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学者眼中 的周昌谷

 江边风 2012-10-15
名家学者眼中 的周昌谷
所学既广 色色精到
2012-10-15
周昌谷早期创作的《黄宾虹先生像》,潘天寿看后给予很高评价,并用篆书为之题字。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浙江人物画创为新派,异军突起,其间面目独具,争为雄长者,三数人中,昌谷其一也。所作人物少女,媚而不俗,亦以本性流露,从不造作,故落笔自然,水与色互相交融,雍容腴美,非人所能及。间写花卉,明艳多姿。书法八大,纯用中锋,圆浑厚重,而奇纵过之。即偶作篆刻小玺,亦别饶异趣。旁擅指头画,远绍高铁岭,近学潘天老,运用自如,卓有成就,所学方面既广,多能善变,色色精到。时亦为艺术评论文字,总结经验,立论精辟,多所发明。此皆君夙所蓄积而然也,而为学不竟,未尽所用,惜哉。

——著名画家 陆俨少

寓于画作中的浓浓乡情

(周昌谷)虽然画的多是少数民族少女,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流露其间的雁荡山的灵气和温州人的精巧秀美。他也画草原儿女,一匹黑马,旁立一位红衣姑娘。画家内心是在抒发一种英雄气。有着英雄气的红衣姑娘,身份是少数民族的,而在脸庞之间,似乎也透露出些许温州人的秀美。周昌谷也画花卉、山水,作品多富新意。大概是离乡既久,思乡心切的缘故,他也直接画雁荡山,如《家山雪竹图》,表达了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画面上两根大毛竹,受雪压霜欺,身上挂满冰凌雪痕,斑斑驳驳,坚硬地在朔风中飕飕而立,分明流露着一股硬气。题款曰:“周昌谷忆写雁荡之冬”。读此画,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与潘天寿先生共同度过的那些辛酸的日子……画家早已于壮年逝去。他留给社会的是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他优秀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精神。我们从他的作品里,可以懂得周昌谷,可以理解到他与故土那种深深的联系。

——浙师大教授 王义淼

自创“蚓书”风格独具

书法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一项必修的基本功,所以昌谷先生那一代的画家大多注重在书法上狠下苦功。据悉昌谷先生下放绍兴柯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于翻掘泥土时常见蚯蚓因受惊而翻滚转动,其扭曲而富弹性的形体动态使他受到启发,并尝试运用到书法的结体与笔法上,因而被人戏称为“蚯蚓体”,昌谷先生也顺势自嘲地称为“蚓书”。经过不断的研习改进,“蚓书”渐臻完善,意趣之酣畅和风格之独特,令观者无不击掌激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吴永良

诗书画印“四全”

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画教学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不要“三绝”(诗、书、画)要“四全”(诗、书、画、印)。周昌谷先生是实践这一教学思想的杰出代表。周昌谷先生后期的艺术创作完全超越画种的界限——人物、花鸟、书法、山水莫不涉及,钟情适意,。以书法及题款来说,也完全不拘泥于书体之束缚,有时篆隶杂糅、有时隶草相伴,涉笔成趣,出神入化,令人叫绝………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张爱国

篆刻富有浓郁的诗意

昌谷先生的篆刻艺术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化古典、融书画、现自我”——作品从传统中来又不囿于斯,或在刀法表现上、或在字法变形中、或在章法探索里,抓住印艺之传统“内核”,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和体悟,尝试和探索篆刻创作的“新语汇”:以书入印,以画养印。昌谷先生的篆刻作品虽然总体数量不多,自我风格或应划归为创作期、实验期比较合理,但是他依然吸取了篆刻史上各种门类的精髓,掌握了“书为心画”、“使刀如笔”、“笔由意转”的篆刻精神,无匠气而具艺味,特别是那种富有诗意的浓郁的抒情氛围,实属难能可贵者。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沈乐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