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哈,大学》:阅读小说还是听小说

 石开九穴新闻学 2012-10-08
什么是小说?我不想从教科书上罗列一些解释,反正我们知道,小说本是凭着文字的力量来打动感染人心的。

   而近来我却发现,随着影像的发展,新近出版的一些小说在文本之外搞起了新花样,打起“多媒体小说”的招牌以吸引读者。比如,最近由漓江出版社推出的《哈哈,大学》就是将音乐、影视、摄影、FLASH、游戏等时下多种流行手法结合小说文字构成的一部“怪胎”。

   据说,与以往随书附赠光盘只是单纯文本内容的拷贝不同,《哈哈,大学》是让光盘唱主角,文字成为陪衬,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必须两者兼顾,而不能独立进行,所以“应该说是国内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小说”。出版商美其名曰:这是“创作和科技的有机结合,创意和人性感受的另类延伸”。这就让我搞不懂了:既是光盘唱主角,文字成为图像解说词似的陪衬,它还叫“小说”吗?

   并非我拒绝新生事物,尽管有一些与我同样年轻的读者会认为,“多媒体小说”给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以让读者在最放松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但据我了解,那些标榜“多媒体小说”的书籍,其销售量并不因“多媒体”的掺和而猛增。习惯了文本阅读的读者在选择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的时候,仍以文字本身为基准。一本好的小说应该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包装小说,文字本来的魅力仍然不会被替代。

   书这种文化介质毕竟和光盘不同。书可以随时随地翻阅,而光盘则必须要有与其配套的设施。没有人会一边开电脑一边看书,也就是说,阅读书籍和看光盘这两件事要分开来做。如果一边开电脑看图像,一边阅读小说寻求对图像的解说;如果必须把各种方式夹杂在一起才能全面阅读一部小说,那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对于成熟独立的读者来说,文学类的图书,文字本身会给其带来很大的想像空间,增添了更多的画面和声音之后,反而是对其惯性思维的一种妨碍。

   如果说“多媒体”方式能让读者在最简单便捷的情况下获得更多,自然是一种阅读附加值的体现;但如果这种方式反而搅乱了思维,除了添乱也许只能用炒作来解释了。这还是“创作和科技的有机结合,创意和人性感受的另类延伸”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