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2:相聚在星空下解说词

 爱的乐音贾军紫 2015-09-25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李清照《行香子》
喜鹊每年七月七搭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四口团聚一次... ...

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在大诗人杜甫的笔下,是这样描写一年一度的七夕之夜的:“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和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

相传天上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隔开了相爱的牛郎织女。而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就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延续了数千年历史的“七夕节”,因为融入了牛郎织女凄美爱情的传说,而被世人赋予了极为浓重的浪漫色彩。

在民间,不仅有七夕之夜遥望牵牛织女星的习俗,而且传说在晴朗的七夕星空下,如果静立于瓜果架下,会听到牛郎织女的脉脉的情话。

那么,古老的星光,恒久的爱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飞越数光年的距离,打动我们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重逢,还是三百多天的隔河守望... ...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陪同我们一起,与时间逆行,开始这场千古经典爱情的浪漫之旅。敬请关注《千古爱情》第二集:相聚在星空下

有一首流行歌曲《童话》,有句歌词:“从你说爱我之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
这句歌词要用到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最贴切了。为什么呢?从他们俩相爱,尤其是在湖边奇特的相遇之后,至少牛郎的天空“星星都亮了”,为什么呢?“星星撞地球了,星星来地球了”,织女星来地球了,而且一来就不走了。但是《童话》里还有句歌词:“童话都是骗人的”。因为童话到最后总是说,从此王子和公主永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王子公主不过是童话主人公的代言人,男女主人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不是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还是永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尤其是当我们年岁逐增,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很多人就渐渐地,不再相信这样的故事结局了。因为不要说在童话了,就连在神话里头都很难做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了,首先在这些传统的故事的情节里面,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一段磨难结合之后,会过上一段时间的幸福生活。比如说牛郎和织女,他们在湖边相遇之后,开始过上人间生活,来到牛郎的村子里头安居下来,这个生活一定是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听,织女自己心里唱的:“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
这是黄梅戏著名的一段唱,这段戏就叫《到底人间欢乐多》,最有名的就是黄梅戏的艺术大师严凤英,她所扮演的织女的唱段非常有名。细看织女的这段唱词,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心声。和我们前面讲过《田昆仑》,《毛衣女》中的那些天女,被逼无奈的天女是绝对不一样的。你看她唱得叫:“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那就是没人能好过我牛郎哥,这叫什么?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有人能比我牛郎哥更好,这是一种典型的恋人心态。然后,“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这是什么?谁能比我家两个孩子更好?交代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织女来到人间之后,和牛郎育有一儿一女,这个时候交代的是为人母的快乐,前面是为人妻,这个是为人母。这是什么?这是幸福的家庭生活。做妻子的快乐,做母亲的快乐,这不是幸福的家庭生活?接下来没完,织女还唱了,要给人赛歌,还有相邻送来的瓜果。
“闻一闻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何必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河山。”——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
这说明什么?说明织女不仅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还拥有幸福的社会生活。这时和乡邻们在一起的生活了。那么幸福的家庭生活,是因为牛郎织女拥有真正的爱情生活,夫妻相爱。那么幸福的社会生活是怎么来的呢?说明织女不仅融入了牛郎的家庭生活,还融入了牛郎所在的这个村子,所在的这个地方的社会生活。所以民间传说里头很多提到织女为人间带来的纺织文化,比如说现在的湘西,桂东的一些民间传说里头,还认为织女是最早的为人间带来纺织文化的女神。湘西,桂东一带的民间传说说织女随身带了一种虫子,这种虫子因为是从天上带来的,所以叫天虫。这个天虫很挑剔,只吃一种叫桑树的叶子。只吃桑叶,吃完桑叶之后,就能吐丝,结茧,然后织女就会用这种丝和茧,织出人类从未见过的漂亮的衣服。最难能可贵的是,织女把这么重大的“知识产权”无私的奉献给所有的人,教会大家种桑,然后纺织,包括纺织技术,无私地奉献给大家,所以织女对人类生活是具有巨大贡献的,所以人们都很爱戴她。所以她不仅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还拥有幸福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非常成功.
说到这儿岔开解释一下,正史里头一般认为,你比如说像《史记.五帝本纪》他就说,从黄帝的时候就已经"淳化鸟兽虫蛾"。有学者就认为,这个"虫蛾"里头,自然就包括天虫。
“天虫 ”是什么?天虫就是蚕。你看蚕字怎么写?“天+虫=蚕”,天虫就是蚕,蚕就是这么来的。有学者根据《史记》的说法就认为,黄帝的正妃,西陵氏之女叫嫘祖,是最早开辟了中国丝织文化的织神,也叫蚕神,说这种蚕是她饲养出来的。但是 在民间传说里头,大多还认为,丝织文化,蚕是由织女开创的。所以织女受到人们的爱戴。

那么社会角色这么成功,她和牛郎的家庭生活又那么幸福,又那么美满。所以严凤英老师还有一段 著名的唱,描写他们平常的生活场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段严凤英老师著名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实在是太有名了!后来拍成电影,传唱大江南北。现在K歌房里,好多人还在唱这歌。这段唱最典型地描写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懂戏的朋友肯定这时候要急眼了:打住,郦老师!你讲的这是《牛郎织女》吗?你讲的是《天仙配》好不好?”“明明是董永和仙女,和牛郎织女有什么关系啊?”
但你别说我 岔戏啊!不信你到街上问问,十个人有七个人会反问:“那七仙女不就是织女吗?”董永和七仙女不就是牛郎织女吗?“不信你去街上问问。我这真不是信口开河,我曾带着学生,在街头做过抽样问卷,随机调查,甚至更多的人认为,这个七仙女就是织女。
那么现在就要问了,这两个故事,牛郎织女,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到底有没有区别?七仙女是不是就是织女呢?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但说老实话,全肯定,全否定都不对。这个答案就是,两个故事确实有区别。这时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但是,七仙女确实就是织女。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织女擅织,她在天庭的工作就是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变化不同色彩的美丽的云锦天衣。而在《天仙配》的故事里,七仙女也擅织,她为了替董永赎身,十天织出了一百匹布。
如果说《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就是织女,那么同一个织女怎能下嫁给牛郎,后嫁给董永呢?

请继续收看《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首先,这就要来细说一下,这个《天仙配》的故事,这个《天仙配》使黄梅戏的名剧,后来被拍成电影,影响非常大,但这都是建国之后的事情。
作为一个老剧目,之前它的名字叫《七仙女下凡》,清代里的的地方戏叫什么呢?叫《槐荫别》或者是《百日缘》,明代里的传奇里头,这个戏叫《织锦记》,记载宋元话本的《清平山堂话本》里头,把这个故事称为《董永遇仙记》。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属魏晋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汉董永》这个故事里头的,那个时候七仙女还不叫七仙女,七仙女在最后和董永离别的时候,曾经有一段自白,她说:“我天之织女也。”——《搜神记》你看,七仙女原本就是织女,因为最初就没有七仙女这个说法,她自己就说我就是织女,《牛郎织女》毫无疑问,就是织女。所以一直到《清平山堂话本》里,七仙女下凡的时间,还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日,那就是织女下凡的时间。

所以也证明,一直到《清平山堂话本》这个织女和《牛郎织女》里那个织女没区别,同一个人,“七仙女”是后来的称呼,她原来就是织女。那么这个织女,遇到董永的那个织女,或者说董永家的织女和牛郎家的织女,虽然说是一个人,但是有没有区别呢?有!什么区别?人物性格区别很大,遇到董永的这个织女,是一个另类的织女。怎么说呢?牛郎织女里的织女是很温婉的。我们来看看董永家的这个织女,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搜神记》里的《汉董永》的故事里说,董永,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赶路,织女从路边出现,两人初次见面,织女拦住董永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愿为子妻”——《搜神记》我愿意做你妻子。第一句话啊!这个表白不可谓不直接,不可谓不大胆,比直白还要直白!“愿为子妻”,愿为你的妻子。董永怎么回答?你要是董永,你怎么回答?那有人说天上掉一仙女下来,那不乐坏了!“愿为子妻(子期)”董永回答:“愿为伯牙!”我这脑筋急转弯,子期伯牙那(是)知音!但董永比较纯朴,比较善良。所以董永一开始的表现,不是惊喜涌上心头,而是要害羞的落荒而逃。
现在讲的已进入《清平山堂话本》了,《话本》里就把这一段充分演绎开来。《搜神记》记载得很简单。董永当时回答:“娘子请便,小人告辞。”——《清平山堂话本》这个肯定是闲着没事,那我穷开心。怎么可能呢?天上掉馅饼,根本就没听说过,天上掉老婆,那就更没听说过。而且神仙姐姐这么漂亮。织女是神仙,神仙姐姐多漂亮!
可见董永这个小伙子,为人的品质还不错,连天上掉的神仙老婆都不要!路不拾遗,金子不捡,钱不捡,老婆也不捡。
但是紧接着,织女当时一伸手,“站住,不许走!”为什么?这是天注定的姻缘!实话跟你说,这是天地注定的让我下凡跟你匹配婚姻的。这董永一听,天注定的,牛郎一听天注定就觉得天最大。来吧!董永到这时候比牛郎的品质还要好,即使天注定,但咱俩荒郊野外的,孤男寡女的,也没媒人,这是怎么成呢?织女说这还不好办?一跺脚,便说:“便央槐树为媒”。

乖乖,你听!有花为媒的,你听说有树为媒的吗?织女一跺脚,槐树精噌地一下跳出来,看董永犹犹豫豫的,赶忙劝他,是的,真有这事。是天注定的!你说媒人,我来当媒人。这个时候,槐树精就相当于网民,在那里撮合,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董永看到这情况,还是犹豫,既然是天注定,又有媒人,槐树精都出来了。但董永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怎么样?话本里记载说:“再四推却。”——《清平山堂话本》董永到了这时候,还是“再四推却”,不是再三推却,是再四推却,还是翻来覆去地推辞,不肯。这一下姐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神仙姐姐火了。
织女火了,织女发怒道:“非奴自贱,因见大官人是个大孝之人,故此情愿为妻,你倒反意推却。岂不闻古人云: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此亦是缘分,何必生疑?”——《清平山堂话本》

神仙姐姐都火了!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命运里注定的,还不相信。何必生疑?尤其开始说“非奴自贱”,不是我这么轻浮,是因为天注定。天注定,天最大,你还有什么怀疑的?我都愿意嫁给你,你有什么好挑的?就把神仙姐姐惹火了。到这时候董永一看,神仙姐姐发火了,后果很严重,最终才无可奈何,只得结为夫妇。

看了《清平山堂话本》里头的演绎,我觉得很搞笑,这一段尤其写的很传神也很搞笑。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第一,这个董永至于这么木讷?你看人家牛郎,老黄牛说这是天注定,让他偷衣服,他就去了。多听话!至少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向往。董永到了这份上,才无可奈何结为夫妇。
我们说有那么木讷的董永吗?
我要问问,但是我要反问:有那么”超级女生“的织女吗?有这么“野蛮”的织女吗?我听说过“王老虎抢亲”的,你有听说过“七仙女抢婚”的吗?
还真有!有一种女朋友叫做“我的野蛮女友”,这个时候的织女就是这样。但是我们话说回头啊,虽然织女这个求爱的过程,表现得很离谱,但是她和汉代的那个传说精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织女主动追求董永,她放着一个天上的神仙姐姐不做,为什么要死乞白赖的拦路求婚呢?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忠厚的牛郎是在老黄牛的帮助下,才和织女喜结连理的。但在《天仙配》的故事里,却是织女下凡,主动追求董永的。同样都是下倒凡间的织女,为什么一个那么温婉,另一个却这么“野蛮”呢?

请继续收看?《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交待了,两个织女性格区别的原因,而且还是这两个故事区别的最大关键所在。

最早交待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的,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曹植的《灵芝篇》,他写的是东汉的故事,其中写到董永的事迹是这么说的:“董永遭家贫,富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之德,神女为秉机。”——《灵芝篇》
请注意这里头一共是八句话,总共提供了五大类信息,第一个,董永家里很穷;第二个,董永至孝,就是他非常孝顺;第三个,董永佣作,佣作就是到人家里去做用人;第四个,感动了天灵,感天动地了;第五个,神女助织,就是神女下凡来帮助他,通过织布来帮助他。
你看在这个故事里头,这个织女的出现,基本上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才出现。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里头,织女是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呢?或者说在三国曹植所写的《灵芝篇》里头,更看重的是什么呢?是织女和董永的相遇及他们的爱情吗?不是,更看重的是前面董永的表现,他家里很穷,然后他至孝。怎么个至孝呢?所以到民间传说里头,演绎了这段故事。董永的父亲死了,作为一个孝子,家里又穷,古代是一种丧葬文化,入土为安,这是大事。董永没有钱,没有办法体面的安葬他的父亲。怎么办?卖身葬父,把自己卖身到傅员外的家里头。当地一个地主,姓傅,傅员外,然后卖身,傅员外给了他一笔钱,他就回家葬了父亲。安葬了父亲之后,卖过身了,签过卖身契了,要遵守合同约定,董永就回来了,到傅员外家里做奴隶。
所以他连一般人都不如,他其实就是一个卖身的奴隶,欠债,为了还债做了卖身的奴隶,所以叫做“董永佣作”,去人家家里做奴隶,返回傅员外家里的路上,遇到了织女的拦婚了。这个其实就是感动天灵了,最后派来织女来帮他,帮他做什么?来帮他赎身。
所以你看,这个织女通过拦路求婚的方式,只是帮助董永的一个合理的借口,她找一个身份,她到人间来,所以这个重要的关键之处体现了。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它质上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是什么故事呢?它是一个具有社会教化意义的正剧。它是为了宣扬孝道,因为董永至孝感天动地,所以这个织女才在故事的最后出现。而且出现是作为天地有正气,来弘扬董永孝道的一个手段,一个方式而已。所以这不是一处爱情剧。我觉得这不一处是喜剧,也不一处是悲剧,它是一处正剧。它有社会教化意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出戏里没有一个反面角色。
为什么说它是一处正剧?我们一般以为,那个地主老财他很坏,其实在从干宝《搜神记》到《清平山堂话本》,甚至到明传奇,清代戏曲里头,这个傅员外,就是董永卖身给傅家了,这个人叫傅员外,其实他也不是个坏人,他反而是个善人。
董永主动提出要卖身葬父,他就给了董永一笔钱,然后董永回来做佣作,到他家里为奴。这个织女就回来了帮董永赎身,这个傅员外他没有一点不答应,他只是问了织女有什么特长?织女说我擅长织布,然后傅员外不相信,说你有多擅长织布?她说我十天能织一百匹布。古人织布多不容易啊!你想想,织女,管织布的女神,是天才织一百匹布。一天十匹布,傅员外不相信,怎么可能?吹牛!你只给我看看,你要十天织一百匹布,那董永卖身的钱不用还了,卖身契我直接给他。然后织女就动用了神仙的法力,十天织了一百匹布。然后和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了。赎身回来了,当然这个清代戏曲里头,很有意思,就说这个槐树精,他跳出来做媒人的时候,结果他一激动,他做媒的时候喊错了,说“夫妻百年好合”他喊成了“夫妻百日好合。”所以百日之后,七仙女就要回天庭了,但是这时候,后来,七仙女还为董永就在这一百天里生了一个孩子。
后来还讲了,清代戏曲还讲傅员外那是大善人,  织女走了,剩下董永父子俩孤苦伶仃的,傅员外又把他们接回家来 ,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董永。

你看这故事里头,哪有一个反面角色?都是正面角色。所以彻头彻尾就是一正剧,就是一社会道德教化剧。所以到了《天仙配》的时候,这个时候,它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设计了反面角色。这个时候,织女是私自下凡来会董永的,到最后天帝发现她私自下凡之后,又把她捉回去。然后就把傅员外彻底变成一个反面角色。然后就有了斗争,有了矛盾,这出剧就和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董永和七仙女就不一样了。就变成了这个现在我们看到的《天仙配》的样子。

之所以好多人不知道《天仙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因为《天仙配》成剧的时候,向牛郎织女学习了很多,包括它的情节模式,包括它的人物设计,然后七仙女和织女就彻底分开了。因为人物性格也不一样。当然,宋元《清平山堂话本》之前,她其实就是一个人。古人也有解决办法,就是说为什么这个织女同时又是牛郎的老婆又是董永的老婆呢?到了唐代变文的时候,就解释,其实织女星不是有一个,天上织女星,织女星群其实有三个,是三个织女星,你看,嫁给牛郎的是一个织女,嫁给董永的是一个,还有一个富余的。再到后来说织女星群演绎成七个,嫁给董永的那个呢?是最小的那个。小七,排行第七的叫小七,所以叫七仙女。这样,七仙女渐渐的就和织女区分开了。
但其实从故事的源流上来看,她们其实就是一个人。现在我们可以从织女和七仙女的混淆中脱身而出了。我们可以说,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充分借鉴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宣扬孝感天地的这个主题,我觉得还是远不如牛郎织女的故事爱情主题,来的纯粹,自然。
所以,《夫妻双双把家还》虽然是董永故事里的唱段,但从内容和已经来说,我觉得倒是更贴合牛郎织女两人所体现的能耕女织的那种幸福生活。
但是,幸福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开始就说了,主人公会过上一段的幸福生活。但要想永远过上的幸福生活,那是很难很难的。这个情节模式,就是从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奠基的。

千古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之时,于是在百姓的生活中,有了七夕拜月乞巧,遥望牵牛织女星的习俗,在文人的笔下,有了“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的感慨,那么牛郎织女的这段凄美浪漫的千年神话,打动我们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逢重聚?还是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痴情等待呢?

我们说过,牛郎织女作为最初的爱情传说,它民间传说的版本是非常多的,但不论故事前面,发生,发展,高潮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到最后都是感人的大结局,结局大都相同。
说是过了三年之后,织女不是为牛郎生下一儿一女吗,天帝,《史记》里不是说,“织女乃天帝之女孙也。”天帝的孙女,天帝发现织女私自下凡。为什么三年以后才发现呢?天上一日,地上三年。一天之后,天帝发现织女星下凡,然后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捉了回去。然后老黄牛最后一次显灵,他临终前说,自己最终要死了,吩咐牛郎扒下自己的皮,披在身上,说这样的话,你就拥有了我的法力,你就可以飞了。你就可以飞上星星,去找“来自星星的她”去了。然后把我的两个牛角,变成两只箩筐,可以带着你的孩子一起去。
老黄牛说完之后就死了,然后褪下它的皮,牛郎披在身上,他的牛角变成两只箩筐,牛郎就挑着他的一双儿女去追。
“那些年我们永远追不上的女孩”
人家牛郎不一样,有老黄牛的帮助,追着追着就追上了。眼看就追上织女了,这时候王母娘娘急了。前面都没王母娘娘什么事,这时候她突然跳了出来,她羡慕嫉妒人家,羡慕,嫉妒,恨。嫉妒人家幸福生活。
这时候,王母娘娘看牛郎快要追上,拔下头上的发簪,往后轻轻地一划,法力啊!一道银河将牛郎织女隔在两边。

就到这个时候,也有众多的演绎,有的是神仙向王母求情,也有说王母动了恻隐之心,隔开了两个相爱的人,但是我觉得人间版演绎得最好,人间版特别有创意的一个演绎是,有一种民间传说就说,牛郎眼看一条大河波浪宽,各住了相爱的两个人。很着急,很无奈,这时牛郎的小女儿,那个聪明的小女儿,继承了聪明智慧的织女的遗传基因的那个小女儿突然说:“爸爸,我们把河水舀干,不就可以过河见到妈妈了?”牛郎一听,哎呀对,这是个好主意!牛郎和孩子就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始“愚公移河”。所以你看那女儿。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叫做“精卫填海”,这是一种伟大的无畏精神。牛郎的女儿也有这种精神,和精卫填海一样,然后牛郎就带着他的儿女开始舀天河。王母一看害怕了,怕他们把银河舀干,星辰暗淡无光,那责任大了,王母只好屈服,让他们每年可以见一次面。

谁来帮助他们呢?当然这种见面时最喜庆的事,所以喜鹊这时就出现了,它们来促成这段美好的姻缘。所以喜鹊们每年七月七搭鹊桥,让牛郎织女,不仅夫妻俩,还有一家四人团聚一次。
这就要问一个问题了,这到底是一处悲剧呢?还是一处喜剧?这肯定不是一出正剧。我讲董永和七仙女那是一出正剧,但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它到底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
有些学者经常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民间文化,包括文学作品里头,缺乏真正的悲剧。甚至有些学者说,除了《红楼梦》,中国文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虽然是喜鹊搭桥,但是牛郎织女虽然能够在最后每年相逢一次,这一天看上去很喜庆,但是这样的喜庆,反证了一年中剩下的三百六十四天,都是一种痛苦和煎熬,都是一个更深层的无奈和伤感。所以,在这种煎熬和等待中,悲剧的美,我觉得得到了一种延伸和升华。这也使得这种美丽的爱情传说,历久弥新,历经数千年,仍能拨动我们心弦的最关键原因所在。

所以我个人从来不同意有些学者说,中国除了《红楼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其实从牛郎织女的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至高的审美内涵早就保藏在这个千年的民间传说里面了,只是我们民间的智慧,是我们表现得哀而不伤,甚至化悲痛为力量,化悲伤为渴望。所以每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就会收拾起伤感的心情。
像秦少游赞美牛郎织女那样,深情地吟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谢谢大家!请继续收看下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