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名山 山西丘云山

 八王书屋 2012-10-17

天下名山  山西丘云山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南50公里处的关王庙乡大河村和坂尔上村境内有一处名扬远近的旅游胜地——云丘山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史上曾有“河汾第一名胜”的盛誉。这里又是道教圣地,素有“南有武当、北有云丘”之称。
 
 
 
 
 
 
 
      云丘山位于临汾市乡宁县境内,地处吕梁山南端,西临黄河,东近汾河,南面晋南盆地,海拔1629米,景区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云丘山以人文、自然景观双绝著称,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丘山呈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山异峰连绵不绝,形成了神塔叠翠、云海藏龟、绝顶晴岚等50余处自然景观,景色神奇秀丽,与武当山齐名,素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盛誉。 尽管景观奇绝,但长久以来,云丘山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乡宁县煤炭企业家张连水投资开发云丘山  风景旅游区。
 
    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海拔最高处玉皇顶1629米,相对海拔近千米,是晋西南的最高巅峰。上古时云丘山亦被称为昆仑,曾是羲和观天测时的地方;春秋战国时庄子笔下写到了姑射山,云丘山当属姑射山的最高山峦。景区内峰峦叠嶂,乔灌丛生,淫羊藿、威灵仙、穿地龙、五味子、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随处可见,还有矮牡丹、野大豆、翅果油树等珍稀植物;山泉流淌,鸟鸣兽藏,金钱豹、褐马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有出没;更有奇特的是这里还有罕见的反季节冰洞和男女生殖器的象形山体。最为引人入胜的还不是这些,是攀登云丘山没有丝毫的压抑感,从下至上都行走在高高的山脊上,回首一览众山小。尤其是到了玉皇顶,俯瞰身后走来的路径,竟然是一条巨龙,顿生乘龙腾飞的豪爽感兴!

  云丘山的道教建筑很多,有五龙宫、八宝宫、玉皇顶、祖师顶、玉莲洞等大小庙宇十余座,有  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悬空阶梯、崖壁栈道和稀有的古人活动遗址;还有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名间流传的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
  人们常说,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在我看来,还得加上一句“云丘天下美”。云丘,说的是位于山西乡宁县的云丘山。

  云丘山的美首推自然美。《乡宁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枫丹染,冬松傲霜,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这里风光如画,风光胜过画卷。的确,从山麓起步,拾级攀援,一步一景,步步登高,直至山顶,可以说满目皆是新异的景观。云丘山雄姿亦当可叹。转过一个山头,刚看见一天门,眼前就豁然开朗。回望周边,两旁有山,山在远处;山上有树,树在低处,真个是一览众山小。若登上玉皇顶,更不得了了。只见所有山头峰巅,都矮小成了脚下的弹丸卵石,平日游逛高天的云团这会儿就在身边,伸出手去便可以撕一片过来擦一擦脸颊的汗珠。也许就在擦汗的当口,回头一望,那奇妙的景物出现了。一条龙,一条巨龙跃然眼前。而这条龙就是你一路攀登而来的山脊,龙头无疑就是这至高无上的玉皇顶!山脊蜿蜒着,盘旋着,凌空而来,周边的云雾缭绕得它时隐时现,顿时就明白了腾云驾雾一词的来历。原来,这一路登攀就是乘龙而上啊!

  再说那蜿蜒成巨龙的山脊,居然隐藏着一座名为玉莲洞的庙宇。站在山脚下仰望,只能看见万丈绝壁,怎么也不会想到紧贴绝壁会有庙宇。而且,这庙宇建在绝壁微微闪进的凹洼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即使没有屋顶也可以风雨不动安如磐。古往今来,一代一代的道士就居住在这云深之处的美妙风光里。
 
 
 
 
 
 
 一柱峰
 
 
 
 一柱峰
 
 云丘山八宝宫
 
 
 
 
 
 
云丘山中和文化节
 
  据说,上古时羲和在此观天测时,确定了日月轮回的古老历法;玄武大帝居此修行,终成正果,成为天神,并受元始天尊指令镇守北国。更为神秘的是,每年云丘山都逢庙会,也是在举办中和节。这个起始于唐代的节日在他地早就绝迹了,而云丘山却一脉相承,传续至今。而且,这个节日还是未婚男女相亲的日子,届时男子手持鞭杆,女子手提花篮,演绎着原始古老的爱情婚俗。这个稀有的中和节,2009年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地”。雄奇的自然风光,丰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民间传说,使云丘山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八宝宫、祖师顶、三重天门、塔尔坡古村、神仙峪;次日,乘坐景区大巴到达康家坪停车场,沿景区圣母崖、崖壁栈道、一线天、土地庙一线,登临景区海拔最高处玉皇顶。
 
云丘山古村落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古村镇保护专家阮仪三等一行6人赴临汾考察了云丘山景区及乡宁县古村落。专家们一行冒着酷暑先后考察了散落于云丘山景区之内的塔尔坡、康家坪、后庄、下川、鹿凹囿、安汾等古村落。专家们认为:这些风格各异、保存着原始生态的古村落、古窑洞在山西来说比较罕见,具有一定的文化史学价值,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要突出其原始性、生态性和特色性,要把村落的开发与云丘山大景区的建设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云丘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也要坚持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科学路子,把云丘山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民居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自然文化旅游保护区。

 
云丘山黄金峪
 
  黄金峪是马壁峪南端的一大支流,是云丘山脉中的一座主山脉。它是丁石与坂尔上两村之间的一条东西小河,与马壁峪呈丁字形。东西总长约十五公里,南北纵横也有十公里之多,总面积达十五平方公里至多不少。

 
  峪里边含有自然村六个:前庄、后庄、前金甲岭、后金甲岭、新庄和红坡。随着社会的发展,后面四个村子交通不便,现已搬迁完毕,就剩前庄、后庄约三百余人。

  从黄金峪各沟各凹开田到顶,修地满沟。我估计在过去战乱年代,山下广大难民,为了躲避战乱之灾,都逃到黄金峪。从住人的村落上看,当时的暂住人口不下千人。仅红坡一个村当时就有三百来口人,要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地呢?

  黄金峪共有八个石岸,用沟的笔画和八相乘五十六条沟;用岭的笔画和八相乘六十四道岭。每一条沟都有它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道岭都有它耐人寻味的传说,每一个凹都有它历史的见证与烙印,每个岸都有它神奇的色彩。现在我就按它的前后顺序一一道来。

圪台岭与冯儿岭

  黄金峪口北有圪台岭,南有冯儿岭,这好比是黄金峪两扇敞开的福字门。圪台岭是黄金峪的北扇门。从我的记忆中,当时圪台岭松柏常青,郁郁葱葱,山脉整齐,土地肥沃。正岭上面有一块四五亩地的宝地,当你站到那块地方的时候,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背靠松柏青山,南望龙王长岭,左边马首山收入眼底,右边祖师顶尽在眼前,站在这儿一切烦恼荡然无存....

  冯儿岭是黄金峪的南扇门。冯儿岭顶端长有二百米,宽约六十来米,属长方形体。四面石头林立,槲木茂盛。唯有当中约六十来米平方的地方,全是沃土,像是个元宝形。据说坂尔上村冯家的先人们早在明朝时期,把这儿成为他们家的坟茔。相传风水极好,后辈人鼎兴旺,聪明能干,曾出过五个诸侯。坂尔上村委前边的地里立石碑的坟茔,我想也就是他们的后人了。能立下如此精致高级的石碑,不是一般家庭能办到的,我记得石碑前面还有一对石旗杆。可见他们的家庭在当时也是辉煌马壁峪,红遍乡宁南大门。

卧牛沟与圣母缝

  卧牛沟离黄金峪口大约有六百来米,是靠峪南边的一个小沟。为什么叫卧牛沟,我无从考察,可能从地形地貌上看,象是一头健壮的黄牛,头向东,尾朝西,俯卧在整个山卯中。

  山沟内老百姓耕种的地田,与大寨田相似,整整齐齐地,一层比一层高地排列在沟内。卧牛沟虽然没有古老的传说,没有动听的故事,但站在卧牛沟的地边,去看对面的山崖,可是大有文章所在。

  卧牛沟的对面,是一付天生的,比历史有名的画家齐白石画的名画还要强几百倍的天然人生哲理图。这副美人图从东到西,从上到下大约有二千平方米以上。整个美人图由笔直的石崖组成。石缝里的松柏树、槲子树象点缀在银河里的星星一样耀眼。偶尔有喜鹊的窝巢、老雕的窝,垒在树叉上、石缝间。而它们自由自在的在这副图上飞来叫去,这副图画的精美之处是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给镶嵌在这块石崖之上。

  它有老婆婆缝(女人生殖器)、媳妇缝、女儿缝、布酒窝(肚脐)、福娃(男姓生殖器)。整个版图的排列是整齐有序,大小明细。女儿缝在最前边的山崖边。站在下面用目测的话,长约四米,宽约两米。由于年长日久,她的顶端长了一群槲子树和柏树。这也正好迎合了一个少女的羞涩之心。微风稍吹,时隐时现。象一个逗人的小白兔一样,时而跳到眼前,时而射到草丛。使人既想看个真切,又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她的形状就象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样,体面着细腻且含有青春活力的自然美。

  媳妇缝距离女儿缝有一百多米,比起女儿缝,媳妇缝要大的多。顾名思义,媳妇的缝大也就不言而语心领神会了。缝长大约六米,宽约三米,看上去既具青春活力的,又有感人魅力。她生得很整齐,石头周围没有裂缝,好像是一个完整的、紧凑的瑕玉,也体现出一个中年妇女的隐蔽性。

  紧靠媳妇缝的是布酒窝。它生得出奇的圆,象是一个大铁锅,当然要比铁锅大多倍。它的直径估计在五米以上。距离布酒窝的右下方,是福娃,看福娃的地方要选择在下边河里,它的直径大约在六米以上,高度在十二米以上,顶部还生有石板盖,和男性生殖器的包头有点相似,它的根部生有松柏等树,整个情景能把福娃刻画的惟妙惟肖。

  老婆婆缝是这张图画的最末端,长约十二米,宽约六米,平放到地面,里边装一百来人绰绰有余。从整个外形上看,它周围的石块松散欲坠,苍穷无力,颜色显得枯老发黄,苍白衰竭,就象一个老太婆,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红尘。缺乏了少女的羞涩和中年妇女的隐蔽,就赤裸裸,不加任何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小南凹和东旮旯

  小南凹紧挨卧牛沟,在前庄村庄的对面。凹不深,传说当年南蛮子(我们这儿的人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我想当年南方人由于文化水平高,对地理结构研究得比较透彻,再做些对北方人不利的事,所以北方人用这个贬义词来称谓南方人为蛮子)在北方盗宝时,发现黄金峪这一带是出人才的地方,要么还会出皇帝之类的人物。所以南蛮子操心不善,就找来石匠在小南凹的顶部的一道岭上(据说这是黄金峪的龙脉岭),凿口断脉。但是很奇怪,第一天凿下去后,第二天早晨一看又长起来,第二天凿下去,第三天又长起来,数日都如此。后来南蛮子火了,就花钱雇了很多人,人不歇脚,马不停蹄的干了三天三夜,而且他还念了三天的咒语,这下龙脉岭元气大伤,以后凿下去的这个豁口再也没有长起来。因此黄金峪的皇帝大臣也没有出过一个,是否对这有关,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当年凿豁石上留下的痕迹现在依然存在。

  前几年前庄有些村民反映小南凹也有和塔尔坡相似的冰洞,我们一行十来人上去看了一次,有冰洞但是冷劲不够,并且冷得范围很小,将来一旦开发形不成气侯,以我分析,那儿是一片乱石滩,石滩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在若干年前此地有大的地震,山摇地晃,石崖上石头滚下来,就形成一片大石滩。大石滩里边必有空隙,它的深度有了之后,热天肯定能生出冷气,冬天能发出热气,这和深井是一个原理吧。

  就在小南凹看冰洞的那天,在休息时,我突然发现对面山上,也就是前庄村的南上方,紧靠老婆婆缝的后边,有一个沟,它叫东旮旯。旮旯字典解释指偏僻的地方,我想古代人起地名的人都含蓄得很,巧妙得很。整个东旮旯,好象是一个美女仰坐的姿势,两条大腿毫无遮掩地微微上翘,胸部、头部都很明显,当时我和一个同行者开玩笑说:"东旮旯的山形象一个女子要做爱的姿势,她在挑逗男人向她撒野,向她冲刺。"但现在我也不敢肯定,要是一个真山神端坐在此,那我胡言滥语,岂不是小命呜呼,自找麻烦。安哉,乐哉!原谅我,等专家鉴定之后,方才能用笔头刻划一番。

龙王庙与前庄村

  紧靠东旮旯往后,就是前庄村民居住的地方。他们住的大部分是紧靠山根打下的土窑,也有部分石窑和木材房。他们的窑顶上长着总有千年以上的槲子树稍夹有松柏树。粗的一人合包不拢,它那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形象,反映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艰辛。别的地方的柴可以随便砍,但村子上边的柴,村民自觉地形成一条规矩,谁也不去砍。我想是为了防止村子上边数十丈高的石崖上,假如有飞石下来,那片森林无形地成了村庄的保护伞。

  前庄村共有人口一百四十来口,分为赵、范、张、肖、陈五大家庭。前庄村历史悠久,人材辈出,虽然没有出过比较有名的大人物,但在我们云丘山能首屈一指的人还不少。前庄人的共同特点,脑瓜灵活反映快,能说会道,而且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现在能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传全体讲述下来的人比比皆是。要不是南蛮子在此捣乱破坏风水的话,说不定前庄村还会出象样的人才。

 
  范志坚老先生就是前庄村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毕业于新绛中学,一生喜欢写毛笔字,吃饭闲余时间都要在地上划它几下。在当时家家过年的对联、丧白喜事的对联都是他自编自写。字写得刚劲有力,正草合理;对联编得工整压韵,平仄得当。他的记忆力特好,对《论语》、《三字经》到老年的时候还能背如流水,出口利落。他对丧白喜事的礼节程序精通无比,既继承又发展,埋人站礼,腔调圆滑,抑扬好听。对天文地理、算卦打卜、测字观面、看日子定坟无不精通,在云丘山他是一位值得人们尊重的知识人。

 
  龙王庙位于前庄村村南坡儿上的一块平地,龙王庙座西向东,虽然占地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但庙小神多,庙修的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庙里共有四位神像,它们是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各个张牙舞爪,活灵活现,两边各一个僮子(伺侯龙王的仆人)站立身旁。小庙的两角柱绣着两个不同的红龙和黑龙,绣工精湛,塑技高超。这座庙主要是用于老百姓祈求龙王,保全年五谷丰登,佑百姓平安富裕。每当大旱之年,全村男女老少,跪拜龙王庙前,焚香祈祷,遮眼摸水碗。只要老百姓有祈求,不到三五天,老天必然打雷下雨,以沐禾苗,以抚民安。但经文革后庙也拆了,神是否走,无人可知,但前庄人在心里边对龙王庙的怀念,对龙王的灵验还是赞口不绝,心服口服。

 
大南沟与石窑崖

  一路走来,就到了前庄村后的四大沟之一大南沟。大南沟沟深三千米,沟宽一千余米。它的顶端就和玉皇顶相接壤。虽然这条沟没有过多的传说与故事,但这沟却是前庄及方圆百姓赖以生存的大沟。

  沟的对面是一面象刀割的石崖,高有一百多米,气势雄伟,造形磅礴。凡到过此处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对这样天生的石崖发生一些感叹,好高呀!好齐呀!好雄呀!好奇呀!这真是大自然施舍给我们人间的美!

  传说在这高崖上是南蛮子盗宝的前洞门,当地流传的一句盗宝的口诀:打开前大门,蜜拉一千斤。实际就是那半崖上有个小洞,洞里住着许多蜜蜂,到了采蜜的季节,里边的蜜满了,自然地往溢。到底洞有多大有多深,蜜有多少,那都是个未知数。因为是悬崖峭壁,上边下不来,下边上不去,那就只有凭想象罢了。

关女庙与后庄村

  后庄村共有八十来口人,主要有张、肖、陈、李五大家族组成。村子四面环山,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伟。住在这山旮旯,真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真是有知识、有文化人的修道养身之地。

  后庄村一个最奇之处就是一天见两次太阳,这是很多村庄没有的自然规律。

  人常说富到深山有远亲,穷到街头无人问。后庄虽地处偏僻,但深山凤凰,原来的老书记肖根明,现任的村书记张连生都在该村。老书记肖根明胆识过人,工作魄力大,在他任职期间,坂尔上村委样样工作走在前。张连生接任后,坂尔上村支部连年获得县级、市级的红旗支部。他们的政绩有目共睹,将永远载入坂尔上村委的历史史册。这跟后庄村的风水龙脉是否有关?可待!可查!

  关女庙位于后庄村东边大槐树下,它的历史也无从考究。反正老年人从记事到现在,他们村就供献的关圣老母,村里人有什么七灾八难就到庙前祷告,谁家生的小孩身体欠佳,就把小孩认到关女老母跟前。年年正月十五,全村人都要到庙前打着花鼓,放着焰火,跪拜祈祷,望关女老母保佑各家平安幸福,子女健康成长。

 
柴家沟与上南沟

  上南沟是紧靠后庄村的一条沟,它和黄金峪第一条大沟--柴家沟相对,上南沟在北,柴家沟在南。传说上南沟石崖顶端有一宝洞,洞里住着金牛金车和存放着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南蛮子到北方后,他的眼光敏锐,嗅觉灵巧,就知道哪儿是风水宝地。凡是风水宝地就给盖个庙或者搞个什么镇物,以便压断北方的龙脉。这都是历史的传说,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但从现在盖庙宇,修学校的地方来看,大凡都是好地方:左青龙,右白虎,背后大山靠着秀,眼前长河流不尽,脑后山连山不断。

  南蛮子经过访问后,发现此洞有金牛金车,而且还有当年在黄金峪画满金子银子被神仙收回也存放此洞,但要想把它弄出来,必须把它开洞的口诀弄到手。南蛮子这时就想,在他经过寺儿庙的时候,就见庙的神台上放着一尊香炉,香炉上面刻着这么一句话:前七里,后七里,金香炉在七里。

  南蛮子绞尽脑汁想着,这前七里就是坂尔上村,这后七里就是前靳家岭村,他就先跑到后七里前靳家岭村寻找开洞口诀,结果一无所获。当要离开此村的时候,站在村子中往前一望,五岭逶迄岭岭腾,千沟磅礴凹凹走,真是一番好风水。就在坂尔上村上边山顶一带,紫云潦绕,红光普照。这么好的风水龙脉,云丘山坂尔上村必将要卧龙盘虎,人才辈出。随手就拿出腰中之箭,箭离弦,一箭射向坂尔上村的北南沟顶,一箭下去成了一个大豁。很快豁又长平,反复射,反复长,南蛮子暗想这里边肯定有蹊跷,说不定坂尔上山顶有长山草。

  因此他就又到前七里的坂尔上去考察,到了坂尔上正好碰见一村妇在洗衣服,南蛮子口干舌燥,想借水解渴,但村妇对南蛮子就没有好气,故意把脚伸进清水桶连洗补袜子带洗脚,洗完后说南蛮子,要想知道你所需要的东西,就先尝尝这洗脚水。这南蛮子求宝心切,就大口大口得喝下去。村妇见南蛮子喝了洗脚水,也不想失言,就说:"头是方,脚是方,浑身是方,长青藤。"

  南蛮子在村里转悠着想此话是啥意思。猛抬头看见坂尔上村山顶有一方山,这一方山生的奇巧,四棱见线,似皇帝的御印状。南蛮子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去,只见有一块高约十五米,宽约五米的整整齐齐的方石头上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草。他二话没说拔下青草就走。他知道这就是顶山草,有它就能把山顶住,有它坂尔上村的龙脉岭就射不下去。得到此草后,南蛮子再一箭射下,北南沟就成了一个大豁,至今大豁尚在。老人们传言坂尔上村假如有干大事的人一般都是半途而废,据说与这个大豁有关。

  南蛮子取得初步胜利后,又得寸进尺。当时正值夏收季节,家家户户在麦场碾麦,这南蛮子又问这一村妇:"你们碾的这是啥?",村妇睹气回答:"是谷子。",又问:"这谷子一穗有多少粒?",老妇想说得少了他不信,就往多得说,"有一万"。南蛮子想:这明明是麦子,她为啥要说成谷子?这回就直截了当地问:"这麦子一穗有多少粒?",老妇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一千"。答着无意,听着有心,南蛮子掐指一算,细一分析,这大概就是开洞的口诀了。心想这谷子和小麦都是碌碡(liu zhou)碾出来的,这碌碡大概就是开洞门的钥匙。说着就扛着碌碡,拿着顶山草向后庄的上南沟走去。

  到了洞口先用碌碡把洞口碰了三下,洞门忽然打开了,他连忙把那株顶山草顶在洞口,然后就开始念口诀:"打开前洞门,蜜拉一千斤,打开后洞门,有万年的秆草(谷秆草)千年的麦秸(jian,土语),金牛金车(cha)出吃来。"南蛮子连念三遍后,只听得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出来,南蛮子求财心切,刚看到金牛的头,就一个箭步窜上去,抓住了一只牛角,使出浑身的劲往前搬。金牛觉得不好,急忙往里退,慌乱之间,南蛮子把金牛的一只角给搬掉了,南蛮子一失脚从高崖上摔下来一命呜呼。

  金牛金车退回去后,洞门咣啷一声紧闭了,那株顶山草和开门的钥匙碌碡被关进洞里。从此金牛失去了一只角,不管你怎么念口诀,始终再也没有出来过。牛角掉到山下后,变成无数财树,那财树自生自长,象一片树林子,不要人管理,长得郁郁葱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柴家沟是黄金峪之内最大的一条沟,是沟中之王。前后有五千多米,里边有许多沟沟叉叉,最出名是要数闫王殿、好人崖、黄家岸、桐儿凹、通天溜、猫儿洞。

  从开始进沟一千米左右,就是闫王殿。闫王殿森严壁垒,崖高数十丈,而且有倾倒之势,人到里边后,往上望只能看到一线天,石崖有一种欲要倒塌,把人压到里边的感觉。越是天热的时候,就越觉得毛骨悚然,头皮紧崩,心跳加快,象被小鬼拴住魂一样。

  再往后千米左右,就到了好人崖。好人崖高约有五百来米,崖从上到下象用刀子切豆腐齐刷刷的。传说古代有位樵夫在崖上面砍柴,一不小心就从高崖上摔下来,但是摔下来后,此人完好无伤,原来是有山神保佑,此人摔在一架山葡萄架上,从此这个石崖就叫好人崖。

  再往后走就是猫儿洞,此洞最大特点就象一只猫,猫头猫尾活灵活现,就象有人装饰过一样。

  黄家岸在柴家沟的最里端,黄家岸是自然形成的,高约八十余米,宽有五十余米,和塔尔坡的玉帘洞可以媲美。古代黄家人就住在岸里,劳务耕作,悠然自得。为了居住安全,在岸边打了一条石坝,石坝的东南边留一小门。纵然有外来侵略者或野兽之类,它都有很强的防御能力,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岸里边有房屋,有土坑,有供神的地方。现在已不住人,成为当地人圈养牛的好场所。

  传说古代黄家人住的时候,平常安然无恙。忽然有一天夜里,门外有叫门声,黄主人开门后,但人鬼皆无踪影,一连好几夜都是如此。到了第二天春和日暖,好象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到天黑又是如此。主人家一生气,把他的斧头磨得铮亮,准备在晚上要跟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决一雌雄。

  到了晚上叫门声又来了,主人家一下子把门打开,一个箭步窜出门外,抡起磨快的斧头一阵子乱砍,但砍下去之后,斧头不翼而飞。到了第二天,黄主人在门口怎么也找不着自己的斧头,忽然发现地下有血迹,他就顺着血迹一直找到桐儿凹,发现他的斧头深深地扎在一棵很粗的椴树上,树还在流血。黄主人敢紧把斧头取下来,这时椴树说话了:"这棵树下有金子,看你是个心眼好、本分的人,我把它交给你也就放心了。"说完椴树也倒了。此再也没有声音了。

  黄主人就照着椴树说的话往下挖了一会儿,果然有一罐金子。黄主人猛然醒悟,这是神仙在点拨自己,这都是自己平时接人待物行下的好。后来,黄主人用挖出的金子给神仙在桐儿凹的石岸里做了神台,塑了神像,作为永久的纪念。逢年过节,买上食品佳肴,香火美酒供献一番。剩下的钱他也不花,遇到灾年有难民之时,才拿出一些分给灾民使用。然后他又采集了一些椴树籽,满山遍野地撒种椴树,以永永远远地纪念这位神仙。至今黄家岸附近椴树还照样生长着。

  另外柴家沟还有南沟、南榆树沟、北榆树沟、南满介沟、北满介沟、石地沟、玉子沟、正凹、黑朝凹、通天溜等,地盘之大,面积之广,物产丰富,森林茂密,说一句吹天的话,不能说在全省,起码在整个乡宁县境内没有这么大的沟。
寺儿上与安耳沟

  出了柴家沟往后走用不了半小时,就到了寺儿庙。寺儿庙利用一个天然的石崖,修了一座庙宇。这个石岸高有十余丈,宽有七、八丈,深四丈有余。寺儿庙原来有一道门、二道门,进门后北为庙,南为戏台,庙与舞台下有泉水,天涝之时有水桶粗的一股清水从神像下流出来。庙里为主有两尊大神像,当地大部分老年人都认为这两尊神像可能就是当年给那位上山砍柴的少年发金笔刷金子的白胡子老神仙。大神下边分两排小神,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来高,小的有一尺来高。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大小两两成对,这使人联想到是阴配阳,地配天,雌配雄的现实写照。

  传言南蛮子盗宝之时,就以寺儿庙为中心展开访问调查的。前面讲的那尊烧香的香炉,就是该寺庙的。南蛮子来到寺庙后,就见香炉上写着"前七里,后七里,金香炉在七里",南蛮子就根据这句警句找着了存放金牛金车,金银财宝的地方。

  南蛮子是很聪明的,是很有学问的,是很有分析能力的。他细一分析,再围着香炉看过来看过去。用手一摸,再用指甲一抠,恍然大悟。原来香炉就是纯金所铸,外面用本地山上长的漆树上割下的黑漆涂了一层,以防不正道之人盗走。"前七里、后七里,金香炉在七里",实际是用了汉字的谐音。说得是香炉的前边用漆漆了,香炉的后边用漆漆了,金香炉就在漆里边。最后南蛮子识破天机把金香炉盗出。

  南蛮子盗走寺儿庙的金香炉后,贼心不死,他听到当地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三山九岭,金砖到顶"。他想这只金砖很可能还在寺儿庙内。

  因此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足足地在寺庙转悠了好几天。有一天他看见寺庙门口立一块完整的石碑,他又用中国汉字的特点,用谐音字去破解此句。山和衫是同音,他把自己的衫子脱下,在石碑上量了三下,这也就是三山了;他又用衫子的领子量了九下,这也就是九岭了。量完后恰到碑顶,他剥开灰巴,一块金灿灿的金砖露出来了。不要说这块宝贝装入南蛮子的囊中了。
  安耳沟和寺儿庙相似,安耳沟口也有一座天生的石岸,在众多石岸中,这座石岸最出奇,最新雅。它高约四五丈,宽约十余丈,深约六丈余。这个岸里边属于半圆形。岸顶就象现在打现浇的房子一样整齐、美观,在圆形的正中位,又一天生的象长年流水的水锈一样突出了一块高约一、宽约六尺、深约三尺的凸立奇石,形如站佛,惟妙惟肖。该佛身北向南,脚踏玉莲,莲旁云舞兽贺,特别壮观,传说该石佛为天地孕生,晨食之霭,午浴阳光,暮宿地胆,佛光远大,普泽众民。

  但是也有人说是经过后人的加工,根据石头的畸形,凿了一个侧身佛爷。这个侧身佛爷还有一种说法:当匠工凿成佛爷之后,要进行开光俯体仪式。正当中午十二时开光之际,当地居民鸣放鞭炮,给以祝贺。开光道士敲鱼念经给以俯身,但正在此时,对面路上过来一位身穿孝服的女子,佛爷认为开光大吉之时,能碰到如此悔气的白服女子,真是不祥,急忙侧过身去,就在此时法轮道士念经敲锣,一槌子买卖成交定型。这位佛神就永远地成了侧身神像了。我想世界上侧身佛神还是罕见的,但可惜的是近几年盗犯文物的把神像的头给凿下来盗走,只剩身子了,惜哉,悲哉!

土地庙与四刹

  过了寺儿庙,一路走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沟沟凹凹,东路门沟、西路门沟,东椿树沟、西椿树沟,三叉坟、新庄村的井子沟、十牛沟(第二大沟)、红坡村的北沟、小南沟、大南沟、靳家岭村的安儿沟、小麻油沟、大麻油沟、留金沟、大渠、小渠等,真是数不胜数,这数百个沟沟凹凹给黄金峪装点着无数的风景线。

  大渠快到陈家山的顶部,最先由后靳家岭、前靳家岭、红坡、新庄(叫四刹)组织一起修了一个土地庙。以后红坡靳家岭人数变少后由前庄、后庄合为一刹。

  修这个土地庙也有一段传说。古明、清朝代除马壁峪是一条驮运之路、商业之路外,在黄金峪往上走,一直到土地庙,再到现在的尉庄乡直至乡宁也是一条不亚于马壁峪的运输通道。河东一带的人用牲口把粮食驮上到山上换煤烧,或者把布料食盐驮到山上搞生意买卖。但是年长日久,这一代的树木长高了,林子长大了,虎豹豺狼有了藏身之地。所以就在现在盖土地庙的地方伤人无数,直至最后中断交通。现在快到土地庙有一道岭是坂尔上村委和梁坪村委的分界线,当时因虎患而叫其地为"断口岭"。

  据说当时河津龙门某寺院的一位高僧,听说此事后,专程到靳家岭一带了解走访,最后和四刹的头领们拍板定案:以高僧带头举旗,这四刹村民作为基础力量,在发生虎患的地方盖一座土地庙,以镇邪恶、除虎患。方远百姓知道此事后,奔走相告,捐资捐料者络绎不绝。果然土地庙修成后,老虎有所收敛,但还偶尔出现。但凡见过老虎的人在马鞍上来不及下马给土地爷瞌一个头,老虎就无影无踪。到后来虎患也就慢慢消失了。此事传开后,凡路过此地的人,不管有无野兽都要给土地爷升香瞌头,所以当年这儿香火旺了很长时期。
  土地庙究竟是什么样子,无从知道。我上学到乡宁每路过此地都给土地爷瞌几个响头。记忆中因多年未修,土地庙已成残垣断壁。只剩石头垒的墙了。从建的地方看,位置优越,视野开阔,往南看能看到黄金峪的沟沟凹凹以及祖师顶、玉皇顶。往北是石景山韩山纪鸾英练兵之地;东能望到关王庙的关山之岭的山山水水,真是神仙住的地方。

  这四刹老百姓每年对供献土地神都形成了一套规矩。四刹每个村轮流交替,每年到二月初一,四刹的老老小小领着花鼓队,抬着神架,挨着那个村,该村就到土地庙里把土地爷抬上(土地神是用木头做的)抬回村,这叫迎神。回来后把神放到村子最聚中的地方,或者村里有庙的话就放到庙里进行供献,有钱的刹还雇大戏给土地爷唱一台戏。

  主办的这个村必须要管别的村迎神人的饭,生火锅、吃花馍、枣花。有时候还摆上几个碟子,喝上自己酿的柿子酒,以图迎神之快。
  当时还留传着一句顺口溜:"五香五表一壶酒,花鼓鞭炮齐上手,十八个鸡蛋用头发分,七十二个凹凹抬着山神运。"到了二月二这天,各村的花鼓都要在土地神前表演一番。年青小伙头裹白毛巾,腰缠白沙布,有时还上两个打小鼓的。四个敲小锣的由男人装扮成姑娘,头戴花冠,身穿大红袄,扭着漂亮的身段和打鼓的小伙来回穿插。有的花鼓还派上一个丑角,鼻梁间抹着一块白颜色,手拿着拨浪鼓出些洋相,以逗人快乐、高兴。

  到了晚上打完花鼓,接着放烟火,让寂寞一年的土地神享尽了人间的快乐。到了二月初三日,各刹又抬着神架,打着花鼓把神送到土地庙接着行使他一年管天管地,哺育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职责。

黄金峪的来历

  独特的自然地貌形成了黄金峪一带幽谷奇峰、陡崖峭壁、沟豁纵横、清泉映月的独特景观,使黄金峪沟沟皆有奇观,岭岭都有美景,岸岸都有传说,凹凹都有典故。

  黄金峪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听老年人讲,在很早很早以前,山下某村有一少年,早年父母双亡,小小年龄就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穷苦人家上无片瓦、下无一笼,就在人家看庄稼的窝铺里度日,他每天都是上山到黄金峪以打柴回去与邻居换米面为生。
  有一日这一少年拿着扁担斧头绳索,又到黄金峪去打柴。说来也有些奇怪,进了黄金峪时,就觉得浑身有劲,脚下生风,具有飘飘然的感觉。

  不一会儿就到了寺儿庙,忽然见两位白胡子老头在寺儿岸外小石桌上下棋。少年出自于好奇,平日打柴一人未见,今日居然还有下棋之人,何不多看一会儿。

  他把扁担往土堆里一插站在旁边观看起来,在他看棋的当儿,周围山上的树木花草一会儿变绿了,一会儿变黄了。这两位老头也有些怪,每下完一局棋后都分吃一颗桃,吃完后就把桃核扔到少年脚下。打柴少年也有些负饥饿,就趁两位老人不注意时把桃核拾起来放在嘴里唆一唆。每当少年唆一次桃核后,就觉得精力充沛,活力倍增。两位白胡子老人下了三局棋,就分吃了三个桃,而这位少年也就唆了三次桃核。

  等两位白胡子老头下完三局棋后,才发现身边站一位少年。就问:"你是哪里人,为何在此站立这么久?",少年把自己的家境叙说完后,两位老者告诉他,"你已经在这站了三年,不信看你的扁担头都朽了,你的奶奶也早已不在人世了。"少年一听,拔出扁担一看,可不扁担头真的朽了。这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大哭起来,哭得不省人事。这下感动了两位老人,心想这么年纪轻轻的少年还有如此孝心,还能奉养隔辈老人,真不简单,是可以信赖之人。说着就动了恻隐之心,安慰少年说:"你不要哭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给你一枝毛笔,如果需要钱的时候,就往石头上划一下,想要金子划方块,想要银子划圆圈,这样划到之处就变成金银了。少划一些,把你的奶奶安葬后,够你生活就行了。"说完两位老人步入云霄。

  少年樵夫往回走的时候,为了验证两位白胡子老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就用毛笔在石头划了一个方块,果然青青的石头转眼间冒出了金花,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

  少年这时想,凭这支毛笔我一辈子吃不尽花不完,凭我这几年在这打柴,黄金峪老百姓对我管吃管喝的好处,我何不多划一点,让黄金峪的广大村民也享受些。想到这儿就东划一笔,西划一笔,一直划到黄金峪口。只见整个黄金峪金光闪闪,紫气冲天。神仙在天上发现些少年乱划一通,就摇手一挥把神笔的魔力收走了,并将此少年划下的金子银子赶快收起来,存入后庄上南沟住金牛金车的石洞里,这就给南蛮子以后盗宝创造了条件。

  失去魔力的毛笔再也划不出金子了,但黄金峪这个名字也就传开了。

  传说归传说,但是我认为黄金峪确实是一个宝沟,是一个金沟,是老百姓发家致富之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沟。从我记事到现在,坂尔上、大河以及马壁峪的铺头、小河、范家庄、三界庄的老百姓除了农忙时,平时几百人天天到黄金峪砍柴的、采药的、杀荆条的、摘野木儿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金峪的宝永远取不尽,黄金峪的财永远发不完。

  据不完全统计,黄金峪的树木种类很多,有槲子树、胡叶树、吃叶树、椴树、柴树、桐树、欧草皮树、楸树、山楸树、黄叶树、漆树、杨树、山杨树、柏树、松树、桦树、香椿树、暴叶树......

  灌木丛更是应有尽有,荆条、耙条、酸枣刺、狼眼刺、黄花树、对介刺......

  记得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母亲同本村的几个老太婆到黄家岸拾橡子籽,我给她们往回扛。当时是文革以前,山林还未遭到破坏,那时满山都是森林茂密、松柏参天、遮天蔽日,一人合抱的树比比皆是。每年落的树叶就有一尺来厚,要是走累了随便躺在上面,舒服极了。

  树林里豺狼虎豹时常出现,山猪、野兔、狐狸、猪獾、狗獾、山野鸡、山羊等随处可见。

  山上人能食用的东西也很多:山木立胡、山葡萄、山菲菜、山菠菜、野木儿、香椿、五味子、银耳、蘑茹......

  山上的药材也很多:丹参、丹皮、五味子、元芪、黄芪、连翘、柴胡、防风、麝香、灵芝、当参、枸杞子、苍术、生地、桃仁、石芍、甘草、金银花、猪苓、当归、穿山龙、威灵仙、百合、蒲公英、浆草、车前子、马齿苋、五灵脂、米壳.....

  总之,黄金峪养育着云丘人民,云丘人也应该保护黄金峪,望广大村民,借张连水先生开发云丘之东风,爱我云丘,护我黄金峪。百年之后,自然生态必然能恢复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样子,到那时黄金峪就真正成了两位神仙点化的黄金峪了。

 
云丘山古道
 
  马璧峪云丘古道不知何代何人起始。从传说中略知:晋献公时称此古道为"马壁峪云丘"古道;介子推割股奉君于安耳沟,弃甲处称"金甲岭";薛仁贵力杀贼寇护道;纪鸾英途寻韩山练兵;土地庙护佑商民、普泽众社;"乡川号"贾家创立并汇接古"丝绸之路";肖氏父子阻击日军北上、血泊红坡;后庄山峰忽悠启明错时,兵败后稷......

  今天,这条古道已失去昔日南来北往、蹄铃声急的繁忙与荣光,但生活在云丘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深深记得发生在这条古道上,代代相传、口口礼赞的动人故事。

五诸侯之地

  坂儿上村原名"返儿庄"(八宝宫中重修土地庙碑记,西社返儿庄)。此村因公元前656年,晋文公重耳避难返转之处而命名(也因祖师弃修、经神仙点化,祖师回心转意往返重修折回之地而得名)。

  传说,坂儿上村红豆凹山顶有一块宝地,就是五诸侯之地。地势平而森林茂,地下天生石门石窗,中间黄土立顶。葬于此处者,后辈可出五诸侯之大官。可是有一点毛病:东西埋,出官快、官运短;南北埋,出官慢、官运长。

  村中一户冯氏听后,十分动心,心想:"先东西埋,出官后再重新南北埋,岂不出官快,官运长两全齐美吗?"

  不久,冯氏家中丧丁,坟茔果择于此。先东西埋,谁料埋后,家人随着商队马帮四处迁徙,其后下落不明,坟也没动过。当地人们猜想说,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兴许就是该村冯氏的后裔。

卧牛沟

  坂儿上村后有一条沟,酷似一头卧牛。故名为"卧牛沟"。此沟有水井、石水槽等原本属坂儿上村所有,井上有碑为证。

  传说,古道上的商队驮帮们饮完牲畜后,见到石碑,饮水思源,都要小恩小惠坂儿上村人。久而久之,崔庄(前庄)人看在眼中嫉妒在心里,心想,不如把此井争为己有,于是挑起了与坂儿上村争井的故事。

  很快,该事讼到公堂上。在开堂前夜,崔庄人把木箱浮于井水面,人载箱上,将"崔段二庄"四个大字凿刻在盖井的大石条下面,并把坂儿上村的证碑转放到上沟路旁。

  第二天,公堂对执,堂审官不问青红皂白,将该井错判给了崔庄。说来也怪,等坂儿上村人找回证碑时,碑下也渗出了泉水,这就是卧牛沟上井。

五阴崖

  俗言:康家坪窟窿单个个,黄金峪家伙结伙伙。"窟窿"与"家伙"都是古人对生殖器诙谐的说法。"黄金峪家伙"指的就是位于前庄村(古称崔庄)前大山峭壁上天然生成的五阴崖。即:婆婆缝、媳妇缝、女儿缝、布酒窝(肚脐窝)、肌肌溜(阴茎溜)等五件人类生殖自然景观。其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相传为人类最早求生祁育的崇拜圣地。

  走在云丘古道上,仰望此观,发人深思,令人感叹:人是由父母所生,父母又是人生子生女后才可为。天苍苍、野茫茫,滚滚尘世上,探求人类之源,究竟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子女?难矣!且母生子生女,不久子女长大,互配鸳鸯,而又生子生女,亦为人父为人母。转眼,其子其女忽又长大,各结鸾俦,再生子生女......父父母母、母母父父、子子女女、女女子子,人类这条生生不息,传承繁延的生命链,最早从何而来,最终又向何而去呢?

 
阴差阳错后庄村

  后庄村原名段庄村,位于南北大山相拥的河谷中。由于大山的阻挡,每天太阳要在村中过两次。假如刚到此处,不了解情况,中午再打个盹,时常会将日子搞得阴差阳错呢!

  (一) 提前过年

  "段庄村,炮响啦--提前过年"。古人流传至今的歇后语,说的就是段庄人把过年日子搞混了的事。

  传说,古时一户段姓人家临近年关逃荒于此安了家。因受山头阳光的迷惑,不知何时过年。打发自己的小孩到前村崔庄(前庄)问个究竟,正巧路遇一位耳聋眼花的崔庄挑粪老者。

  "大爷,何是过年?"段庄小孩问。

  "何时过碾?"崔庄老者没听明白,以为段庄没碾子,过年要碾米面炸油糕,派小孩来问碾子用。老者是位善良的人,脱口把碾子承许给了段家说:"明日过碾。"

  过年是小孩最喜欢的,喜悦之中小孩把"明日过碾"听成了"明日过年"。

  第二天,正值大年三十,段姓人以为是大年初一。鸡更打鸣,"咚""叭""霹雳叭啦"......鞭炮齐鸣,开始接神过年啦!

  崔庄村人听到炮声后说:"段庄村,炮响啦,咋呢?--提前过年呗!"
 

  (二) 杜启明暴动

  新中国刚成立,许多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地富分子妄想死灰复燃,不断集结举义。稷山太杜村的杜启明把后庄村当作自己的据点,成立了"反共抗苏铁血将军团"。

  1950年11月16日早上,秘密联络员匆匆赶来,说有急事速晤杜启明。正巧杜启明到金甲岭舅舅家去了,不能相会。匆忙中,联络员藏身于一户人家板房上,阳光透过天窗撒了进来,格外明亮。不时,太阳被对面的大山遮住了,板房上无阳光,显得特别黑,联络员以为天黑了,伏案打盹。睡梦中,杜启明匆匆赶回,上房密谈。此时,太阳恰好绕过山峰,阳光又洒了进来。联络员以为睡了一晚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将16日当成了17日。掐指盘算后,把原定20日为全面暴动日说成19日。一天之差目标暴露,原本众县区的大暴动,却被扼杀在提前一天暴动的杜启明手中。

  如今,人们只知道杜启明暴动的日子推错了,却不知都是这个山头惹的祸。

寺儿上
  寺儿上有寺儿庙。坐落于后庄村后的一山洞中。此洞坐西面东,十分高大宽敞,洞下有泉。

  寺儿庙有一道门,二道门。北庙南戏台、庙台间有泉水潺潺涓流。
  此庙与传说中《黄金峪的来历》以及金牛、金车、金砖、金香炉的故事有关,诸多见书,概不赘述。但笔者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对其亦有新考。

黄金峪来历新考

  笔者为云丘人,酷爱云丘文化。多年来,从考证的古碑记中,看到"黄金峪"亦名"红金峪"。据分析其位于马壁峪云丘古道上。黄金峪到后庄村后百米处,分为两条大峡谷。西为柴家沟,仅黄家岸一处有村落。交通不便,被古代穿行于古道的人们所忽略;东为古道,人畜繁忙。至贾家大坟茔处岔分东西两道,而两道与陈家山一带山巅交汇。陈家山为一分水岭,东南流域起点村落,西为红坡(亦称黄坡),东为金甲岭,古人取其两村名首字"红"(或"黄")与"金",合称"红金"或"黄金"。此流域峪谷当然该称"红金峪"或"黄金峪"了,又因此峪在古道上,古道不同时代用途不同。古时人畜繁忙,红红火火称"红金峪";黄金乃行之古道商贾们心中之盼,固亦称 "黄金峪"。

贾家大坟茔
  贾家大坟茔位于古道岔分口,北依崇山峻岭,面临二道交汇河谷,从风水来讲,是典型的"二龙戏珠"宝地,就是这块宝地,功阴贾家后代近三百年的辉煌历史。近年来,此茔多次被盗,令人痛心。

  贾家原居住于金甲岭。靠得天独厚的古道优势,起家致富,创立了"乡川号"票号。后移居铺头、小河等村,成为云丘山一带走西口的著名晋商。如今还流传着当年呕歌贾家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铺头村,靠峪(you)口,出了贾家大财主,生意买卖过兰州,夜夜(ya ya)黑了是店主......"

  从顺口溜中,我们遥想当年,从马壁峪云丘古道到古"丝绸之路",绵绵几千里的黄河中上游流域,"乡川号"高高林立。贾家商人穿梭在古道上,无论早晚,都可以歇息在自己的商铺中,都是这里的主人,是多么的伟大和自豪呀!

  据老人们回忆:每到逢年过节,有好多素不相识的商贩,驮着白花花的金银来到贾家,贾家人也不知何故,问其因都说是挂"乡川号"发家后,滴水酬谢。由此可知,贾家开创的"乡川号"在西口的路上,其他的商民们又把"乡川号"辐射到周边,甚至更远更远......
洞天莲佛安耳沟
  安耳沟,位于云丘古道金甲岭村东南河旁。此沟天生石岸,石岸坐东面西、南北长、东西窄、高丈余,岸顶平如石砥。东北方有一狭洞,举目见天,俗称"天洞"。相传其可洞知天子、天象。石岸中央崖壁上凸立奇石,形如站佛,惟妙惟肖。该佛身北面南,脚步玉莲,横立于岸中。莲旁云舞兽贺,特别壮观。

  传说,该莲佛为天地孕生,晨食云谒,午浴阳光,暮宿地胆,苦修多年。他日正当中午,太阳高照、莲托佛身,从崖壁内,面壁浮云而出,准备180°后转身登正。岂知刚转到90°时一道白光(白光当地人称丧煞)射进岸中,顿时浮云速散,顺着天洞飘飘而起。从此莲佛定身不动,横于岸中。

  再说那道白光。原来。晋献公之子重耳外逃多日,受不了饥饿与疲惫折磨,介子推把铠甲弃掉,身着麻衣(古时用麻做的衣服)掺扶重耳前行,麻衣上的白光反射进岸中。介子推和重耳看到岸中白烟(白云)袅袅,以为有人家,前来讨饭充饥。岂知此处一无人家二无饭食,希望的火花突又破灭,重耳更是饥饿难忍。于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以食奉君,安顿了重耳。重耳充饥后,看到此地有天洞洞天,莲佛让位感慨地说:"千里耳安地,两车(ju)佛洞天,天意也!"从此转危为安最后终成霸业。后来人们把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地方叫做"安耳沟";弃甲的地方称"金甲岭"。

山神土地庙
  山神土地庙耸立于陈家山顶,坂儿上与梁坪两村委交接的山巅古道上。坐北面南,宽约六尺,长约九尺前后临空。据说山神土地神像约有二尺来高,两侧有虎豹守卫,均为木雕。距庙不远西侧建有戏台,面积约有两个土地庙大。

  传说,古代商队驮帮穿行古道,每到庙东一块俗称"断山口"的大石前,有虎豹静卧于此,驱而不动。磕头后忽而不见,众人畏,云:"虎豹者,山神土地之犬也。"群议下,商队驮帮们集资集力而建此庙。说来也怪,自庙建成后虎豹再也没挡过道。随后,附近的村舍前金甲岭、后金甲岭、红坡、史牛沟四村分四社轮流恭奉。时节定为每年农历二月二。

  后来,由于人口的变迁和村社的变化,四社庙也变成由前金甲岭、后金甲岭为一社;红坡、辛庄为一社;前庄、后庄加入为一社的三社庙。
 
 
 玉莲洞
 
 
 玉莲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