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项目比作飞机,那么园区就是承载项目的机场。 这一通俗的比喻揭示了园区的本质,就是发挥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园区经济,另一种是村村招商、遍地开花。发展到现在,也相应地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注重园区建设的地方,工业发达,产业聚集发展,城镇化水平高,生态环境搞得好;反之,村村招商办工厂、遍地开花的地方,多数是发展无序、污染严重、环保治理难度大,社会问题也比较多。 这一背景下,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和产业升级成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 事实也证明,如今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给肇庆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的活力和空间。 近年来,肇庆市围绕“集聚配套升级,打造专业产业转移园”的工作重点,狠抓工业园区配套建设,着力打造承接平台,中山(肇庆大旺)、中山大涌(怀集)、顺德龙江(德庆)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及广佛肇经济合作区集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设立于2007年的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树立“优惠不如优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修路后开发、先环保后建厂”等发展理念,于2008年8月竞得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08以来连续三年在全省产业转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是省经信委确定的省产业转移园“五大优秀园区”和“十大重点园区”之一。2012年1月经省批准园区面积由900公顷扩园至2082公顷。目前,园区的金属新材料产业特别是铝精加工行业已具备较高集聚发展程度,实现工业增加值近60亿元,税收约3亿元,建成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超300万元/亩,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超130万元/亩。 德庆县开发了面积近万亩的“一园三区”: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德庆县县城工业集约基地、悦城新型建材工业集约基地。其中,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广东省政府首批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800亩已基本开发完毕。园区投入2.88亿元实施“五通一平”;员工村生活区内设住宿、购物、娱乐、培训、健身等多功能场所,能容纳3000多员工居住;增设110千伏变电站,已落实征地、规划、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2010年在省级园区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荣获“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对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重大项目,提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优质服务。在企业设立县领导干部驻厂工作室,挂点领导每周至少抽出半天时间,蹲点工作室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投产和生产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 广佛肇经济合作区选址怀集后,着力发展资源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仓储等生产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旨在将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珠三角合作共建示范区、省际边界经济发展示范区。 园区的建设,促进了项目的落地,加速了产业的集聚,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看中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土地、交通优势和良好的政府配套服务,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帮别的企业贴牌生产到现在自主研发生产半钢子午线轮胎,预计到2013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人民币。 肇庆市宝信金属实业有限公司从一开始的接单式生产,到自主设计,再到如今跨行业生产。在其影响下,目前已经有20多家台资企业在大旺转移园投资。 在德庆,落户于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德庆雅昌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从去年底开始研制燃气用双卡压管道系统,在国内是第一家,目前已经研发成功,正进入商务运作阶段,预计明年全面投产可实现产值翻番。 在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怀集县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年产值可达30亿元,创税3亿元,可提供500人就业。届时,该公司不但将成为全国PVB膜片生产的龙头企业,还可以与日本积水、美国杜邦、美国首诺三大国际品牌公司媲美。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建设新厂区,有望年内成为肇庆市山区县首个上市公司。 截至今年6月,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引进产业转移企业311家,其中已投产154家,在建157家,投资总额736.93亿元。引进的产业转移项目新增税收4.17亿元,新增就业12107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