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忆儿时擦瓜干

 凯旋号 2012-10-12

忽忆儿时擦瓜干

2012-10-11 05:47:19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 0人参与
0(0)

天气晴好的时候,有三四天的时间,地瓜干就干透了,可以收拾起来进行储藏。而要是赶上阴雨天,地瓜干就会黑心、发霉……

周东升

前几日,乡下的大哥送来满满一编织袋子地瓜,足足有百十斤。看着成堆的地瓜,妻子担心一时半会吃不完,别再坏了,就把一部分切成片,让儿子晾晒到阳台上。这一幕,不禁勾起了我儿时在老家擦地瓜干的记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事情。当时还是生产队,因地瓜的产量高,各队都大面积地种植。中秋节前后刨了地瓜,除了留够地瓜种和当年吃的鲜地瓜,其余的就都擦成瓜干,便于储藏。那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帮着家里忙秋,乡村里的中小学都放大约两周的秋假。这使我们有机会参与到生产劳动中,故而,对擦地瓜干的情景也就印象特别深刻。

白天,大人们将地瓜刨出来后,就由生产队会计来主持分地瓜。一般都先盛到一只大元宝形的荆篓里,每篓有近千斤。空荆篓提前放到磅秤上,众人在四周齐手向里扔地瓜,装满后,便过磅,分成大小不一的堆。会计用卷旱烟的纸条,写上各家户主的名字,并用一块大个头的地瓜压在地瓜堆顶部最显眼的位置,方便社员们查找。

大人们白天忙着刨地瓜和分地瓜,那是集体的事,要挣工分,耽误不得;而擦瓜干是自家的私活,就只能在晚上干。傍黑天,各家找到自家的地瓜堆后,就近平整出一块场地,以便晾晒瓜干。条件好些的,就在地瓜堆旁插起一根带杈的木棍,上面挂上一盏小马灯;而大多数人家,条件差,就只能借着月光忙活。

擦地瓜干用的礤床子,结构非常简单,是用镰刀头横着钉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中间,上面开有凹槽。擦的时候,要一手牢牢地按住礤床子顶端,一手按住地瓜,快速地在刀片上作往复运动,“嚓、嚓、嚓”,一片片雪白的地瓜片飞快地落下,一块块地瓜便被分成几片、十几片,等擦成一堆后,便分装到筐子或者簸箕中,由孩子们端着去摆。人手少的人家,来不及细摆,便双手捧起,向远处一撒了事。

擦地瓜干的场景非常壮观,整片地里好像摆开了赛场,都暗暗地较着劲,一人比一人擦得快,一家比一家摆得齐。皎洁的月光下,成片成片的地瓜干鳞次栉比,好似微风吹过湖面荡起的粼粼波光。

擦瓜干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不留神就伤及手指,所以都是大人们干的活;孩子们能干的就是摆瓜干,把瓜干一片一片地紧挨着摆开,避免压摞,以便尽快晒干。

那时我家七口人,爷爷年纪大,妹妹年龄小,他们两人便在家守候着。父亲、母亲与我们兄弟三人就成了主力军,父母亲擦,我们三人摆。刚开始摆的时候,兴致都很高,兄弟三人一字排开,暗暗地进行着比赛,看谁摆得快,摆得齐,端瓜干时也是一路小跑,唯恐落后。但几筐过后,兴致全无,累、冷、困便一齐袭来,弟弟再也没有了拿地瓜片在地上摆成字的“雅兴”。于是便一遍遍地反复打量起那小山似的地瓜堆,盼着早点擦完。但看到总是下得很慢,就急躁起来。

农历八月的夜晚已有浓浓的寒意,而在空旷的田野里,没有任何东西的遮挡,冷风一吹,丝丝凉意就袭遍全身。虽然早有准备,提前穿上了破旧的棉袄,但露水一下,潮湿无比,不禁蜷缩着瑟瑟发抖,双手被冻得再也不听使唤,再到后来,就都困得迷迷瞪瞪,开始磕头打盹,直至顺势歪倒在成堆的地瓜秧上睡着了。全部擦完后,母亲才把我们叫醒,揉搓着双眼不情愿地爬起来。

天气晴好的时候,有三四天的时间,地瓜干就干透了,可以收拾起来进行储藏。而要是赶上阴雨天,地瓜干就会黑心、发霉;最倒霉的是地瓜干晒到半干时,半夜三更忽然下起了小雨,无论多困,都要在父母亲的嗔怒声中赶紧穿衣下床,急忙火速地跑到地里抢收瓜干。

擦地瓜干的岁月承载着我的童年,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但那份记忆却温暖着日益荒芜的心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