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力同志在2012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江映月 2012-10-04

把握方向务实创新  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王力

(2012年7月26日)

同志们:

  刚才,宋兰副局长代表总局党组就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作了动员和部署,并就加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作了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按照总局党组部署和本次会议安排,我就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再讲四点意见。

  一、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税收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对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这是由大企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大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大企业通常实行集团化运作,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部交易和财务核算复杂,总部控制力强。这些特点,使得其涉税事项相对复杂,纳税服务需求较高,但也容易产生系统性税收风险。由此带来大企业税收管理诸多难题:大企业跨区域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与现行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下的分散管理以及由基层税务机关处理各种涉税事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企业总部主管税务机关与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基层税务机关处理复杂涉税事项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管理乏力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监管;税务机关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大企业提升自我遵从能力的需求。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创新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提升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大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这是由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决定的。这次会上,总局明确提出,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强调提出大企业是税源的重中之重,对税收工作全局具有重要影响,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深化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整体框架内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摸索规律,积累经验,为征管改革攻坚克难。可以讲,抓好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抓住了税收征管改革的主要方面,有利于解决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带动整体征管水平和效能的提升。

  这是由世界税收管理发展趋势决定的。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税收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上,提出税企互信合作,共同防控税收风险。在管理方法上,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专门机构,配置高素质专业人员,优化个性服务,实施防控为主的风险管理。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效降低了大企业税收风险,提高了大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和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从而带动了整体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和税源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适应世界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加快与现代税收管理接轨步伐。

  面对形势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二、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探索实践

  2008年以来,总局和各地相继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去年总局部署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各地税务机关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体制机制建立、业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确立全新工作思路。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确立了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与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基本框架。同时,强调要正确处理优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大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关系。这些思路,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正确指导。

  (二)明确主体管理制度。为了探索和积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全国工作的开展,总局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制度,选择45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作为首批定点联系企业,直接组织实施相关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为了引导企业自觉遵从,参照国外风险管理框架,总局制定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引导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促进自我遵从。为了规范大企业税收专业化服务和管理各项工作,制定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将遵从管理理念和思路落实为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内部统筹协调,制定了关于完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及有关工作机制的意见,初步建立起总局内部各相关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的协调运转机制。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本省定点联系企业。目前国税系统已有31个省局选定了776户定点联系企业,地税系统已有12个省局选定了295户定点联系企业,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探索正逐步展开。多数地区按照总局要求,初步建立起针对定点联系企业纳税服务与风险管理的统筹协作机制。一些地区按照统筹联动、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将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事项在省、市两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基层属地税务机关之间作了划分,明确职责边界和工作推送要求,实现了上下各管理层级工作的有序联动。还有的省市国税局、地税局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共管机制,做到共同确定定点联系企业,共同开展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为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实施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高度重视纳税人关注的事项,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定点联系企业涉税诉求,积极协调解决。三年多来,总局共受理定点联系企业涉税诉求300多项,处理和回复200多项,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和迫切需要处理的涉税问题。通过走访定点联系企业,定期举办税收论坛,组织企业税务主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交流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经验,增进税企互信与合作。自2009年起,总局陆续组织开展对45户定点联系企业的涉税风险调查和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向企业发出风险管理建议书,指出管理薄弱环节和涉税风险点,提出整改要求和完善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的具体建议。在上述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其中11户内资企业和10户外资企业督导开展自查,发现各类税收风险点500多个,补缴税款134亿元。各地税务机关也结合实际,积极为定点联系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有的开展申报前政策确定性服务,有的建立大企业税收联络员制度,有的为大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有的地区选择若干内控机制健全且运行有效、税法遵从度高的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不少地区利用总局开发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本级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开展风险调查和评估,查找分析企业涉税风险点和成因,向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四)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借鉴国外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总局研究确定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容、方法和业务流程,组织开发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对45户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调查和分析评估,为掌握企业涉税风险状况和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实现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正在抓紧建设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初步实现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分户主要涉税信息及数据的汇总、查询和分析功能。部分地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有的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大企业涉税信息跨区域、跨层级共享,以及税收风险评估工作的业务集成和网上流转。

  (五)建立专业机构和干部队伍。目前,全国国税系统已在省级国税局和部分地市国税局设立了专门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地税系统也都明确了省和地市两级承担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职责的工作机构。目前,总局、省和地市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已有2500多人。一些地区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将定点联系企业的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源监控和风险管理等复杂事项上收至省局实施统筹管理。为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许多地区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在全省集中几百名专业人才,建立若干大企业税收管理联络小组,依托风险监测系统,承担对大企业的风险应对工作。有的实行专业化团队管理模式,选择各种专业人才统筹使用。有的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遴选基层骨干充实到省市局,并在全系统建立专业人才库,突破体制、区域限制,组成专家团队,开展风险应对工作。

  经过三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税企合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可,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一定基础,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新突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设计和组织协调不够,统筹协作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二是针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明显不够。三是专业化管理团队力量还比较薄弱,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国税局、地税局工作基础和推进程度不一。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http://www.docin.com/p-473212188.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