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式太极拳传承

 兴安书馆 2012-10-04

太極拳傳承

    

陳王庭
        自陳王庭之後,陳家溝練習太極拳之風甚盛,老幼婦孺皆練習,當地流傳的諺話,「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情形。這種風氣世代沿襲,經久不衰,使得歷代名手輩出。
陳長興
      傳至十四世陳長興(1771一1853),字雲亭,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他在袓傳老架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套路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發展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大架)。長興公以保鏢為業,走鏢山東,在武術界享有盛名。他在戲臺前看戲,站立在千百人中 (當時農村演戲,身強力壯者擠在臺前,無座位),無論眾人如何推、撞、擁、擠,腳步絲毫不動,凡近其身者,如水觸石,不抗自頹,時人稱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藝棈奧,繼續走鏢山東,歷時10餘年,所遇匪盜斂跡,魯人立碑敘其事以為紀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為太極名師。教有名弟子揚露襌。

      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舍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後人稱為新架(小架)。
      十五世陳凊萍,贅婿于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地)在那裡傳拳,他在原套路上再進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緊湊,逐步加圈,由簡到繁,逐步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世人稱為趙堡架。
      十六世陳鑫(1849一1929),字品三,他感到陳氏拳術歷代均以囗傳為主,文字著作很少,為闡發袓傳太極拳學說,遂發憤著書立說,用十二年的時間寫成(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闡發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以易理說拳理,引證經絡學說;以纏絲勁為核心,以內勁為統馭,是陳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最重要的一篇。他還著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著作。
     

陳發科
      十七世陳發科(1887一1957),字褔生,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和傳播太極拳有傑出的貢獻。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術,以其剛柔相濟,採、栵.肘、靠、拿、跌、擲.打,兼旋井用,技擊技術極好,與人較手時以得人為準, 以不見形為妙的高超擊法將人跌出, 因其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偵、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藝亦很好。陳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鄭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以83勢新架為主),徒眾很多,為普及陳氏太極拳做出很大貢獻。

陳照丕

      十八世陳照丕(1983一1972),字績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篤同兄弟二人,慕陳氏太極拳之名,托河南沁陽杜盛興到陳家溝聘請拳師,族人公推陳照丕前往。陳照丕理論造詣極深,積數十年之經驗,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書。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誨人不倦,對推廣陳氏太極拳做出了巨大貢獻,探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崇拜,為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陳照奎

      十八世陳照奎(1928—1981),祖籍溫縣陳家溝,隨父定居北京。為陳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 陳照奎先生是著名陳式太極拳泰斗陳發科的幼子。四歲隨父赴北京,七歲從父學習家傳拳術。他學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折疊,手法多變。拳架中正、流暢,精於閃、戰、彈、抖。推手、擒拿功夫可達出神入化境地。

      現陳家溝所練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種推手法。器械有, 太極單刀、雙刃、單劍、雙劍、雙鑭、梨花槍夾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這些套路,從風格上、技擊應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傳統風格。
      陳氏太極拳近百年來在社會上經過發展,演變出有代表性的楊、 吳、 武、 孫四大流派。事實上,到了清朝末年,太極拳法是以楊氏太極為主,作為祖師爺的陳氏太極,反而逐漸被人淡忘,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後來,陳氏太極的嫡傳弟子陳發科從陳家溝到了京城開設國術館之後,陳氏太極才又開始有人知道。武術詩人楊敞就這段歷史做了兩首詩〝當初誰知太極,譚公療疾始傳,功令推行太極拳,於今武術莫能先,誰之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詩詞中除了紀錄陳消楊長的情況,也針對陳楊兩家太極各自的所長做了描述。
      直到現在,太極拳的流傳目前仍以楊氏太極最為廣泛,以下就是陳氏太極的傳承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