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仙配》原型的启示

 钟家台 2012-10-05

《天仙配》原型的启示

天上的七仙女,看上一个朴实的农民——董永,离开天庭,与他下凡成亲。在七仙女的帮助下,董永摆脱了奴隶身份,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仙配的故事,由于被改编成黄梅戏并且搬上了银幕,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的那段对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脍炙人口。

《天仙配》这个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和许多歌颂爱情、倡导婚姻自由的剧作——比如越剧《红楼梦》一样,《天仙配》也是配合我国《婚姻法》的颁布,为宣传《婚姻法》而出现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七仙女。这个故事的主题,显然是歌颂爱情,反抗和控诉封建制度对于美好爱情的粗暴干涉的。

窃以为,这个故事有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绽:七仙女为什么就看上了董永?就因为他勤劳、善良、贫困、可怜?天下这样的农夫千千万万,为什么七仙女偏偏就看上了他呢?

日前闲暇翻书解闷,在《搜神记》中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原型,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按照《搜神记》中的讲述,董永是个孝子,“少偏孤,与父居”,下地种田时,也要用小车载着他父亲。他父亲死了,为葬父,他“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原型中他的主人一点也不坏,“知其贤”——认为他不错,送给他一万钱。守孝三年之后,董永在回地主家的途中,遇见了一个妇人,自愿成为他的妻子。董永便带着她一同来到主人家。主人说:那个钱是我送给你的,意思是不用偿还。董永说:由于您的恩惠,我才埋葬了父亲。我虽然地位低下,但一定要努力劳动来报答您的厚德。——“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人说,如果你一定要这样,那就让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绢吧。

十天以后,一百匹绢织完了。妻子对董永说:我乃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的孝行,天帝特派我来帮你还债。说完,就“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原来,《搜神记》中的故事不是讲爱情的,主人公也不是七仙女,而是董永。故事的主题,是倡导孝行——好人(孝子)有好报。中国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那个时代倡导的最高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因而原来这个故事,是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服务的。

如此看来,《天仙配》的故事是改变了原来的主题之后“古为今用”的。可见,故事变个方式讲,就可以换成另外一个主题,为另外一种政治服务了。就像越剧电影《红楼梦》一样,给许多读者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小说《红楼梦》也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颂歌”,是呼吁婚姻自由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