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就业怪象再反思

 Z教授的e 2012-10-06

大学生就业怪象再反思

 

    在学位点扩张高于一切的追求下,一些社会根本不需要或人才已严重过剩的专业也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张、升级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怪象:一方面“民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却越来越难,大学似将有用的“培养”成无用的。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大学趋同化是导致我国大学过度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大学趋同化,一是专科多升为本科,学院升为大学,本科点升为硕士、博士点;二是理工类大学多扩张为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普遍办起了非师范专业,使中国大学“千校一面”。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在于:

    一是大学行政化倾向。行政官僚制的特征之一是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长官们总在谋求机构、人员及利益的最大化。只要大学行政化倾向存在,大学长官们扩张学位点、谋求各种“升格”的冲动就不可避免。

    二是集团利益。在大学教育上,教职员与考生间存在组织不对称现象,前者形成了利益集团,后者很难形成利益集团,形成利益集团者比未形成利益集团者更易获取利益,因而大学难免更多地为教职员着想。例如,尽管中国社会目前不需要那么多思政、社工及公共管理等专业人才,但是一些大学社科部的教师因不满教公共课,被人看不起,很想成为专业课教师,所以一再向领导诉苦、公关,领导一旦招架不住即会向其“开恩”:开设这类社会不甚需要的专业。中国理工类大学的很多文科专业都是这样办起来的。

    三是不合理、不负责任的高校评价制度。一些大学排名所重者是学校总产出而非教职员人均产出,重总量而非人均的排名制度,使大学校长们迫于排名压力而不得不将所谓学科建设(即扩张专业)置于首位。传统的理工科名校由于理工科已十分成熟,本、硕、博学位点该有的基本都有了,想增加学位点就只能向文科类专业大举扩张;反之,传统的文科名校则不得不向其不擅长的理工科专业发展。这样一来,大学当然难免“千校一面”。而在学位点扩张高于一切的追求下,一些社会根本不需要或人才已严重过剩的专业也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张、升级。尽管大学领导们明知有些学位点毫无意义,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为了学校排名也毫不犹豫地投入人力、物力,十分卖力地“跑点”,甚至造假。因此,笔者认为,教育部目前最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规范大学排名,若无法规范那些只重总量不及人均、甚至连基本数据都无法准确掌握的大学排名,则应明令禁止之,以免其既误导考生,又迫使大学校长罔顾社会需求,扩张无学或无用的专业。

    不少普通甚至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时常深有感慨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学不到东西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大学大多没有确立学生本位论,教师们大多不重视、不认真教学,以致学生虚度时光。在不少大学,教学对教师几乎没什么压力,教师的主要精力多不在教学,而在所谓科研三项——课题、论文、奖励。所谓“领军人物”,多是“忙!忙!忙!要么忙于参加各种会议,要么忙于出席这些会议的路上”,而非 “诲人不倦”。不少教师都是一门课程一套讲义,一套讲义一用就是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考试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乃至学生背背前几年的考题答案,即可轻松过关。在该活泼一些的中学生越来越沉重的同时,不该轻松的大学生却越来越轻松,是所谓 “中学生累死了,大学生闲死了”。

    事实上,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过度扩招使我国大学教育日益变成了不负责任的教育。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德国尽管现代化程度极高但其本科以上教育仅占高等教育的28%;在经济发达、服务业兴盛的新加坡,职业教育也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只不过其职业大、中专无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职业训练均绝非鸡肋,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职场的需要,而非我国目前那些形同批发文凭的职业学校。

    由上可见,要扭转技术性民工高度短缺、大学生过剩的局面,降低人民教育重负,国家有必要将很大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大、中专学校,将其办成精品职业学院,以适应职场的需要。(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宝富)《人民论坛》(2012年第1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