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杞1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2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3步跐4蹈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6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曰:“虹蜺7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毁坏呢?天地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物体,但却是有形之物中最巨大的东西。难以终结难以穷究,这是必然的;难以观测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说明】担心事情的发生,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事情该发生的,一定会按照它的规律而发生,因此,这不是应该担心的。需要担心的是,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我们有没有能力应对,有没有智慧应对。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和规律而发展变化的,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无非就是了解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道路和规律。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人事社会里,有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出于我们预料之外,我们不可能学够所有的知识来应对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只有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解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道路和规律,来应对所有的事情。 —————————————————— 【注释】1.杞:(qǐ企)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杞君是夏禹的后代。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管子·大匡》:“五年,宋伐杞。”《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2.亡:(wáng王)《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管子·侈靡》:“其满为感,其虚为亡。”《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论语·述而》:“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孟子·离娄上》:“问‘有馀?’曰:‘亡矣。’”《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亾部》:“亾,亦假借为有无之无。”《集韵·虞韵》:“无,或作亡。”这里用为“无”,即没有之意。 3.躇:(chú厨)行走。 4.跐:(cī呲)踏、踩。 5.蹈:(dǎo导)《书·君牙》:“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孟子·离娄上》:“足之蹈之。”《淮南子·原道》:“蹈腾昆仑。”《说文》:“蹈,践也。”《广雅》:“蹈,履也。”这里用为踩、踏之意。 6.舍然:《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张湛注:“舍,宜作释,此书释字作舍。”《列子·周穆王》:“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释文》:“舍音释,下同。”释然,疑虑消除貌。 7.蜺:(ní尼)古同“霓”,虹的一种。在虹的外圈。称副虹。又称雌虹、雌蜺。《列子·天瑞》:“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三国演义》:“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