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酒家庭自酿详解(附图)

 知行合一不易 2012-10-11
今年葡萄成熟季节已到,这次我买了200斤搞自酿。近来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对自酿红酒比较感兴趣,也有很多人放了自酿的图片上网,但有不少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我的自酿流程算是比较主流的了,适合家庭小规模操作,而且酿出来的酒品质很好,市场上卖100元以下瓶装红酒肯定比不上我自己酿的好喝。

现在把整个自酿流程图贴上来,只为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好红酒不难做。废话少说,上图。


首先,要买适合酿酒的葡萄,市场上的野生葡萄或巨峰都可以,但我更喜欢用野生葡萄,一来色泽好、二来口感也比巨峰的好。这次我去长洲水果批发市场买了200斤野生葡萄,一块五一斤,颗粒大糖度高,是物美廉的好东西。

葡萄搬回家后,要进行简单的分拣,把烂的和未成熟的果实去掉。不须要清洗,洗了反而不好,很多朋友担心葡萄不干净而用水洗一遍,其实发酵的过程本来就不太干净的。葡萄酒厂是肯定不会洗葡萄的,很多大型厂家还把设备开进田间,直接在地里加工收获的葡萄呢。

经过分拣的葡萄,还要进行除梗,如果进行大批量的操作就需要用到除梗机,现在200斤规模不大,手工除梗就可以了,全家总动员,四个人用了两小时,终于把葡萄梗除掉。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除梗后要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的办法很多:手搓、脚踩、机打都可以,我为了省时省力用果汁机来打,不要打太长时间,刚刚打果实打碎就行了。破碎好的果实容易发酵,会提高出酒率。

我准备了五个矿泉水桶做发酵桶,为了把破碎后的果实顺利倒进桶里,我用雪碧瓶子做了一个简易的漏斗。

把破碎好的果肉倒进水桶后,可加入少量的偏重亚硫酸杀除杂菌,添加量大概是10斤果肉配2克就可以了 ,别担心,偏重亚硫酸与果肉接触后产生的二氧化硫能杀死多大多数细菌,却不会杀灭酵母菌的。因此,加硫是保证品质的最佳办法。加了偏重亚硫酸二小时后就可以加入果胶酶了,果胶酶能提高分解效率,也是提高酒质的辅料。加果胶酶二小时后就要加酵母粉了,每10斤果肉配2克酵母粉。这些辅料都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到。
连续奋战了几个小时,终于把5个矿泉水桶装好。记得每个桶不要装满,须留大概5厘米的空间让发酵后的皮渣升起来,放太满会撑爆水桶的!桶口用纱布包裹一下防蚁虫就行了,千万不要密封,因为发酵需要一定的氧气。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装好罐子后,就须要耐心的等待了。一般五小时后开始发酵,第二天就能看到皮渣浮起。南方天气比较热,而葡萄酒发酵的温度最好是22至28度,太高温会影响果香味,所以应该把水桶放在阴凉的地方。
下面图片是发酵三天的状态,皮渣已经明显浮起,每天要摇晃水桶两次,把皮渣搞混,要让皮渣与酒液充分接触才能保证发酵的完全。这样可以提高出酒率,也能提升品质。

发酵剧烈的时候,能看到大量的气泡涌起,这时候可以加糖了。一般来说很多人更喜欢喝干红,所以糖不要加太多,10斤果肉加1.5至2斤糖就行了。为了更加精确地计算含糖量,我用糖度计进行测量。发酵七天后,酒液的糖度要低于每升4克,这才是标准的干红葡萄酒。当然如果喜欢喝甜葡萄酒的也可以多加点。

发酵七天,气泡基本停止了,这时候就要对皮渣进行分离了。分离时,先用吸管把中间的酒液抽出来,这叫自流酒,是最好的部分。抽完后把皮渣倒出来通过压榨也能压出不少酒,这部分酒叫做压榨酒,要另外装,压榨酒的杂质多,要做很多次深沉分离才能喝的。

把分离出来的酒液继续装入干净的矿泉水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目的是把残糖分解掉,又叫苹乳发酵,进行过二次发酵的葡萄酒口感更圆润醇厚,尖酸味减少。学习二次发酵是自酿酒的基本技术。这时候不需要太多氧气了,过多的氧气会破坏酒质,所以我在瓶口装上单向排气阀,这也是淘宝上找的好东西。

苹乳发酵要维持15至20天,温度最好是16至22度。这个过程不要动罐子了,耐心等待。到发酵结束进行后面的澄清、倒桶环节时我再上图介绍。

现在要对压榨后的皮渣做个废物利用的处理,我做了个简单的冷凝系统,用蒸馏法可以做出很好喝的白兰地。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这就是第一次蒸馏出来的白兰地,酒香中含有浓浓的杏仁味道,这是典型的白兰地风格。

用酒精计测量,得出的度数是40度,第一次蒸馏会带有过多的水份,酒色比较混浊,因此要进行二次蒸馏,这样可以得到近60度的酒,这样度数的酒才适合陈年存放。

放上一些中度烧烤的橡木碎浸泡,然后密封保存。橡木里的芳香酯类成份会很快浸出到酒里面,它们能为白兰地带来独特的风味。顺便提醒一下,国产的金奖白兰地是用焦糖色进行染色的,与这种用天然橡木泡出来的味完全不一样!这瓶酒存上两年就是很好喝的宝贝了。
暂时发图到这里,等20天后进行倒桶、沉淀、降酸的操作时再发过程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9月15日,更新二次发酵后的操作流程:
在耐心的等待中经过了两周,又是一个轻松的周六,晚上看看二次发酵的葡萄酒,已经没有新的气泡冒出来了,证明发酵基本结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酵母菌已经把能吃的东西(糖份)已经吃完,食物耗尽后无法再繁殖下去了,然后乙醇把它给消灭殆尽......结果就是,酒液变清、甜味消失(已经是干红了)、酒度略升、酒质趋稳定、口感醇正。

这个时候,可以进行第一次倒桶了,所谓倒桶,就是把一个桶的葡萄酒倒到另一个桶,把残渣清除的过程.....让大家看看倒桶后残渣的样子,你就会明白倒桶的意义。对于残渣有个专业术语叫做“酒泥”,从名字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内容是什么哈。























 
 
菠萝格格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544 黄豆:2
经验:507
主帖:22 回帖:444
注册时间:2005-08-08
来自:小虫爬爬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发表于 2012-09-02 22:08 第2楼  
这时候要准备好橡木片了,很多人知道葡萄酒是用橡木桶来储存的,但橡木的价格不是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啦,所以我使用的是更实惠但更有效的办法:直接把橡木碎片放到酒里,由于橡木能得到完全浸泡,所以最终的结果与用橡木桶是一样的,只是看起来没那么拉风而已。橡木中的酯香成份能起到提香、稳定酒质、澄清的作用。至于橡木片在那里弄到的问题嘛,去万能的淘宝吧。

把橡木片倒进酒缸,30斤的酒大概放100克就差不多了,橡木起初是浮着的,,浸泡一定时间吸满酒后它地全部沉到缸底。另外注意要尽量把酒装满整个容器,不留空气。在储存期,氧气是葡萄酒的天敌。

最后,密封保存。大概3周左右再倒桶一次,倒桶是为了澄清酒液,但也不能太频繁,因为过多的空气接触会破坏酒质的,不信你试试倒一杯葡萄酒放在空气中几个小时,尝尝味道会有什么变化。
另外最好放在阴凉的地方,用布蒙住瓶子,因为光和热都会影响到酒液的品质(现在知道为什么葡萄酒的瓶子都是深色不透明的了吧)。
这次我的自酿成果就是三大缸葡萄酒,每个缸30斤,共90斤,再加上零散瓶子装的酒,一定产出115斤,按180斤的原料计算,产酒率约为64%,还行吧。在储存阶段是用玻璃缸的,一些担心塑料桶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朋友可以放心了。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在储存阶段,除了澄清还有一个重要且关键的任务:降酸!
爱品红酒的人都知道,酒味偏酸是会影响喝酒的口感的(但不会影响健康),为了把酸度降下去,我们要用物理降酸法。不用太复杂的工艺,只要把葡萄酒在15度以下放上一两个月就行了,这里要祈祷老天爷帮忙啊!在低温的环境下,葡萄酒里的醋晶石会慢慢地析出,你们会看到缸的底部会形成一片固体的结晶物,这此东西就是酒的酸性物质。为什么优质葡萄酒的产区都在北方,就是因为那里的低温环境能利与发酵、利于降酸操作。在炎热的南方,只能将就了,如果你有冰柜,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酒放进去储存!最适合降酸的温度是4度。
经过降酸和三次倒桶的葡萄酒,就可以装入小瓶长期存放了。由于工艺没有大厂那么精确,所以自酿出来的红酒最好在两年内喝完,当然品质好的酒放上三五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适当添加一定量的硫就可以了。

最后,向大家晒晒我的自酿副产品:白兰地!
经过两周的橡木浸泡,已经泡出味了,中间实在忍不住试喝了几次,口感一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感觉很好),色泽嘛也与原版轩尼诗差不多,我把它倒进轩尼诗的瓶子让大家看一看效果。


在网上只能和大家分享颜色了,至于整体感觉嘛,我是这样形容的:橡木的金黄琥珀色已经让酒变得有了厚重感,强烈的杏香味伴随酒精冲入鼻腔,闭上眼睛,似乎能闻到松林中泥土与雾气混合的气息。浅酌一口,醇香绵长,余味持久。喝后30分钟,无上头感,确实是好酒!





[此帖于 2012-09-15 23:56 被 菠萝格格 编辑]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梦醒时份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5710 黄豆:27
经验:15249
主帖:171 回帖:13523
注册时间:2006-03-26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发表于 2012-09-02 22:17 第3楼  

 
 
梦醒时份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5710 黄豆:27
经验:15249
主帖:171 回帖:13523
注册时间:2006-03-26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发表于 2012-09-02 22:17 第3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