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悬念:中国国籍的学者何时可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昵称535749 2012-10-16
作者:翟华

中国国籍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过了,现在文学奖也拿到了,下一个悬念是:我们这儿何时有人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对这个问题,正好看到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放在一起看,很有趣。 

第一位学者是台湾大学教授黄光国,他上周五在重庆举行的2012两岸三地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牛顿与爱因斯坦:科学研究的两种典范》的演讲(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385.shtm)。演讲中,当有观众提到乔布斯大学没毕业就能获得如此成就,并问到创新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还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时,黄光国说:“虽然他大学没毕业,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西方整个文明是内生的,中国的现代化文明是外来的。西方文艺复兴后400年才有了今天文明的精华,我们学习西方文明的精华,台湾花了60年,内陆花了30年。”然后,黄教授话锋一转,说道:“未来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也一样,它不是从中国文化内生,从中国文化内生不出来创新人才。今年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很了不起,但是我们自己创造出诺贝尔科学奖还早得很。中国人拿诺贝尔奖的都是在外国长大受教育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由上往下,通过整个教育体系往下贯彻的。” 

另一位学者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Franz Messerli博士。他在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一篇文章(http://www./doi/full/10.1056/NEJMon1211064),题目是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认为吃巧克力与得诺贝尔奖有关,一个国家消耗的巧克力越多,该国人均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便越多。瑞士、瑞典和丹麦的巧克力消费量分列前三,而美国排行居中。若美国想多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每年需多摄入1.25亿公斤可可。而瑞士人的人均摄入可可量每年高达3.4千克。Franz Messerli博士想出这个研究时,他正在尼泊尔的一家酒店里,当时他正无所事事,恰巧又看到了一篇研究可可和葡萄酒中的类黄酮与认知能力之间联系的文章,于是便开始了巧克力与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他选取了维基百科上人均产生诺贝尔奖得主数量排名前23位的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这23个国家巧克力的摄入量,最后得出了该结论。

[转载]下一个悬念:中国国籍的学者何时可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所以,如果我们无法也无意改变教育体制的话,那么可以尝试把酒文化改为巧克力文化,多吃点巧克力,增加我们这儿的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