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写作也养生【哲理美文】

 稻香居人 2012-10-06

读书写作也养生

读书写作也养生   - 寒烟寒舍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长寿者很多。据记载孔子享年73岁,荀子活了75岁,孟子、庄子、墨子分别高寿83岁、89岁、92岁。诸子何以高寿?除了修身养性功夫高深外,经常读书、专注学问、潜心写作是很重要的因素。

    有人认为,案牍劳形,写作伤身。读书苦,写作更苦。其实,这只是另一方面,读书写作亦可健身。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关键在于把握读和写的方式和程度。“悬梁剌股”的读法,“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的写法,“相如含笔而腐毫,杨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子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对养生无助于相悖,自然不必效仿。但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流水皆文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等的读书写作是何等超脱、轻松、自然,对养生静心大有裨益。

    读书写作既是劳,也是逸。只要安排得当,写作是很好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脑体结合”。苏东坡有诗云:“无事此静坐(读书写字),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岁,便是百四十。”讲明了读书写作有益于增寿的观点。忙而不读书则性真不见,闲而不读书则别念窃生。性真不见则发挥不了应有的才能,别念窃生则耽误了终生正事,岂不等于减寿?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学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所以,认真读书,求知求识,使得本身将愈臻完善、豁达、大度。

    读书能使人学会在世事如棋的变化中乐观超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养心养生。反过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写作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境界,也能大大丰富社会的思想库。

 

读书写作也养生   - 寒烟寒舍

 多读多写能健脑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具有语言、分析、抽象思维能力,是收敛性的因果式思维方式。人的右脑具有非语言、综合、形象思维的功能,是发散式的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而大脑中的胼体以极快速度在两个半球之间传递信息。读书要求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它们都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与灵感的综合效应。

    用进废退。多用脑能健脑,脑子越用越聪明。多读多写,不仅能有效锻练左右两半脑,而且能强化大脑的协调综合能力。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知识分子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大大低于文盲人群。尤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人群中,此病十分罕见。读书和写作是最好的用脑和健脑方式,由此可见一斑。

读书写作也养生   - 寒烟寒舍

 常读常写亦健身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思维使人善辩。书读得多了,人就充实,就有话要说,这就需要写作,而写作的源泉除了读书,还要有生活。生活产生直觉、感慨、升华、飞跃,这些都是写作的源泉。不穿越长江三峡,写不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没见过急大的飞瀑,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名句。要真正写出好文章,既要读天下书,还要走天下路,这包含着意志的磨练和体魄的锻炼,岂不有利健康?另外,写字对身体十分有益。医学实验表明,写字对手臂肌肉的锻炼十分有效,特别是毛笔书法。

读书写作也养生   - 寒烟寒舍

  静读静写静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而“静”是养心之关键。“清静为天下正”正是养生学问中最根本的思想。

养生要求心静,而读书和写作也要求心静。可见,要求静这一点上,读书写作与养生完全一致。诚然,所谓“心静”,决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想,而是指心无杂念。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不思胜负,表现为心无烦恼,形无疲劳。读书需要深思,写作必须构思,而深思构思贵在静思。只有排除杂念,不计得失,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不静,则书难读,文难成,身难养。我们称经常读书写作之人为文人,而文人比较容易动感情。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是对道德和学习动情;陆游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是为祖国动情;李白感叹“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为朋友离别而动情;辛弃疾自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是为光明流逝而动情。文人善于寻找寄托感情和渲泄感情的场所、机会和方式,故而不易积郁成疾,他们洞察世事,善于从认知上解除名利的羁绊,比较容易做到乐观、豁达、大度。淡泊名利,利于静心、养心、养生。

    为此,我们应相信培根关于读书写作的一些观点:读书使人充实;读书写作可以作为消遣;求知可以改进人生;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运用学问,读书写作有利健康。

 

 读书写作也养生【情感美文】 - 寒烟 - 刘姥姥的书屋(*^__^*) 嘻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