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顽童读红札记:薛宝琴怀古诗所咏之谜底破解

 水西公主 2012-10-06

老顽童读红札记:薛宝琴怀古诗所咏之谜底破解  

2012-10-06 08:55:36|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何新读书杂记:
薛宝琴借古咏物诗十首之谜底

【何新按语】余早年在东北农场,少书读。时伟大领袖指示宜多读《红楼梦》。因常翻阅之做猜谜解智娱乐书读。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有《怀古》灯谜诗十首,各隐喻一物,十首皆为谜语。或曰其所喻皆《红》书中人物,后多有解人。而十首诗句所喻究竟为何物事,则说者见仁见智,始终未得确论。
余旧年亦曾试解之,惜乎昔日考订旧稿已残,仅略存数解,盖理之如次。

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此所喻物,走马灯也。

[走马灯,灯笼之一种,灯内点有炬烛,产生热力造成气流,令灯内风轮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遂将剪纸影子投射在屏上,图象幻影不断走动。古人多在灯各面绘制历史故事图画,而灯转动时好像人物在你追我赶,故名走马灯。
 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元人谢宗可咏走马灯云 :
“ 飙轮拥骑驾炎精 ,飞绕间不夜城 ,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 。秦军夜溃咸阳火 ,吴炬霄驰赤壁兵 ; 更忆雕鞍年少日 ,章台踏碎月华明 。”]


第二首《交趾怀古》:
“铜铸金墉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此所喻物,铜鼓也。

[金墉,即金城也(墉字或借为镛)。马援,东汉名将,曾于西域金城击败先零羌兵。后南下平定交趾,官拜伏波将军。晚年征西南武陵蛮时病死军中,遂以马革裹尸还家。

子房,汉初哲臣张良之字也。“铁笛”,传说张良善笛,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四面楚歌,遂灭项军。刘邦赞张良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马援南征武陵蛮时作《武溪深》一首。崔豹《古今注》记:“《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此诗则化用其典。]


第三首《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此所喻物,皮影之偶人也。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以娱乐观者。皮影表演者在幕后牵线操纵剪影,配以歌吹音乐。皮影起源于中国,最早见于汉代,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盛于宋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四首《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所喻物,盖打狗棒也。

[乞丐行乞有可能遭恶犬攻击,须以棒子防身,所持棍棒曰打狗棒也。壮士,指韩信。一饭之恩,喻韩信报答漂母事也。《史记》:初,淮阴人韩信,无行,不得推荐为史,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第五首《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所喻物,柳哨也。

[柳哨,系口吹之民间乐器,以柳枝截取为之,抽取木干使之中空。吹之音律悠扬,自古流行于中原。]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此所喻物,桃符也。

[此诗嘲笑国中无男儿——六朝空有巨木栋梁万千,不如悬壁桃符两片。
桃符者,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神荼”(即虎神於菟)、“郁垒”(钟馗别号)二神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图像,悬挂或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传鬼畏桃木,有镇邪作用。这就是桃符。题者,名词,头也;壁上题即壁上头。
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为南京古名胜。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
穰侯,秦昭王重臣魏冉晚年死于陶(谐音桃)邑(今定陶)。其诗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谓桃叶、桃根姊妹皆为东晋王献之的小妾名。王献之最爱桃叶,常在此渡接之,桃叶古渡则由此得名。

传王献之《桃叶渡》现存三首: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此歌载《古今乐寻》中,为乐府吴声流韵,至南朝陈时犹“盛歌”之。《桃叶歌》保存在明乐的乐曲之中,据云至今日本的明清乐中还有这首古曲。]

第七首《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此所喻物,砚台也。

[黑水即墨汁。砚台,即紫台。
杜甫咏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紫台“之典初出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紫台本谓帝都也。
冰弦,隐喻为素笔也。拨曲,隐喻以书写为咏歌也。
此诗隐喻甚深——紫台黑水,素弦愁歌,汉家惭愧,无材羞人。

古以“樗櫟”喻才能低下,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 唐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盖与此诗同意,谓汉家和亲制度荒谬,女性昭君有桃李之姿,而天下男人皆为无能之“樗櫟”也。]

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所喻物,汗衣或曰亵衣也。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所喻物,红灯笼也。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所喻物,盖团扇也。

[梅开冬季,柳盛夏季。故以梅可喻冬,以柳可喻夏也。团扇者,与春俱现,入秋则收。
   团扇,即“宫扇”、“纨扇”,圆形有柄之扇,起源颇早。
   古人常以团扇隐喻宫女。唐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汉乐府有”怨歌行“咏班婕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