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乡村两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新突破引领群众工作新提升

 雪峰读书 2012-10-18

以乡村两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新突破引领群众工作新提升

 

河北省顺平县委组织部   赵永帅

 

河北省顺平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实现乡、村两级阵地建设的新突破,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路子,乡、村两级活动场所成了做好群众工作的主阵地和重要保障,为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群众工作格局发挥了主体作用。顺平县地处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708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辖46乡,237个行政村。共有基层党委16个,党员18256名,其中农村党员12922名。近年来,顺平县委以乡镇党政阵地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突破口,下大力抓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有序推进,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组织领导以及各类群体参与社会管理,共建、共享、共治的局面正在形成。

    一、以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的动因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载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顺平县委始终注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探索继续加强乡、村两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把破解活动场所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乡、村两级活动场所建设标准不高、条件简陋,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新提升“不合拍”;一些乡、村阵地的现有职能与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应有职能“不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履行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上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存在着“不到位”,忽视群众对文化、生态、治安等多方面诉求;一些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缺阵地、群众活动无场所、村干部在家办公,成为“炕头两委”,干部群众普遍感到无“家”可归。总之,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在基层、大量具体的群众工作集中在基层,客观上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把乡、村两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主阵地和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237个村全部建成了标准规范的活动场所,“炕头两委”彻底消失,“流动办公”成为历史,“村部”院内国旗飘飘,室内党旗高悬,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按照“三室八有”、“五统一”和“六个中心”标准集中打造的乡、村两级阵地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二、以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的主要做法

县委坚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阵地为平台、以党员为主体、以活动为纽带,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活动场所“三室八有”、“五统一”、“六个中心”作用,探索出一条以乡、村两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新突破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的新路子。

1.建阵地,树形象,夯实服务群众基础。乡、村两级组织活动场所是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以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县委把乡、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利用两年时间,使乡、村组织活动场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乡镇党政阵地改颜换貌。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阵地建设,各乡镇也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9个乡镇办公用房全部进行了改造,新建房屋100多间,装修房屋240多间,1个乡政府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建。各乡镇实行了办公室与宿舍分离制,统一配置了办公设备和生活用品。建设了小食堂、小图书室、小娱乐室、小浴室、小菜园等乡镇“五小”,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二是村村建成标准规范的活动场所。明确了“无场所村新建、场所危旧狭小村改造、其余村维修”工作思路。严格建设标准,要求村室面积达到90平方米以上,活动大院达到270平方米以上。实行外观设计、悬挂国旗、设置标识牌、上墙制度和悬挂党旗“五统一”,按照“三室八有”(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阅览室,有牌子、国旗、办公和桌椅、办公用品、电话等活动设施、党旗、书刊文件柜、档案资料、电教设备、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化建设。采取县乡财政投入、县直部门帮扶、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2680万元,237个村全部建成了标准规范的活动场所,其中新建70,改造83个,装修84个,每个乡镇还都打造了一批精品村。

2.搭平台,转职能,拓展服务群众功能。乡、村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后,县委重点突出其服务群众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乡镇全部设立为民服务大厅。1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为民服务大厅,组织、民政、计生、财经等与党员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在大厅设办事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统一办理乡级权限内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代办、协办县级事项。结合窗口职能,设立不同类型的“服务标兵”、“模范星”以及“党员示范窗口”、“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等。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将为民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办结时限、工作人员情况上墙公开。全部开通“民意直通电话”,畅通民意反映渠道。2010年以来,全县乡镇服务大厅共接待群众5万多人次,受理各种业务22000多例,办结率达100%二是打造村级活动场所“六个中心”。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里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人民调解、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工作的综合阵地。组织召开“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其他各种会议,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等党内活动,工作日内升挂国旗、唱国歌,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集体宣誓,村干部工作日内上岗办公,处理党务、村务工作。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办农民学校,对干部党员农民群众进行群众路线、政策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培训。整合群众工作站、警务工作站等资源,在各村成立“人民调解中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各村设便民服务站,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办理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劳务输出、宅基地审批等事项。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10年以来,全县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各种培训活动1182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23起,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2.5万多次,成立文艺队234个,进行文化演出1600多场次,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3.强队伍,建机制,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在以阵地建设推动群众工作中,县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促使服务群众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县委出台了《关于选拔优秀人才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积极选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员民营企业家、退伍转业军人和县乡机关干部、退休干部职工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难点村,公开选聘优秀人才到村任支部书记。全县共选派19名县、乡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等到村任职。强化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外出参观相结合方式,每年都对全体村支书进行培训,并组织部分村支书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实行入党申请人教育培养制度,对非党员村干部,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毕业回乡的学生等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乡、村党组织主动联系沟通、教育培养。推行发展党员“四票制”,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发展对象人选、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上全部实行票决,真正实现了发展谁入党广大党员群众说了算。实行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要求以乡镇为单位,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达到发展党员总数的70%以上。2010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农村党员386名,全部是群众威信高、综合素质高的农村拔尖优秀人才,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9.6%71.8%,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实行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参照机关的作息制度,工作日内,每村办公地点至少安排2名以上村干部上岗办公,处理党务、村务工作。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237名科级干部到各村挂职,是党员的任支部副书记,非党员身份的挂职村委会副主任,职责是帮助、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抓好“一定”、“四议两公开”等的落实,从根源上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县委要求农村重大事项必须按“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否则无效。各乡镇党委在农村土地承包、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低保等工作中,运用“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有效破解了一些难题。全县237个村都落实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农村重要事项850件,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的初步成效

通过以乡、村两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新突破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了“村部”阵地建设的全覆盖,开辟了群众工作的新领域;激活了社会自我管理机能,群众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农村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党委和政府工作、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乡、村两级阵地建设的新突破,更加适应群众工作领域的变化,有助于丰富基层社会管理手段。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个中心”作用的发挥,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网络社会”的覆盖面,各类群众性组织在基层群众困难救助、矛盾调处、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领域正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通过乡、村阵地活动的不断开展,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定点、定人向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发布党委政府的立场和工作,有针对性地澄清事实,第一时间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

四、以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推动群众工作新提升的有益启示

    顺平县以阵地建设的新突破,引领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提升,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夯实工作基础。乡、村阵地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乡、一个村党组织连活动阵地也没有,要正常开展群众工作就很困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县委下大力加强乡、村阵地建设,乡镇面貌实现了大变样,村村都建起了标准规范的活动场所,一方面改善了乡、村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环境,为开展农村基层各项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一方面可以让农村基层干部有尊严的工作,提高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是搞好群众工作,必须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群众工作,要依托一定的载体和形式。载体和形式科学合理,就会起到事半攻倍的作用,否则群众工作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县委通过乡镇为民服务大厅和农村活动场所“六个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创新了活动载体,改进了服务方式,强化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得到加强,构建和谐新文化、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主阵地得到巩固。三是搞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多需要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大量的群众工作需要在农村基层具体实施和最终完成。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是开展群众工作、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要力量。县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创新选人机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选进农村领导班子;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奠定了群众工作的人才基础。四是搞好群众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县委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实行了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为农村干部服务群众提供了制度保障;实行群众工作站站长到村挂职制度,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需,问计,问政,畅通了联系群众的渠道。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制度程序上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融党的领导、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为一体,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