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艺术互渗论

 聽雨軒sjh 2012-10-06

气功艺术互渗论

现代是交叉、综合科学时代,边缘学科在综合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互相渗透 姊妹艺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也在园融;甚至,科学和艺术,几千年来被认为截然相反的门类,是人类智慧的两极,这二者也联接起姻缘。

科学和艺术已然联姻,气功与艺术,都把握着人的精神、生理、心理的领域,自然有更多的相通之处,它们相互渗透,以致发生交叉应该说不足为奇。

气功和艺术互渗,从内在到外在无不如此。本文拟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气功和艺术起源,气功学与艺术美学的交叉,气功修炼中的艺术现象和艺术中气功现象等方面来阐述。

 

科学和艺术的契合

 

现代电子音乐,电影、电视,计算机艺术,五光十色,层出不穷,雄辩地表明,科学和艺术的契合形成了怎样的创造力。如果固守一隅,缺少任一方,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在交叉科学现代大潮中,科学和艺术的综合还将创造更大奇迹。

科学和艺术的契合,可以在两个门类的综合成果上得到明证,也可以从科学家、艺术家的辉煌业绩中判定。达芬奇、歌德、傅山、郭沫若,他们都是一代精英,他们的成就显示出两者的契合,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一身二任,集两者之长,并均有贡献,而且二者不是不相关的研究,达芬奇的绘画艺术和人体解剖学,郭沫若的戏剧艺术和历史科学都有天然的瓜葛。

这里形成的契合,在一定条件下的一体化,属于内在的契合,即科学和艺术在思维高层次上是沟通的、相似的,显然决定于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与合作,互补互渗,在感知大自然时,则统一、综合完成其功能,科学艺术的分合正基于此。何况两者最高的追求都在认识和把握自然,换而言之,两者都在寻求构建一种和谐有序化法则,科学着力于精确、单纯的序列,艺术则着眼于模糊、丰富的序列、一个注重数、一个注重象。但殊途同归都要把握事物的本质。都面向同一对象,都要忠于自然。奥秘也就在这里,世界是整体的,这也包容人,人天合一,人天同构,人不过是大自然之子,人的大脑,思维的分合,也不过在认知大自然过程中,进化而来,思维的分化决定存在的事物的二重结构,思维的互补也决定于,物的二重结构的合二而一,世界便是这样的既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处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中介和手段的科学和艺术岂能例外,它们只能是既分又合,既各展所长,各有专攻,而又互渗互补,达芬奇就主张科学和艺术都是“自然的合法女儿”。波普尔的“世界三”学说,把科学和艺术概括为“客观精神世界它正确反映了这特定世界和特定关系。”

  现代美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和艺术的契合,或者说边缘交叉学科的融合,使人们发现了科学和艺术新的契合点一美,艺术有美,科学也有美。科学家也畅谈:美是真理的光辉。这个定论既在论科学美,也可以说在论美学、艺术和科学的极至竟然走向统一。

    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同样表现出融合与同步状态,艺术家和科学家并以其探索成果,美妙地将二者合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学与音乐结合,印象派将光学、心理学和绘画结合,形式逻辑、牛顿力学同艺术透视法、写实封闭空间相对应,而现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则影响着现代艺术、抽象艺术的多维空间、时空、综合艺术。

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有其各自规律内在机理与动力,但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互补过程中,还将从对方获得反馈性启示和动因,开始自己新的开拓,获得间接的形式、方法、探索的经验和手段,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如此。

 

    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将永远从历史源头、历史嬗变过程中,往复螺旋上升、前进,共同走向未来,永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既相互抗衡,又相互渗透,还相互启示相互促动。就此可以概括成一条法则,一条规律:科学与艺术互异、互渗、互补律。

    科学和艺术的互渗,自然也具体表现与气功和艺术的互渗,艺术和气功的渊源,这种普遍关系,气功和艺术互渗历史的全过程,只不过过去为研究者所疏忽,为常人所不解,其实除前所述的法则外,从中国文化艺术各个领域考察,科学与艺术之间互相间沟通的现象更为普遍。

 

气功、艺术的起源相近

 

    中国文化和思维的整体性,常常使得不同领域都有着亲缘关系,气功和艺术似乎莫相干的两个领域,然而却渊源相似,以致艺术和气功的起源,都论说不一,但却有殊途同归互相交叉的论说可以考证,其他论说略而不论,仅择其相似和同一者择一两个论点作为佐证。

    有一说气功起源于舞蹈,《路史》 前纪卷九记载“阴康代时,水   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阀,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   得所一无论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这是气功的起源也是舞蹈的起源,气功舞蹈在历史源头同一了。舞蹈却作为原始气功用来利导先民的关节不利的“重  之症”,类似的论说还在多种文献中出现。可见论出有因,并为前人接受。现代气功史也同样承认此说,而无一异议。

    艺术起源有一个颇有影响的论说,即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摹仿,中外各艺术门类都不互摹仿再现的现象,而气功中同样有摹仿起源说,认为气功起源于对动物的摹仿,即所谓“熊经鸟伸”说,先民摹仿熊鸟动作而作导引,古代导引即气功,此说见诸经史。事物愈高级愈复杂,愈有个性,愈显似其差异,而愈原始单纯愈相仿佛,愈接近,科学和艺术都是如此,现代的分类繁多,无不是从过去单一分化出来的,先民简单的导引动作和原始的舞蹈动作类似和同一,不难推论。

    艺术虽属于精神意识形态领域,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切艺术和审美活动起始往往都源于实用,而后被当作一种技艺性活动。进而着眼于审美,再升华为精神活动,转化为艺术。

    艺术和气功起源的相通,同一,现代人发现音乐家、舞蹈家、书画家长寿,现代气功和艺术仍有摹仿性。这一切并非偶然,正是在养生学上,它们之间相通,因而具有类似效应。可见,气功和艺术起源同一,并非偶然巧合,重要不在现象同一,而在于它们内在的相通,还在于两者互渗存在普遍性,方才从源头即已开始互渗。

 

艺术创造中气功现象

    气功和艺术,是华夏“元气说”这同一本根上生出来的奇葩,气功中有艺术现象,而艺术中也同样有气功现象。

    艺术家不论是否修炼气功,也不论对“元气说”理解深浅,都重视艺术的养气、养神,艺术创作中,注意对神、气的运用,作品以有神韵,气韵为高格,文学中有神韵派,中国画论中,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文学有“以气行文”说,书画创作中,有畅神、写神、貫气、行气、透气之论、之法。

    艺术创作中虚静状态,物我两忘状态,更与气功修炼理论,不谋而合。而且艺术不外乎在“动中静,静中动”的过程中完成制作的,我在《书画养生论》(《长寿》试刊号第二期)论文中,提出“动中静,静中动”,是养生最佳状态和气功态。

    艺术中的气功现象,艺术的养生价值,可以使艺术家长寿,而且艺术家中也有许多气功师。这是必然的,又是自然的,那些视气功为下九流的人,对此不甚了然的,他们难以相信历史上某些艺术大师,还是气功高手,甚至气功大师,这虽然也与气功被神秘化有关,但文化史,艺术史、人物传记中,往往撰稿者不尊重史实,有意无意轻轻的抹去这珍贵而奇特的一章。(此节将另文论述,本文从略。)

    以“元气说”为根基,艺术中有气功现象亦不难理解,而气功中有艺术现象,不论气坛,抑或艺坛,却非简而言之便了然知之。

气功修炼中的艺术现象

 

    艺术创造是精神领域高层次活动,它以形象思维、意象思维擅长,由灵感、悟性显出艺术家的非凡才能,而一切艺术创作却无非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当艺术家浮想联翩,神与物游,艺术极其浪漫激越状态下,将出现真幻不分,艺思莫辩的忘我境界,这是艺术创造最佳时刻,也是审美快感的心灵激赿的时刻。在气功修持中也同样,有类似现象出现,境界也相仿佛。且各门派和历代气功和养生法中都存在,而非个别现象。

    不论那家功法,到高级境界都重悟性、重直觉与内省。这也就是整体的形象思维,意象思维 而不是抽象思维,所以许多门派的气功都重想象力,运用存想观象、单想。比如道教的经典《黄庭经》是道家静功珍贵文献,其中《上清黄庭内景经》存想异常丰富繁多,可谓绚丽多彩,从自然景象的日、月、星、雷电、火到微型的服饰的几重意象,从宫廷殿阁,明珠玉树,到刀光剑影,色脏彩气,甚至治疗不同脏腑,存想不同的鲜明的意象,甚至出现夸张的“入静存思,百神森森”的幻视幻觉和梦游状态,第一本系统介绍气功疗法的中医典籍,《诸病源候论》介绍的众多功法中,存想法就有73种或者模想色泽降鲜明的脏腑形象和发光现象,或者威力巨大的自然景象和宗教神话人物,在孙思邈《备急千金中要方》中气功也以静功存想为主。佛家功也多这类功法,比如袁黄《静坐要诀》中天台宗坐禅入静后,到二禅以后阶段,想象方法赿来越多,虽然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但观想是有价值的,当代气功大师严新传授的许多功法也大都有观想方法,有些意象鲜明,光色灿烂,民间气功也不无这方面的例子。

    显然,想象不仅仅在艺术创造中出現,也是气功进入深度入静的高级境界和功能态的方法和效应,这种想象可以是过去的生活感受与知识的幻化,更主要是在特殊心态下的创造,可见不论气功和艺术,都导致高层精神活动并向智慧升华,因为都是径由静中动,动中静到虚明而产生灵感和智慧。悟觉启示创造性想象,想象又孕育着灵悟。

虚静的最佳状态便出现物我两忘的境界,气功修炼和艺术创作都如此。

审美快感,人皆有之,气功快感还鲜为人知。《禅秘要法经》中记载“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恒自觉心下温暖,心常安乐。”又说:“出定时,痴如醉人。”北宋时,陈楠曾描写任督脉行气的情景与效应,当气通三关,经泥丸入紫金鼎后,“化作玉浆流入口,清爽遍舌端,舌之服之如五内,脏腑畅甚。”气功修炼“涵养到著落处,心便清明高远”“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朱元学案·明道学案上》)朱熹的体会尤为殷切,他论及气功调息说:“静极而嘘,如□□□,动极而嗡,如百虫蛰。氤氲开辟,其妙无穷。”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中无穷奥妙,只有个中人方知。练功者感受心下“温暖”、“安乐”,脏腑畅甚”,“清明高远”,“万物皆有春意”,“ 其妙无穷”,其中快感可以想见。

门外人或不理解者都认为气功修持是无味之举,平淡枯燥,艺术又是难事,苦差。殊不知二者在平淡和艰难之中,自有它的妙处。且不说那些奇异的幻觉,自由浪漫的想象,成功时的欣喜和慰勉,而且别具一种莫名的愉悦,奇特的感受。如此感受,如此现象,何异于艺术审美的“快感”?在气功不妨妙名之为“气功快感”。

    这种气功快感,灵感,它同样带给人们怡悦,品尝其个中滋味,初入门经者还无从捕捉,门外汉浅尝即止者,则更莫名其妙;这也完全类同于美感,如果没有一定审美知识和审美经验,对美必将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不知美为何物者,更对美确难以把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气功快感和艺术美感既然是高境界,深层次出现的现象,也就值得研究其底蕴了。它们既是一种体验,又是一种发现,既有形的因素,又有神的因素,它们既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结晶,一种积殿。

    气功中艺术现象还不止于此,意念,想象、体验、直觉等等都略似仿佛,再比如,通感、情感、人格主体精神、潜能、气功态感知,都如出一辄。气功中艺术现象如此之多,气功与艺术互渗,难分难解。

 

气功学与艺术美学的互渗

 

    华夏民族是一个富于哲学意识的民族,中国文化这株参天大树,不论那一分干枝条无不扎根于中国哲学这一本根之上,周易是中国文化哲学的原点,从这里可以走向中国医学,气功学,也可以走向艺术美学,庄老、孔孟、诸子等的学说有关内容是哲学智慧结晶,又是气功的经典,也是艺术美学的精髓,中国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正在于几千年来多学科纵横交错,互补互渗,相互为用,互为表里,中国文化之大主干儒、道、释三家,创造了自己的气功体系,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美学观,华夏艺术和美学,不论何流派,无不烙上这三家印迹,气功学和艺术美学久已互相渗透,他们的甚至一些范畴都是共同的,比元气说、形神说,动静论、虚实说、境界说。其他诸如意象说、道德说、心斋说、心物说,天人说,动静论、虚实说, 境界说、悟性说,都是如此,气功与艺术论说类似,相互贯通,互渗互补,有些论说同出一个经典,互相分别引用。

    元气、真气说无庸是气功的核心和基础,元气是气功效应功能量和载体,在艺术和美学上气则成为精神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与契机,历代艺术评论中的“骨气”“神气”“气韵”“气势”都属高格。台湾学者徐复观论艺说:“一个人的观念、感情、想象力,必须通过他的气,而始能表示于其作品之上。……否则不可能有创造的功能。” “这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最大的特色”。(《中国艺术精神》第140页,大陆版)形神说是哲学、中国医学、气功学、艺术美学共同的范畴和历代常用常论不衰的理论化命题,气功性认为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之,庄子提出“抱神以静”,(《庄子  刻意》)“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形将守,形乃长生。”(《庄子  在宥》)荀子则认为“形具而神生”他说“心者,形之乃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  解散篇》)总之气功练形,又练神,也既是性命双修,并且在形与神这不可离散的两者关系中,神居于统帅地位。艺术和美学中,形神具有类似的论述,也把它们看成是一对立统一的范畴。神是内在意,性是内在意的外在表现,神统帅形,形为神之归宿,王僧论书法,”书之妙道,神采为之,形质次之。”(《王氏书画苑·书法钩玄》《王僧·  笔译赞》)顾凯之论画要“以形写神”(《历代名画记》)袁文《论形神》说,“作画形易神难”,陈郁更明确说:“盖写其形,必传其神,并写其心。“(《藏-话  》)艺术美学的这些论述形和神的关系与气功如出一辄,刘熙载论艺更将两者等同,他说:“学书通于学仙,练神最上,练气次之,炼形又次之,”(《艺概·书概》)这是论艺,又何尝不是在论气功。

艺术美学中的物我两忘的思想渊源,既来自艺术实践,也不无庄子的思想影响和气文化的影响。庄子称此谓“心离”、“坐忘”,《庄子· 天地》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各为忘已。”唐代张彦远论画说:“凝神避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艺术境界也这伴然是气功态与庄子论说如出一辙。

    而且物我两忘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和现象它还有其特殊价值。如潭峭《化书》中所说:“忘形以养生,充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养生、养气、养神、养虚,这本是气功的本质和追求,艺术创作中物我两忘,虽然也有其修真养性的作用,更重要是它追求天然去雕饰,在艺术表现中,主客体浑融陶然,一片化机的大化境界,作品方才具有艺术本天然的效果。两者相比,有所差异,然而这差异仅仅是两个领域的差异,而究其最终追究则是共同的,可以说物我两忘都是气功修炼和艺术创作的最佳功能态。而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则都在天人合一,并都重天人感应,人天相胜。 这方是这两者的根底。

物我两忘的虚静状态,离形去智,舍弃物欲和理性的约束,必然导致这两个领域都登达觉悟,灵性的上乘境界。或者说物我两忘正是灵性和悟觉的奥秘之一。

气功学和艺术美学的相渗互补,其外部的联系,即可以互证其养生价值,也可以视为养生缘由,又是这两者的功能和价值观相关的契合点。而两者在哲学思想观念上合一和共生,这表明两者的内在的联接,既在本质上相通相存,又在精神层次上相化相生,正因其如此,不论气功还是艺术,并非一般生化活动,而是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是独特的意识文化,升华至“道”的层次,所以,虽然它们都可以普及,为各种文化层次和各种素质人所把握,但能进入高境界,都难以一蹴而就,须得终身以求。不具学养和悟性,缺少真诚和耐心,不可能人其堂奥,无从知晓“道”为何物。

在一定意义上说,艺术美学便是艺术哲学,气功学便是气功哲学,都是研一般规律性和本质的性问题,它们之间相通,正是在哲学精神,普遍性、本质性及方法论上相通,这是最深层次,又是最高层次的互渗,从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互渗。对那些仍不理解这一切的人,将永远无法理解艺术和气功相并论说。这两者与其说是一种攀比,不若说这是发现一种血缘,二者起源、渊源相近,绝非偶然,根由即在于此高深层次。遗憾的是历史不是自觉的走过来,虽然二者同样历史悠久,几千年兴盛不衰。

艺术、气功互渗

气功和艺术都具有养生价值,都能显示和拓展人的智力利潜能,都能修身养性,升华人的气质,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历史的考察,现代生活检验,书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以及一些作家、诗人都和气功师一样是长寿的。

艺术养生现象早已存在,但缺少研究和论说,艺术中气功现象并未功法化,艺术还不是气功,艺术养生历来非有目的地追求,而仅被动地发挥作用,其中优势和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1979年我发表第一篇《书法养生论》,即引人注意,至今书画养生已在全国普及,仅此一点可见其动势,我悟创的神游气功一经研传授立即受到文化层次的欢迎,功法公理的独到功能功效的明显都是气功界和神学功者交口称誉的。可以预料,艺术型气功将作为一种类型与其他功法相并立,艺术美学型气功特色将为更多人所接受,为其他气功提供启示,使这同根系同血缘,同渊源的两个领域相得溢彰。

我的书画创作、意象美学研究、音乐鉴赏和气功探索,开始时,分别进行。当在书画史研究中发现书画家多长寿,但未见研究和论说,于是开始书画养生研究,并进而发现艺术中养气、养神,炼气、炼神,于是两者交相研究,便取得方向开拓,不仅悟创了艺术型神游气功独具特色,功能功效独到,在神游系列气功中又创编一套功法,神游书画意境功,特别又创造了新的书画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书画艺术、美学与气功契合了。传授气功时,穿插播放音乐,进而发现音乐的全新价值,又别具一格,悟创中华神游全息音乐疗法、养生法,而且,创造了音乐新的欣赏法,又反转加强了气功的修炼功效。艺术以至意象美学理论,又从气功中得到启示而有新见、新构,艺术美学和气功之间,互渗互补,向纵深进展。

气功,笼而统之可以划归养生学、医学,其实,它却包容着多方面内涵和价值,就其某些特征,特性,精神、意识、思维和方法而言,似乎更具有艺术气息,在医学中类似于针灸、按摩等,所以,气功几乎可以称为医学艺术,或气功艺术了。而艺术,它也具有养生价值,甚至具有类似气功的养生的原理、功能和效应,有气功相似的追求和方法,艺术养生显示艺术另一方面的本质。气功和艺术互渗,从内在到外在,从现象到本质,从源头到发展,无不如此。

世界是全息的,世界是完整的,万事万物和谐统一,互补共存。任一事物,任一领域,都有其独特性,它将形成约定俗成的定论,束缚人们的思路,如果换一种思路,改变认识切入点,或者重新定位,就将有新的发现,事物展示隐蔽的价值,甚至于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必然随之而変化。如此思考,便不难理解综合、交叉科学,气功、艺术互渗论,自然亦能释怀接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