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氏小儿四把气按摩法》

 蔡灸哥 2012-10-16

[转载]用双手为脊椎侧弯的宝宝们开启自愈之锁(之一)

 

                            作者:耿贺义

 

                       耿氏小儿四把气按摩法  

                         序言

   中医发展首当继承,继承总而分言之,一要师承尤其在技术操作上有些方法亲授临摹甚至手把手才能才能领悟其真髓。正如已故中医泰斗原中医局老局长吕炳奎所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学科。它又是一活文物,中医药学没有因为它的古老而在现今丧失治病的功能和极高的疗效,因为它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所致。说到文物,对文物保护有整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医药学。现今,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要对中医药进行创新,这将给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掉,这是个错误的路线。中医药学在现今,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只有继承、发扬和提高之路原因很简单,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如何去创新?”其二,熟读古籍经典,厚积薄发,由博返约,对每一项技术找对理论支持点,更进一步达到“知病之所以起,知病之所以治,知病之所以归”胸有成竹,方可心中明了

余经常谓同仁“要做大家,不要做专家”,做专家,一招鲜吃遍天,就一定范围内及当今所谓效益的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固然可观,然其背离了中医整体观的宗旨,把中医分成西医化的若干块而美其名曰“独创某某治疗方法”岂不知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已经记述在书上!如《黄帝内》中很多现今所谓创新,书中皆可参到;这好像茫茫人流中有一熟人你一眼就可认出,他人视而无睹一样罢了。书中所记看不懂是因为没有临床相参照,读不懂才需要有经验的老师作指导,故此师承之必须性显而易见。然古之大家无一不为专家亦!考文献所载,扁鹊在秦国即为小儿医一事可证大家之专家是相显益彰的。

小儿推拿(针灸)之法,发于古,而盛于明清,其属一门专科但与祖国医学其它各科是紧密联系的,治疗过程中,危重之侯往往推拿、针灸、药物并用其效果则更为突出。当今盛世,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因此,在学习中应互相参照,全面的掌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参照现代医学可取之方法,努力做到推、针、灸、药为次第,避免对婴幼儿童之惊食发热,滥用抗生素及激素降温的危害;儿科药物方剂先贤以备至,不再赘述。小儿推拿之术余寻古法、承父祖之技而又访师问友,摘其精要,取效而易行之方技撰而成册。余不揣芜陋,战战兢兢恳诚同仁斧而正之。

 

 

 

 

 

 

 

                                        第一章

                                   

                                    儿科范围和特点

 

一. 总体认识

  儿科学,中医婴幼科,小儿科等名称。儿科的保育、医疗、预防等为一体的科学,为历代诸多医家所重,因小儿其病只能靠医生诊断,小儿不能自述或述之不清,被视为最难之“哑科”。婴幼儿在疾病的机转方面,所着寒热虚实,变化迅速,为此,诊断尤为重要,处治法更要精准;发病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差异较大,从处方、手法、针法、灸法上都应以轻、柔、准、精、简为大法。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亦指出小儿与大人治方之区别“当以十四岁一下为小儿治,其十五岁以上者天葵已行。。。。。。则为大人治耳”亦即,性初熟期以前,属于儿科范围。

      婴幼童在生理上、病理上有他自己的特点,但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四诊八钢同样有着临床指导意义。如,望诊观色为儿科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发病方面,成人的五劳、六极七伤和性病等为婴幼童所没有或极少见,而婴幼童之食热、食惊、食抽、脐风、脐疮、水痘、惊风、疳积、夜啼、五迟、无软等为成人所不见;在疾病的原因上,婴幼童有先天病理因素,外感六淫及饮食所伤的特点。成人则比较复杂,更多的是七情所感,房室内损,三阴虚而外邪入。小儿发病不易察觉,发展迅速,但已经效治有较快趋于康复。因此,进一步整理和提高行之有效的简洁方法,让每个家庭能够掌握简易推拿,在小儿初病之时即予调理,做到“小恙小治,不得大病”治未病的理念行之与实际当中,普及每一位妈妈及婴儿护理参与者,使祖国之花朵,家国之希望如日之蓬勃,则为家庭之幸福,医者之慰藉也。(

 

二. 婴幼儿的特点

婴儿初生如萌生嫩芽,如青青初栽树苗,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机体柔弱,血气未充,脏腑未坚,稚阴稚阳,寒热虚实,惊食等稍微不慎即易发病等特点。再者,并受先天正气(即为免疫力的大小)多少不同,在同样的环境,

婴儿其发病表现亦有所不同等必须予以注意区别。

1. 生理特点。初生婴儿(初生后一个月之内);婴儿离开母体开始用鼻呼吸,吮乳开启自身的系统,维系供给,生命生长发育;其特征为骨气未充,颅囱未合,睡眠时间长,除吮乳以外几乎完全是睡眠时间,且神安息顺为无病象,睡时健康指证是(1).舌舔上腭,(2).小手舒展五指微曲(3)时有微动乃初生不附体不是病症更不是吓着。如果小儿初生不久即似看周围景物则为肝经变动指证。(4).每天有一定次数的哭啼使肺部活波气机畅利,则长大或成人之后肺病少发等好处。100天即三个月至一年乳婴期,如发育正常,则如歌瑶“四十天燕子声,三翻六坐,八爬爬,十二个月学扎扎”。

2. 变蒸之说

古人从实际经验中观察到一种情况,称之为“变蒸”认为是婴幼儿体格和智慧的增长的变化、蒸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以发热最为明显多见,往往数日自息。但每每觉其情志有异,古人认为这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变者,变其情志,发起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但已有不明显者。 

3. 病理特点

由于婴幼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稍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在外常为六淫侵袭,内为饮食所伤;对外界突然大声或强烈刺激而容易造成惊恐之病等。当今医学对惊吓往往忽视或重视不足。试想,成人气血充盈在毫无防备时突然受惊,尚且吓的心跳打扑通,何况婴幼儿机体柔弱,血气未充脏腑未坚,突然受外界“大声”等惊吓,使乳食、食物加惊,惊后加食互为影响,发而为惊热、惊食等。如《按摩经》所载“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之谓也。但肝经发病,要从肾治,兼治肝经,肝肾同源成人如是小儿亦然。至于受惊吓气血违逆,或年龄稍长因饮食不节以致泄泻日久,中气虚陷,而至发搐,发则无休止以致出现昏睡露睛则推拿针灸药物并用方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章

                        

                          1.饮食 保育 与调养

小儿出生之后,72四小时之内,要多次让小儿被动吮乳动作,吮乳越早越好,即便婴儿不会吮乳也要让婴儿唇吻与乳头接触,这样可以激发母乳通畅同时对婴儿大脑形成激发认知作用。另外,即便乳母初乳未下,最好不让稍大婴儿的母乳喂食,因为,母乳随着婴儿的成长不同时间段其养分含量不同,耿老经常告诫“初乳带着一副药,小儿离不了”,现在医学证明,初乳素有免疫之作用;可见,老人的经验是非常宝贵且是非常正确的。初生婴儿这样容易

 

婴儿的饮食营养的摄入,以人乳为最适宜,不宜过饥过饱,否则,都足以影响婴儿的健康发育。诚如耿老所言:“要得安,小儿三分饥和寒,温度如豆芽,寒热不能偏,尤其儿头部,寒点比热安,大人性情和,乳食胜糕点,火、气、累乳硬似砖,要想小儿不得病,护理饮食是大关,要在初生之日起,养成饮水之习”下面附我父亲手迹          [转载]《耿氏小儿四把气按摩法》------初稿部分

 

      

2.  随时增减衣服,调节温适宜

婴幼儿阴阳稚嫩,肌肤柔弱,气血未充,过寒过热均会引发疾病,故小儿衣服室内外出必须随时增减。否则,衣少则易感冒风寒,衣多则汗出伤阴,过热引起的疾病则较难调治。巢氏《诸病源候论》中说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不可春夏卒减其衣,令中风寒,又当消息,无令汗出,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之。”婴幼儿衣服以柔软轻松纯天然棉布为佳。另有《小儿病源方论》之 一要暖背,二要暖腹,三要暖足膝,四要凉头;(1)背不暖易受风寒,风寒伤于肺俞(即膀胱经第一行和第二行)继而发热恶寒喘咳呕吐等症。(2)腹不暖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泄泻,呕吐泄泻,若急性发作还会引起脱水的严重情况;(3)足膝不暖引起伤风寒泄,因为足为阳明胃经所主,而腰膝属肾,足膝受冷脾肾为寒邪所伤,继而发生寒泄诸症。(4)凉头而暖足,足底心为肾经之井穴涌泉,又肾属水故可暖而不可寒;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灼热则髓溢汗泄,易发生目疾头疮,甚至,颅解颅填等症。这些保育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并用于实际当中

 

4起居 、 游息,结合婴幼儿的身体状况

   婴儿自出生,每个小儿的先天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起居游息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顺序。

首先,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不同睡眠时间也有不同的改变。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就越长,大抵三个月内18~20个小时为宜,三个月至六个月16小时左右;六个月至一周岁以至三岁14~12个小时左右;三岁至童期不少于10小时。按时安睡是健康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居室尽量选择阳光充裕,透气好空气新鲜的向阳处,这对婴幼儿童成长发育身体健康大有好处。《诸病源候论》提到“宜时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紧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对于体弱多病的小儿数见日光尤为重要。戏,肢体动作和语言对婴儿尤为重要,三岁之内多和婴儿说话是锻炼语言发达的关键时期;适当的游息运动,可以助长正常发育增进健康,舒展筋骨提携精神,令小儿朝气蓬勃,身心得到同步发展。同时注意周围环境,是否适宜。避免出现大惊恐,引起意外;另外,教于戏嘻之中,以图片玩具、儿歌朗诵等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章    诊断的基础本要点

 

   婴幼儿的病证诊断,虽然是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人员则需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诊断方法,结合小儿特有的病症特征全面分析辩证;但对于非专业人员(乳母、月嫂、幼儿园小儿护理人员等)。只要能多观察,抓住要点对常见病的诊断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因小儿叫扰、不配合等,故以望诊为主,结合抚摸头发、握手心、脚心,三关纹的变化则大部分常见病可与确诊之。

一. 望面色,摸毛发

初诊小儿,要边戏哄边抚摸头发。能抱一下小儿尽量抱一下,同时完成望面色,用掌心抚摸头发及拉手等一系列动作,这样可以是小儿无畏惧增加感情,减少哭闹,为治疗做好充分准备,然后确定治疗方案,施以推拿等治疗方法。

二. 望形体,察动作

对于稍大儿童,可以望其形态,察其动作,辨别虚实。主要以小儿的精神、表情、动作反应的快慢等综合观察。如,神态乏而静为寒,神越面红目睁为热;目无神动则呻吟为虚;目光转动快,哭则身张肢摇为实;《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又如,“形体壮盛多实,形赢肌瘦多虚,筋骨坚实多实,柔弱疲惫多虛,肌肤明润,头发致密的多实,枯槁无华而稀疏的多虚;消化不良则头发成束,发现头发成束的情况,为食方法不当,多数因乳食之后即时喂水,或水与乳食同进引起;至于,颅门(头囟门)日久未合,多属先天不足,治宜鹿茸粉久服必效。大凡形体壮实,不易感病,感而易治;形体虚赢易感病邪,感病则需缓治。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说:“形气实者,此秉气有余..无病易养;形气虚者……多病难养。”[转载]《耿氏小儿四把气按摩法》------初稿部分

 

三. 观九窍,知病根。

   小儿病多因惊吓脾胃而起,而“脾不运则九窍不利”,故察九窍当结合脾胃为第要诀;九窍包括:1.眼目肌肉轮(即眼胞);2。鼻内外部。3。口舌、喉及唇吻、4。耳及耳轮、耳坠的颜色变化和饱满与否;5前后二阴,后因紧收不坠,前阴紧致不纵为顺不病;反之,必有病变之兆也。

 

四. 察指纹,儿特诊

   察指纹为三岁至八岁小儿特有之诊断依据之一。为什么独有小儿有此纹可显病变于此作诊呢?余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之故也;又食指为手阳明经之之根,小儿病多连于脾胃,“阳明主胃,大富于谷气”;又如《幼幼集成》所言:“此纹与太渊之脉相同,凡有外邪,太渊脉浮此纹亦浮”;至于纹过三关称透关射甲病危,是病邪侵袭入根之故也。

   指纹是近虎口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身体康健此纹隐隐不显,且在风关之内近虎口端略显红黄之色。若发生疾病则指纹的形态、颜色就随之改变;查看方法:在向阳明快处,用左手指小儿左手手指,右手拇指或食指从命关轻轻向内推,以促进气血流畅,使指纹易见便于察看,再根据浮沉、部位、颜色协助与诊断。   视浮沉,分表里----初受外邪,指纹浮,病在表;指纹沉,病邪在里。

红色淡,虚实看----纹浮红,外邪初犯,病在肌表;症见中气怯弱,营卫不充,属虚寒症型;若纹深红或紫暗,则为邪热瘀滞;纹青色紫主惊、主痛、主抽蓄;紫黑为危侯。

淡滞判虚实,三关测轻重-----淡,是指纹色淡,总属虚证;如:淡红属虚寒,色淡而青,为体虚有风淡紫乃虚中有热,并结合肌肤、唇舌肌肤光白,唇色淡与指纹色同,则无论新久之病皆为虚证。

                     ------滞,指纹涩滞,推之若现流动不畅之象亦属虚证;如病邪遏阻营卫的运行,因由风热、食滞、加惊加食,交互搏结所致统属实证。

  三部分别:1.纹显风关,病邪初入;2..纹显气关,病邪方盛3.纹显命关,病重之象;如指纹直射指甲,名透关射甲,多属危侯。

五. 闻诊问诊不可缺,切诊施治细衡量

  患儿初诊,闻诊在先,听小儿啼哭、咳嗽、呼吸、语言等;如小儿食积,近身会从口气、汗浸等闻到食积酸腐之气。

   啼哭辨病,原因较多,如哭声洪亮并有泪出,一日数次,无其它病状,属于正常且发育之必要。因为,可使肺活量得到锻炼,长大少得呼吸系统之疾;若因饥饿而哭,得乳即止;如若哭声高尖,哄抱哭仍不停,甚或拒乳,则因腹痛或惊而起。疳积哭声多慢而呻吟且有疳积之症形;咽喉痛之哭多呼吸不利且声音嘶哑,总之,以清凉和顺之声为顺,哭而无泪声音细弱或尖锐为逆。较大小儿听其咿语之声,沉弱属虚;声洪且燥属实;重浊之声为湿,声音哑咳痰声者为风痰伏火;至于外感则比较容易确诊,辩因寒因热施治即可。问诊应详细患儿发病之时间,环境因素;喂食睡眠,二便、服药、病史及预防疫苗接种等情况;以作全面对照使诊万无一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