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怕冷又怕热是什么原因?

 闲之寻味 2012-10-09

有读者问,她平时又怕冷又怕热,冬天夏天都不好过,不知道是哪里虚了?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气虚的时候皮肤就会出现不任寒热的问题,温度调节功能下降了,所以稍微遇冷、着风就要感冒,这再中医就叫“虚不固表”,就是护卫体表的功能下降了,屏障出了问题,风寒很容易侵袭进来,至于夏天的怕热,也是同样道理,中医所说的“表气”是人体和外界环境中的一个“隔离带",一个“缓冲区”,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在天热的时候身体的消耗就要加大,而且消耗的主要时气,所以气虚的人夏天也很难过,甚至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这种人可能始终处于血压过低的状况,低压时常是50毫米汞柱上下,高压也超不过100毫米汞柱,这样的血压到了夏天随着血管的扩张还要下降,这就使他们在夏天经常处于浑浑噩噩的感觉中,因为大脑的供血不够了,这都加重了中暑的可能。之所以中暑,就是天气太热,消耗太大,伤津耗气的结果,气虚的人本身功能就不足,储备就不够,自然比其他人更不经消耗。

 因此,气虚的人无论是入夏之前还是入秋之前都应该有所调理,都要补气,也就是修补自身与环境间的“缓冲区”“隔离带”,只是两个季节前进补的药物有所不同。

  立秋之前,气虚的人要尽快建立屏障。老话总说“春捂秋冻”,其中的秋冻,也是通过加减衣服促使身体自己尽快建立御寒屏障,但是气虚的人的屏障绝对不是能靠冻而冻出来的,他们不经冻,所以要人为地提前补气来抵御风寒的到来,用的药还是补气的经典方:“玉屏风散”,现在市面上卖的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其中就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味都是健脾补气的,防风有祛风的作用。对于气虚而且特容易出汗,稍微运动就自汗不断的人这个药更合适,可以在立秋开始就吃,吃到明显感到精神头大了,不再有气无力的时候就可以酌减,立春之前就可以彻底停了。

  进入夏天之前,气虚的人也要补,他们在此时适合吃的是“生脉饮”,夏天天热,是耗散心气的季节,心气耗散的表现就是血压低,清阳不能向上供应导致的头昏,乏力,生脉饮中也就三味药,黄芪,麦冬,五味子,黄芪是补脾要药,麦冬可以补阴,因为夏天也要耗散津液的,至于五味子,味道是酸的,中医认为酸味的药物都有收敛的作用,把它用在夏天,就是减少心气的耗散,对此,药王孙思邈早就提倡,在农历的五月,也就是刚刚入夏的时候就开始吃五味子,就是为了防止夏天时心气的耗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