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联想感受

 河之彼岸 2012-10-04

第三讲    联想感受

 

    人面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会直接产生某种感受,同时这种感受又会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觉得另一个事物唤起的感受和这个事物相同,于是以感受的相似性为桥梁,就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一种行为联想到另一种行为,产生了联想感受。

    联想感受包括外在相似联想感受、内在相似联想感受、整体相似联想感受、局部相似联想感受四种形式。

    一.外在相似联想感受

    联想到的事物与眼前的事物、联想到的某种行为与眼前的某种行为,从表象特征上就能感受二者具有显而易见的相似性。仅仅观察事物的外在状态就能唤起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有一种行为联想到另一种行为。这种感受就是外在相似联想感受

    (一)从物到物的联想感受

    例如: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从视觉着眼,红花和火的颜色相同;白花与雪的颜色相同;粉花的颜色和霞相同,因而产生了像火、像雪、像霞的感受。这种感受一般用比喻句的形似呈现。

    (二)由行为到行为的联想感受

     例如:柳絮漫天飞舞,一如六月里飘起了鹅毛大雪。“柳絮飞舞”与“大雪飘飘”这两种行为非常相似。作者在这个句子的表达过程中,采用“A”一如“B”的表 达形式,表达的核心不是“柳絮”像“雪”,而是。“柳絮飞舞”这种行为状态像“大雪飘飘”这种行为状态,凸显的是两种行为状态的相似性,而不是“柳絮”与 “雪”这两个事物的相似性(尽管二者非常相像)。

    二.内在相似联想感受

    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一种行为联想到另一种行为,不是因为事物的外观或行为状态外观相似,而是因为事物或行为状态的内在特点相似。

    (一)由人到物的联想感受

    例如:他笨得像一头猪。很显然,“人”和“猪”从外在特征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之所以我们感觉“他”和“猪”很像,是因为二者的内在特点“天资愚笨”是非常相似的。

    (二)由物到人的联想感受

    例如:那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就像待嫁的新娘。花和人从外在特征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因为二者都具有娇美艳丽、充满活力、惹人喜爱的特点,我们才由“花”生成了“像待嫁的新娘”这种感受。

    (三)由人到人的联想感受

    一个学生在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记述的是一位男老师对自己细致关怀的故事。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描述:我的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位男老师,怎么看,外观上和自己的母亲也不会有什么相似性,真正相似的,是二者同样对孩子关爱有加、同样细致周到。

    (四)由一种行为到另一种行为的联想感受

    例如:母亲望着我,就如三月的阳光照耀着初春的原野。“母亲望着我”这种行为和“三月的阳光照耀着初春的原野”没有外在相似性,因为两种行为带来的都是温暖的感觉,所以作者采用了这种表达形式。

    三.整体相似性感受

    一个事物方方面面都和另一个事物相似;一种行为方方面面都和另一种行为相似。

    例如:雪地上,小鸡留下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个”字,又像刚学画画的孩子在纸上画出的一株株小草。这里面小鸡的脚印和“字”的形状、写法、比例完全相同,也和儿童画的小草各方面都很相似。

    四、局部相似联想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一种行为与另一种行为诸多方面均非常相像的情况,因此最多时候,我们是就某个方面非常相像产生联想,生成感受的。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表达感受的方法。

    例如:他在球场上横冲直撞,就像一辆上了战场纵横驰骋的坦克。“他横冲直撞”和“坦克纵横驰骋”两种行为只在速度、勇猛程度上相似,其他的并不像,因而在 表达是要注意加上适当的修饰语,突出二者在哪方面具有相似性,否则,会让读者感觉这二者没有可比性,表达不够贴切。如把这个句子表达成:他在球场上,就像 一辆坦克,表达的感觉就不十分具体,让读者不知道哪里像——到底表达他形体彪悍粗壮,还是表达他速度快、还是表达他勇猛呢?

    又如:他的目光像刀子,直指向我。没有后面的“直指向我”,读者就不明白这里要表达的是“目光的逼迫性”和刀子相似。换了后面的表意指向性,表达的就是另 外一个相似点。如:他的目光像刀子,阴森森的。后面加上“冷森森的”突出二者的相似性是“阴冷”。这种表达形式还可以把突出的相似点转化为定语——他的目 光像阴森森的刀子,或者再前移——他阴森森的目光,像一把刀子。

    联想感受的运用,会把事物带给我们的感受细腻的表达出来,同时又因为它的表达形式通常和拟人、拟物、比喻、类比连在一起,能够凸显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客观上增加文采。如:那歌声从角落里飘出来,像午后的阳光轻抚着窗纱,又如清澈的山泉绕过圆润的鹅卵石,缓缓地流动。

    联想感受要注意表达对象与联想对象的形象一致性。要表现的形象是个褒义形象,联想的形象也必须是个褒义形象。否则以贬义形象,生成感受,描绘褒义事物或行为,就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混沌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