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忻州人你对元好问了解多少(三)

 黑老赵 2012-10-15

忻州人你对元好问了解多少(三)

(2011-12-18 20:59:24) 作者:秀容遗风
 

忻州人你对元好问了解多少(三)

来源:忻州广播电视网  作者:摄生虎 刘丽青   

  公元1238年元太宗窝阔台十年,49岁的元好问才脱离了多年的羁系生涯。这期间他目睹了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感使他立志金亡不仕,但他却深切关注着金史的存亡。曾在1232年金哀宗离开京都时,元遗山希望用车马载九朝小本实录一起随行,以保存金朝史料。
 
 
终因兵马倥偬未能如愿。实录是后世修编前朝国史的重要依据,九朝实录自金太祖起,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王绍王、宣宗、金哀宗,共九朝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一旦丢失,数千载历史将灭绝。崔立兵变后,蒙古军进入京城大肆虐杀掠夺,元好问为金史存亡急如焚烧,十万火急中想起了蒙古军元帅张柔与自己同为毛家姑爷,原来张柔娶毛伯朋女为妻,元好问便冒险求其抢救金史,张柔听从了元好问的嘱咐,将金国九朝实录和秘府图书等重要文件转移到顺天府自己的家中,元好问得知后如释重负,即兴赋诗:

  国史经丧乱,

  天幸有所归。 .

  .....

  朝我何所营?

  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壹,

  欲得快吐之。

  在张柔的努力下,蒙古统治者同意元好问撰写“金史”的请求,此时他已脱离囚羁,虽然痛心国破家亡,不过能撰写《金史》,使金源一代史记传于后世,终使元好问感到欣慰。采访:元好问学会名誉会长

  姚奠中(山西大学教授)

  年纪大了到处奔走于山西、河北、河南。这几个地方到处奔走收集史料,把金代的史料充分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在他家里还建了个野史亭,存储了历史,后来写金史的时候就以他的资料为基础,所以在二十四史中特别是辽、金、元史里边,一般评价金史是最好的一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他(元好问)的基础上写的。他四处奔波,网罗散佚、访求故老,并选定次女阿严为助手。说起元好问次女阿严,还有一段被后人传颂的趣闻。阿严聪明伶俐,能诗善画,颇有才华。有一次大官员张平章上门求婚,元好问不满意又不好推辞,就让他去征求女儿阿严的意见。阿严当时正在修补屋顶,只见张平章信心十足,便吟了一首双关诗巧妙谢绝。

  补天手段暂施张,

  不许纤尘落画堂。

  寄语新来双燕子,

  移巢别处觅雕梁。

  这段故事成为文坛的佚闻趣事。

  就在元好问满怀激情前往修史时,在奸臣和小人的教唆下,蒙古统治者变卦了,元好问一生最大的愿望落空。无可奈何,元好问只好自己撰写了有关金史的著作《南冠录》,主要记录了河南元氏家族历史及“先朝杂事”,现存其《南冠录引》。他坚持“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国之史作,己所当任”。他构亭于家,名野史亭,为采集金朝历史往来于真定、东平、燕京、汴京等地,完成了《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和《中州集》等著作,为后人撰写金史、保存金代诗人史料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壬辰杂编》只是手稿,手稿中详细记载了壬辰年(公元1232年)以来几年的史事。《金源君臣言行录》为金史纪传,可惜没有全部完成。著名的《中州集》汇集了249位诗人的2259首诗,总计十卷,如实编录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零散诗文,内收录有契丹、女真及南宋人的诗,元好问不以地域、种族为限,认为它们都属于中原文化,故以中州为名,《中州集》成为后世研究金代文化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几部著作的完成元好问为其付出了艰辛,后人曾用“喋血”、“忍死”来形容元好问为金史存完所付出的辛劳。元好问为金史存亡,后半生颠沛流离,直至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六十八岁时在河北获鹿去世,是他的弟子和家人用车马将他的遗体运回山西忻州故乡。他的弟子郝经在《陵川集遗山先生墓铭》记载:“岁丁已秋九月四日,遗山先生卒于获鹿寓舍。十日讣至,经走常山三百里,已马舁归葬,爇文酹酒哭于画像之前而已。”《陵川集·获鹿新居哭元遗山》“......有书未绝笔,有传未卒业。灵柩已西州,壮心空北阙。”可怜一代宗师就这样走完了自己艰辛劳苦的一生。

  元好问一生奉献给人类的文学财富究竟有多少? 据考:现存作品,诗1380首,词380多首,曲十余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202篇,《中州集》十卷,《唐诗鼓吹》十卷,另有散佚著作《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一生亲历目睹了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自己也备受折磨,因此还创作了大量的丧乱诗、怀乡词。

  丧乱诗主要代表作有《岐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其诗文悲壮苍凉,无不体现诗人对故国论亡的痛惜和战乱带给百姓灾难的无奈之情。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采访:元好问学会秘书长狄宝心(忻州师范学院教授)

  他用民歌的题材用浅易的语言,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如《续小娘歌十首》雁雁相送何时来,人歌欲哭雁声哀。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后人把这类词评元好问是当代人民的歌手。

  他的怀乡诗从数量到文采在历代怀乡诗中是首屈一指。

  主要代表作有《家山归梦图三首》、《梦归》、《秋怀》等。

  如《家山归梦图》:

  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旧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缘,犹记骑驴掠社钱。

  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依新晴。

  游骑北来尘满城,月明空照汉家营。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片伤心画不成”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恨语,诗歌体现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悲愤和对故乡美好情景的留恋,也寓寄了国破家亡深刻的社会内涵。当时“归梦图”成诗后,被当朝著名文人赵秉文、杨云翼、赵元、刘昂霄等诸师贤友广为咏题,引起一时间的社会共鸣。

  由于先生的一生大都奔波在异地他乡,直至65岁时才有幸游览了离他故乡仅二百余里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并留下《五台杂咏十六首》: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其诗至今让人赞叹不已。元好问的著名代表作还有散曲名篇《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清丽淡雅略带伤感的词曲表现了诗人在没有战乱时节时的闲情逸致。先生一生爱酒、爱花,“把酒弄花”是他最惬意的事,特别是对杏花,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也许与他家乡是杏的故乡有关,他吟咏杏花的诗特别多。

  如:

  “杏花墙外一支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是太憨生。”

  “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

  却是梨花高一着,随宜梳洗尽风流。”

  “文杏堂前千树红,云舒霞卷涨春风。

  荒村此日肠堪断,回首梁园是梦中”......

  由此可见先生对杏花的无限钟情和通过杏花所寄托的无限期望。

  至今在元好问墓前的野史亭前,仍能看到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栽培的两株杏树,每到初春季节,两树杏花争芳斗艳,纷纷飘落的花瓣年复一年默默慰藉着千古作冥的元好问。

  这样一位性情高洁、超越世俗的历史文坛巨星怎么会在名节上有所争议呢?他在中国诗文史学上超越了当代名人,在我国知者却不多,这是为什么?(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