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准确判断股市中长期顶底的利器

 hsy1775 2012-10-12

一种准确判断股市中长期顶底的利器——“数新人头”法(一)

——用“量学”与“易学”理论研判股市大势的另类方法

作者:陈晓宏 (原创) 2012.6.12

 

内容提要(目录)

 1. 从沪深大盘指数的暴涨暴跌本性看股市抄底逃顶的必要性

 2.  相反理论的“数人头”操作法与股市的成功“抄底逃顶”

 3.  2008年以来“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分析

4.  各时段每周“新人头数”走势与上证指数中长期走势的顶底分析  

5.  每周“新人头数”走势与上证指数顶底的规律性总结

6.  用“数新人头”法预测大盘2012年5月后的走势

 

引言:  本人系20年老股民,来论坛几月,深为王子老师和众多老师及高手们对中国股市的勇敢探索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股市的新方法和精华。为回报论坛,决定在论坛首次发表自己多年来探索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市影响方面的一些看法,系原创文章,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如有机会,我将陆续进行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流通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市走势和大盘顶底影响的系列探讨。

 

  一、 从沪深大盘指数的暴涨暴跌本性看股市抄底逃顶的必要性

 

笔者于1992年4月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险精神,第一次入市以7元多价格买进重庆制药三厂股票(注:一级半市场,柜台交易,其时重庆尚无证券交易营业厅。该股票其后上市代码为600666“西南药业”),1992年5月以14元多的价格卖出,1个月获利近1倍。股市初期的短期暴利诱惑,使我从此踏上了股市这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

 其后,我与众多老股民一道,在这茫茫的股海中艰难冲浪和探险,历经无数次的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和悲喜交加的身心磨砺,先经历了1992年5月股市大盘上证指数从400多点飞奔至1429点的狂喜(1个月暴涨近3倍),又从1429点狂落至386点的大悲(6个月暴跌73%)。再后,又历经了股市大盘上证指数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暴涨暴跌历程:

  上证指数从386(1992年11月7日)——1558(1993年2月10日,3个月暴涨304%)—— 325(1994年7月29日,6个月暴跌79%)——1052(1994年9月13日,1个多月暴涨224%)——524(1995年2月7日,3个月暴跌50%)——926(1995年5月22日,3个月暴涨77%)——512(1996年1月19日,8个月暴跌45%)——1510(1997年5月12日,16个月暴涨195%)——1025(1997年9月23日,4个月跌30%)——1422(1998年6月4日,9个月涨39%)——1043(1998年8月18日,2个月跌27%)——2245(2001年6月14日,34个月暴涨115%)——998(2005年6月6日,48个月暴跌56%)——6124(2007年10月16日,28个月暴涨514%)——1664(2008年10月28日,12个月暴跌73%)——3478(2009年8月4日,9个月暴涨109%)——2319(2010年7月2日,11个月跌33%)——3186(2010年11月11日,15个月涨37%)——2132(2012年1月6日,13个月跌33%)——..........

 上证指数大盘多次的暴涨暴跌行情,充分展示和证实了沪深股市暴涨暴跌的投机本性,而其中个股的暴涨暴跌本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个股的走势经常出现暴涨十数倍或暴跌80%——90%的情况。面对如此腥风血雨的投机市场,股民要想在其中生存和获利,必须要具有能在实战中准确“抄底逃顶”的过人本领和“低买高卖”的实战技巧,否则难以成为股市中十分之一的获胜者。为此,针对沪深股市大盘暴涨暴跌的投机本性,掌握准确“抄底逃顶”的实战功夫,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准确“抄底逃顶”的实战本领呢?笔者受股市“相反理论”和王子“量学理论”的启发,认识到“量学理论”不仅仅是有关股市成交量“量柱”的学问,还应包括股市中所有概念的“定量”的学问,最常见的股市基本概念,如成交量、价格、时间周期、平均成本、获利比例、股市冷热程度的定量数据等等,都需要进行准确的“定量”。实战中通过使用这些定量数据,可以准确地表达和描述股市中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各种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诸多问题,从而使以前股市传统操作中存在的许多模糊的“艺术性”向股市操作精确的“科学性”转化。因而,“量学理论”将是通往掌握准确“抄底逃顶”实战本领的一种科学方法。

 以下笔者试将“相反理论”与“量学理论”结合,探索“股市冷热程度”的定量数据(股市成交量的另类表达方法),与沪深大盘指数中长期顶底的相关性关系,从中总结出用“股市冷热程度”的定量数据准确判断沪深大盘指数中长期顶底的绝招,使“有缘”看到本文的股友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实战中准确“抄底逃顶”的真功夫。

 

        二、相反理论的“数人头”操作法与股市的成功“抄底逃顶”

 

中国股市的早期,曾经流行一种“相反理论”,将其应用于股市,就出现了“数人头操作法”(或“报童买股法”等)。究其原理,它是根据中国传统“易经”的基本理论——“阴阳理论”中“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的阴阳转换规律,将其应用于股市而产生的一种寻找股市“顶”“底”拐点进行“抄底逃顶”的方法,也是针对股市中人性“恐惧”和“贪婪”的弱点而采用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实战操作。其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利用“股市冷热程度”进行反向操作:当股票交易大厅“人头攥动”场面火爆之时,就应卖出股票退出股市;而当股市“人迹稀少”场面清冷之时,则应入市买进股票。如此操作,就可在股市中做到“抄底逃顶”和“低买高卖”。此法曾经在各国及我国早期的股市实战中取得过成功,但此法中表示“股市冷热程度”的“人头攥动”或“人迹稀少”,尚无明确的定量判断标准,只能根据各地区和各人的经验进行大致的判断,操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要提高此法操作的精准性,必须找到较为准确的“数人头”的定量方法。

 而现今,股票操作使用电脑操盘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交易大厅已不再是股票买卖操作的唯一场所,交易大厅再难见到以前那种“人头攥动”的场面,使用“股市冷热程度”的“数人头法”显然已不太适用于现今股市的“抄底逃顶”操作。那么,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技的进步,有没有更好的判断“数人头”的方法和准确的“数人头”数据,来延续和发展这种相反理论的“数人头操作法”呢?经本人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可靠的方法,得出了肯定的答案,那就是采用“新股民数量增减”变化的实时有效数据,来替代过去“数人头”的模糊数据,使相反理论的“数人头操作法”重新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探索结果。

     究其原因,因为“新股民”是股市的生力军,是推动股市发展和上涨的有生力量。“股市冷热程度”是股市“人气”指标的具体体现,是股民对后市信心的表征,而“新股民”的增减数量更能体现股市“人气”的聚散程度和股民对股市后市信心的状况。现有的历史数据已经表明:新股民数量的增减变化与沪深大盘指数的涨跌有着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并可根据新股民数量增减变化的高低“拐点”,准确地预测和判断大盘指数中长期走势的“顶部”和“底部”。

    “新股民数量增减”的“人头数”变化,可用中证登记公司发布的“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来准确量化。本文采用“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来替代并准确量化新股民数量增减变化的“人头数”,同时采用上证指数(000001)代表沪深大盘,进行新股民数量增减“人头数”变化与沪深大盘指数涨跌走势关系的量化探索和研究。

 分析和研究方法:首先,绘出一定时期内的“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走势图”和相应时期的“上证指数周线走势图”,然后对照分析各个不同时段内二者相对应的相关性关系,从中总结和归纳出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增减变化与上证指数涨跌走势顶底的相关性的一般规律,也就是新股民“人头数”增减变化及重要“拐点”,与沪深大盘走势的相关性和重要顶底“拐点”的变化规律。

 

    三、2008年以来“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分析

                  

1、      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走势图(2008.1.7——2012.6.1)

 

2、      上证指数(000001)周线走势图(2008.1.7——2012.6.1)


 

     3、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走势与上证指数周线走势的相关性分析

      从以上2008.1.7——2012.6.1“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走势图”和“上证指数指数周线走势图”的对应关系看,就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走势与上证指数周线走势的中长期涨跌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对应关系。即每当“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数据低于一定数值后的见底回升之时,也就是上证指数指数走势中长期见底之期;而每当“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数据高于一定数值后的见顶回落之时,也就是上证指数指数走势中长期见顶之期。

      具体的见底与见顶情况,详看以下分析。为了使分析更简化和明了,以下有时将用每周“新人头数”代替“每周沪深新增股票账户数”。

【未完待续,因发帖字数限制。续见《一种准确判断股市中长期顶底的利器——“数新人头”法》(二)  和《一种准确判断股市中长期顶底的利器——“数新人头”法(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