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亚中:两岸退役将军的海权共识

 丙子书屋 2012-10-11

原标题:张亚中:两岸退役将军的海权共识

特约作者:

最近经常被外国的友人与媒体问到,为何两岸在钓鱼岛列屿的问题上的立场几乎一致?如果习惯于从冷战思维或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东亚问题,的确会产生上述疑问。但是对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角度,从中华文化的精神来看,虽然因为内战与国际冷战格局,双方有阋墙之争,但是在面对钓鱼岛列屿归属这个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双方的态度是一致的。   

九月中旬,由北京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与广东省亚太地区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海峡两岸(海南)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会协办的“第二届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研讨会”11-13日在海南博鳌与海口两地举行。   

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名退役将领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当前南海及钓鱼岛问题形势”、“两岸南海及钓鱼岛相关政策比较”,“如何推动两岸共同维护南海及钓鱼岛权益”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台湾方面总共有15名包括陆、海、空退役将领及学者专家参与。两岸统合学会参与了此次盛会,并负责就当前南海与钓鱼岛列屿情势,以及“如何推动两岸共同维护钓鱼岛及南海权益”、“如何建立互信机制”等核心问题代表台湾方面与会者提出专业性的学术及研究报告。   

大陆方面的与会者计有29位,除了退役将领与学者专家外,还包括实际负责业务的各单位成员参与,是一场极为重要且有代表性的会议。   

历史的进程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钓鱼岛与南海的争议,突然让两岸退役将领理解到,未来真正的假想敌,并不是海峡对岸,而是外国基于自身利益与权力考量的力量。在经历和平发展阶段后,两岸即使目前仍然无法解决政治争议,但是两岸已经逐渐明了到,两岸的同应该远远大于异,特别是在维护钓鱼岛与南海主权时,两岸几乎只有同而没有异。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次钓鱼岛的争端与南海的冲突,反而促成了两岸的另一种共识与认同。

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经过两天的讨论,最后并逐条逐字地就会议结论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十点共识。作为参与会议的一份子,愿意提供笔者对于这些共识的若干观点及内涵。   

第一、两岸学者分别就历史、国际法等角度提出法律与事实根据,致使与会者一致认为“南中国海诸岛和钓鱼岛列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的,并由历代政府进行长期有效的行政管辖,历史脉络清晰,法理依据充分,中华民族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与会者并建议,两岸当局可以分别提供各方拥有的法律资料,以完备法律基础。顺便向读者报告,两岸统合学会已经着手制作“南中国海大事年表”,以方便未来学者专家研究参与。   

第二、与会者共同表示“南中国海诸岛和钓鱼岛列屿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祖产,捍卫南中国海和东海主权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也是两岸军人的神圣使命”。此一共识在于两岸目前对于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主权的宣示是重迭的。主权是政治学与国际法的用语,用在民法上,主权就是“财产权”,这项共识之意为,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为中华民族的固有财产,两岸人民,特别是军人应有共同维护财产的认识。   

第三、由于两岸目前对于名称的使用有不一的现象,与会者认为,不一样的语汇,会造成未来两岸在建立海洋整体法理依据时的干扰,也会影响到共同意志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统一名称。与会者建议“两岸对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要尽快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把‘南中国海’和‘钓鱼台列屿’作为两岸一致使用的正式称谓,对内强化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海洋权益意识,对外强化对南中国海和东海相关岛屿的共同主权拥有”。另外,与会者也提出,两岸在钓鱼岛列屿与南海各岛屿的经纬线也应该要一致,避免各自划成不同界限的现象。

第四、两岸内部虽有政治分歧,但是在捍卫领土主权的立场是一致的。与会者达成共识称“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威胁来自外部,两岸坚决反对外国非法侵占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也决不容许外国势力插手我领土主权”。北京的几位高阶退役将领并称,台湾有些人认为北京会趁台湾在钓鱼岛或南海纷争时,背后出手,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第五、与会者均了解,由于两岸目前政治的分歧,以及两者在国际政治上的分量不同,因此可以充分理解彼此的政治作为。与会者亦同意,在保钓与保护南海权益上,两岸可以先以政治默契进行,相互理解并肯定彼此行为,然后循序渐进的合作。针对此点,与会者达成共识为:“两岸在南中国海和东海主权问题上权益相同、民心相向,合作维护中华民族祖产祖业势在必行,要在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首先达成两岸在捍卫南中国海和东海权益上的战略默契,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共同维权的务实合作”。

第六、与会者均了解,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之所以会产生争议,坦白来说,与战后两岸分治及中国人疏于重视海洋有关。未来两岸应该积极重视海洋,并从政治默契进展到互助合作。与会者达成共识称:“两岸要积极经略南中国海和东海,按照‘先易后难、先民后军、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先从共同海上救助、共同开展海洋科研合作、共同保护环境生态和利用绿色能源、共同组织海上旅游、共同开展渔业合作、共同开采油气田、共同护渔护航、共同打击海盗行为等政治敏感度低、可操作性强、有国际法依据的议题做起。逐步扩大默契,累积共识,增进互信”。“并为适时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条件”。与会者另亦呼吁“未来两岸推动政治谈判,可先从强化沟通对话、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入手,逐步建立军事互信和有官方背景的南中国海及东海合作交流机制,并成立相关合作机构,作为对话管道”。

最后,大会倡议,“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研讨会”召开应实现机制化、常态化,今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两岸轮流主办,适当时机可在两岸双方控制的南中国海诸岛召开,逐步推动两岸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上的各项合作。

9月13日,与会者一行特别至海口参观了参与执行任务的渔政船第310号,由于该船负责人等介绍其在南海执行业务之情形。310号下水是在2009年,当时第一趟任务即是赶赴钓鱼岛。近日又看到该船在钓鱼岛执行任务,责任重大。与会者一致表示,向两岸共同执行任务的官方船只表示敬佩。

两岸退役将领与学者专家共同聚集在一起探讨如何保卫钓鱼岛列屿与南海权益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动武虽为选择,但应在用尽所有方法后不得不时为之。两岸将领均强调,领土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何时、如何用武则需要政治上的判断。两岸退役将领及学者专家集聚一堂,并不是要喊打喊杀,而是在坚定表达共同维护权利外,透过交换资讯与经验,为维护钓鱼岛列屿及南海权益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作为参与会议一份子,透过近距离的观察,我的感想是如果两岸能够从此次冲突危机中,更加肯定两岸和平发展、相互合作的必要,双方不要存有私心,以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彼此能够体谅与理解对方的立场,有默契、有互助,不再为外部力量所分化,那么两岸必然是“兄弟合力、其利断金”。在这次研讨会中,充分看到上述的共识、包容与理解现象。谨以此报道与关心钓鱼岛及南海权益者分享。(中评社 特约作者张亚中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