,找到了一位阵亡战友的墓地。   
   铺垫:时间回到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日。奥马哈市的登陆战极为血腥。约翰?米勒上尉毫不畏惧,救了许多人,同时攻占了目标。他领导的小分队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小队。    
   主题呈现:清点阵亡战士时,有一具尸体具有特殊的含义:他姓瑞恩,四兄弟中的一个,连他在内这家已经有三个兄弟阵亡了。在美国本士,乔治?米歇尔将军引用了林肯总统写给一位母亲的信,他命令必须把盟军登陆后身处法国战场的第四个兄弟安全带回美国。“那个孩子还活着,我们要派人找到他,我们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推动(催化剂):这个任务下达给了汤姆。此时,一个乳臭未干的翻译艾普汉姆下士来到了小分队,是法语兼德语翻译。    
   争论(辩论):这只小分队应该接受任务吗?艾普汉姆的紧张说明此行凶险,因为他是一个新手。    
  第二幕衔接点:汤姆接受了任务,我们见到了这只分队的其他成员:“肌肉男”迈克?霍华斯中士,他负责执行汤姆下达的命令;列兵斯坦尼?梅得什,他特别憎恨纳粹,外号“良心”;列兵丹尼尔?杰克森,外号“灵魂”,他是一位天才狙击手;列兵理查德?瑞本,外号“心脏”。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言谈方式、观点和经历。我们也许都在猜测:他们当中谁会最先丧命?    
  B故事:米勒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一只时常颤抖的手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之外,汤姆的经历是一个谜,大家对他所知甚少。    
  游戏:小队穿行在满是灌木蓠墙的法国乡间,遇见了种种战争带来的惊讶和冒险。从登陆战中幸存下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希望,小分队只能走一步看一走,他们就这样出发了。    
   中点:队员们经历了与一个法国家庭的口角、一支德军小分队的交火和一次午夜的谈话,大家仍在争论拯救大兵瑞恩的重要性。当他们发现一架坠毁的滑翔机和十来个受伤或死亡的伞兵时,他们的行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这说明登陆作战计划犯下了一个错误:场面混乱,导致战士无故丧命,登陆战只是获得了所谓的胜利。行动小队查找死去士兵身上取下的身份标牌,他们觉得他们不可能找到大兵瑞恩。一个丧失了听力的士兵说他知道瑞恩的下落。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于是小队继续向前。    
  坏人逼近:在这个特别的旅途中,小队逐步在瓦解。小队成员一个个死去,同时大家对这个救人行动心存不满,在这个行动中大家不仅失去了战友还失去了信念。当汤姆决定带领小队去端掉一个德军的机枪堡垒时,小队内部的矛盾逐渐升级:一部分队员想避免这场战斗,但是汤姆坚持要去。小队抓获了一个德军俘虏,但是又失去了一名战友。大家议论怎么处置这名战俘,队伍准备兵变。汤姆制止了这场争论,向大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原来是一个学校老师,并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最后大家同意放走纳粹俘虏。    
一无所有:行动队终于找到了大兵瑞恩,但瑞恩拒绝回家,这让大家大吃一惊。瑞恩不愿离开遭受重创的队伍。    
   灵魂黑夜:瑞恩拒绝回家,汤姆和他幸存的队员们考虑何去何从。    
   第三幕衔接点:汤姆决定留下来,和瑞恩他们一起保卫一座德军即将攻击的大桥。汤姆选择为了救战友和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而做出个人牺牲。    
结局:汤姆、瑞恩和其他战友一起保卫大桥,战斗十分激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被他们释放的战俘又回到了战场。许多人在战斗中丧生,包括汤姆,但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终场画面:墓地,现在知道影片开始出现在墓地的老人就是幸存下来的大兵瑞恩。
  按照布莱克的剧本结构表来写一部剧本的故事大纲,是不是就容易了一些?这看上去也规范了许多,并且不会遗漏重要的东西!给制片人看他要看的东西,给写手规定要写的东西,正是剧本大纲所要完成的任务。    从这个规范的剧本结构表中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剧本故事大纲就是十六段文字,每段文字都有它的具体任务和处于剧本中的明确位置,前后顺序也基本不能变。能变化的只是每段文字的表述内容上的技法处理。    
   因为,这个剧本结构表就是归纳了的剧本故事发展的动力方向和力度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