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音乐的重量:21克

 昵称10337889 2012-10-07

音乐的重量:21

 

音乐一出来,文字就死了!

贝多芬的《欢乐颂》不是轻灵飘逸的,而是结实宏大的,充满了男性磅礴的力量,是能够震烁古今,照耀全人类的。在西班牙一个银行门前的广场上,一个小女孩把一枚硬币投放在街头流浪艺人面前,这个衣冠整洁,相貌儒雅的大提琴艺人开始了《欢乐颂》的前几个音节。慢慢地,一些艺人陆续加入,散步的路人纷纷驻足倾听。单薄的音乐丰富起来,有了小提琴的清亮,圆号长号的高亢,黑管的圆润,架子鼓的激越······还有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英俊指挥徒手打着拍子。小男孩趴在红褐色的灯柱上瞭望,清癯的白发老学者露出会心的微笑,抱着婴孩儿的一家三口温情可人,婴孩儿胖胖的小手挥动安详幸福,恋人的手不知不觉拉在了一起,忧郁的老女人眼里突然放出美丽快乐的光辉······

到高潮了!人们不约而同的合唱与乐队配合默契,天衣无缝,彷佛排练过好多遍。那短暂的几分钟,人性的美好展现无余,成为永恒。这就是音乐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

我喜欢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段难忘的情节:安迪潜进广播室,插上门,播放了《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段女声咏叹调。那难得听到的女声优美高亢,充分展示了人的声音。女人曼妙的歌唱扶摇直上,穿云裂帛,,余音袅袅,绕狱三日。放风的犯人们听到这音乐的表情真是耐人寻味,那呆滞的,残忍的,愚蠢的,固执的脸上慢慢浮现出柔和,安详的光辉,眼里透出的光芒充满了人性本来的温暖。魔鬼的声音听多了,会想念人的声音。安迪舒展地靠着椅背,微笑地倾听歌声,眼神仿佛穿透了高墙,就像一个自由人在包厢里安闲地欣赏歌剧。这是安迪独有的反抗。他不张扬,不强悍,却有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传世之作。那身世迷离,成为一个传奇的音乐奇才一生唯一一次即兴作曲,是为一个隔着船舱的圆洞凝视几分钟的不知名的女孩子。他的爱突然觉醒,美妙的钢琴曲从他的心底和指尖时而缓慢时而奔涌,甜蜜,悸动,忧伤,真挚,爱情真美,音乐真美!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动情的创作。难怪有人要把他的曲子当成商品,当成追逐名利的工具时,他愤怒地毁掉了它。他的心纤尘不染,那滚滚红尘曾诱惑过他,最后他还是回到他出生的那条命定的大船上。这就是他的宿命。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不是秃头音乐教师,也不是那群沉沦的孩子,而是音乐。音乐的神奇力量在此展露无余。一个合唱班拯救了一帮孩子,确切地说,音乐拯救了一帮孩子的灵魂。当孩子们的眼神清澈起来,纯真的笑脸扬起来,童稚的清音唱出来,歌声荡漾:“海面上的青城,托起了轻盈的飞鹭,停落在孤岛的礁岩上面。冬日稍瞬即逝的气息,你的呼吸终于远去了,身影融入群山中,蓝白的海面上宁静如烟······”孩子们的歌声纯净,优雅。真善美是柔弱的,假恶丑是粗野的,但音乐是有重量的,和灵魂一样,都是21克。所以柔弱胜刚强,真善美用音乐的表达方式渗透进孩子们的灵魂,挤得假恶丑无立足之地。上帝说:“他的事成了。”

《钢琴课》里的哑女令人难以忘怀。钢琴就是她的语言,她的命。只有弹琴时她才活着,她是爱音乐爱到骨子里的女人。不爱她的钢琴,不愿付钢琴运费,让钢琴在海边孤立的丈夫注定得不到她的爱。而另一个男人只因为肯帮她从海边运回钢琴,喜欢听她弹琴,才有机会得到她的爱情。那个男人看到她在海边弹琴的样子,就爱上了她,音乐流淌出这哑女丰富细腻热情执着的内心,胜过一切语言。瞬间,他就抓住了她的魂。音乐是一个太殷勤的媒婆,促成了两人不伦的恋情。音乐唤起了情感,也唤醒了欲望。愤怒的丈夫用斧头砍断了她的手指,却同意他们二人离开此地。得到了爱情,就要失去音乐,她不能再弹琴了。哑女决定与挚爱的音乐诀别,她对音乐又爱又恨,她重重地推钢琴到海中,没想到绑钢琴的绳子缠住了她的脚,她和她的钢琴在海中一起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抛弃了钢琴,就抛弃了她的命,钢琴就是她的命,生死相依。那一幕真是惊心动魄。音乐还创造了奇迹,哑女最终开口说话了,她的手指有了金属护套,她优雅地弹琴,她的爱人微笑倾听······

《黄土地》里的人物沉默如千年的石头,他们绝少开口。木讷的表情,质朴的语言,干燥绵延的黄土地,贫困的生活。压抑的基调,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了多久,爆发就有多强烈。那黄土地的陕北女子一开口,整个世界都噤了声。那信天游回荡在黄土地,质朴得要让男人也落泪,情感饱满得要掐出水来,活鲜鲜得像一尾刚捞上来的鱼,浸透了汉民族的根脉和血液。那热烈奔放的安塞腰鼓把黄土地踏得尘土豪飞,让陕北汉子涨红了脸,男人彪悍粗犷的一面尽显无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沉默千年的黄土地把深心里集结的强力和幽邃瞬间爆出惊人的能量,整个天地为之震撼!好一个《黄土地》!

波兰斯基的《钢琴师》,那文弱的犹太钢琴家在炮火中还独自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在饥饿中被迫廉价卖掉心爱的钢琴只是苦难的开端,他目睹了杀戮,血腥,侮辱,广场上家人一人一块糖最后的离别,孤独一人活着的悲泣,被人屁股上突然揣一脚倒地不敢言语一声的斯文扫地,担惊受怕九死一生的逃亡,音乐家细腻敏感的心灵被揉搓得如一块肮脏的破抹布,他曾在钢琴前用想象弹琴,手指离那真实存在的黑白琴键仅三寸之遥,表情令人心疼地陶醉,波兰钢琴诗人肖邦的乐曲在心底流过······救命的罐头滑落在地,一个德国军官陡然出现在面前,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死亡就在眼前。音乐能救人一命,你信吗?德国军官是一个酷爱音乐的人,他命令钢琴家弹一曲。生死关头,钢琴家的曲子没有一丝谄媚,他用音乐表达了他的愤怒,忧伤,对苦难的坚强承受力,犹太民族的百年的忍耐,智慧,顽强的生命力,肖邦的魂附在他的身上!那拼尽最后一丝气力的音乐,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对整个世界的遗言般的忘我倾诉,那把一个人的灵魂赤裸裸端在你面前的勇敢,怎一个“震撼”了得!音乐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国界,跨越了仇恨。音乐使人的心变得柔软。德国军官也不是一般人,他的眼神柔和起来,宽容理解了犹太音乐家的愤怒。他冒着生命危险给钢琴家送食物,保护他。钢琴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音乐创造了奇迹!

《红色小提琴》是个风格特别的电影,知道的人不多。中世纪的意大利古城,手工制作小提琴的名家制作了一把绝世好琴,却迟迟未上色。而他美丽的待产的妻子正在被一个老巫婆的纸牌魔咒所吸引。第一张牌:死亡;第二张牌:情欲;第三张牌:火刑;第四张牌:······妻子因难产而死,制琴家居然用她的血漆了那把绝世好琴,从此老巫婆对女人的魔咒附在了那把琴上。几经周折,一百年后,那把琴在一个教堂里。一个脸色苍白的美少年拥有了它,他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他和琴形影不离,晚上睡觉都搂着琴。有人要把他和琴分离,少年突然倒地,死亡又一次降临。一百年后,琴在一个天才的音乐家手中,他青春英俊,声名远播,他拉起这把琴,神灵就附了体,灵感无限,台下台下都一片迷醉。但同时他的情欲就如大火熊熊燃烧,无法控制。他因情欲而死于非命。一百年后,这把绝世好琴随着大船从旧金山来到了中国上海,三十年代一个中产阶级的文雅女人为她的小女儿买了这把琴。1966年,成年后的小女儿一方面主动地声色俱厉地批判小资产阶级趣味,一方面藏起了这把琴,却被女儿和丈夫发现,她只好把琴送给了一个音乐教师。无数把小提琴被扔在了火里,火刑这一劫侥幸逃脱。80年代,老教师死了。独居一生的音乐教师居然是一位乐器收藏家,他冒着政治风险,收藏了无数乐器,个个尘土满面,是他一生的无言陪伴。这把红色小提琴带着它的魔咒来到了纽约的乐器拍卖场,第四张牌是什么呢?(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