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沧桑路

 景也图书馆 2012-10-18
勃利百年沧桑路
                                                                                                                                             景野
  路是人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人们生存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各朝政府施政的主要关注点。勃利县境内较早年路的概貌(一些早年路的数字择自依勃县志):在1883年(光绪九年),吉林将军铭安督办宁古塔、三姓等处的钦差大臣吴大澄,修筑宁古塔(东京城)沿牡丹江经由铁领岭河通勃利境内到三姓(依兰)的道路,全长三百公里。1910年(宣统二年)依兰道台尹王瑚亲率100 多人,50匹骡马,经历37天勘察从依兰到密山的官道路线。并沿途在勃利境内设大小驿站6个,即大四站、小四站、大五站、小五站、大六站、小六站。从依兰经双河、鸡心河(吉兴),由大六站出境,直达密山。大站是官兵过往住宿之处,小站是“吃晌打尖”的地方,每驿站按当时人口、村落自然分布情况,设5-25人把守,拨牛马5-15头(匹),供驿站人员使用,费用由清政府支付。驿站人员驱使所辖区内民众,修筑土基路,历经两年,全线通车。
  到了清末,勃利县境内开成简易大小道路5条:第一条是勃利至梨树镇大道,全长90公里,勃利境内65公里;第二条勃利至兴隆镇大道,经由简子沟、亚河沁,由兴隆镇沟里分水岭出境,境内60公里;第三条是从亚河沁经由马鞍山至穆棱道,境内长22.5公里了;第四条是由宁古塔沿牡丹江经由铁岭河到亚河沁小道,长67.5公里;第五条是由古城村至刁翎古道,长29公里。这5条道路只有依兰至密山的驿道勉强能通马车,其余均为季性通车或人背马驮的简易路。每年春天政府派人修设路标,指出行进线路,使行进人员不至于走错路,并在大的河流处设了渡口,有收费的摆渡人员。这些荒无人烟的路途中,只有行路人夜宿修成的窝棚,前搭后继,自然形成过路人歇脚处。从1914年(民国三年)到1931年,这期间大批闯关东的人,也就是勃利区域居往的老前辈们,多数由宁古塔沿牡丹江,经亚河、佛岭、通天,披荆斩棘地踏着这条垦民路进入勃利。在垦荒的同时,开拓和改建了进入勃利境内佛岭、通天沟路。
  这段路为啥称佛岭和通天沟呢?。笔者在65年和九龙村丁德贵,新华村张风鸣、徐忠林等老人座谈,据这些人可靠的传说:在清光绪初年(1875年)从西藏来位行脚喇嘛,自称法名通天,在牡丹江流域传道,后来在通天岭上结草庐,并为四方民众,采药治病,近百里的人们称喇嘛为通天活佛。到1909年(宣统3年)声称回西藏元籍。可是当时去佛岭拜通天活佛、走通天沟的路已成为当地人,家喻户晓的称呼了。到1936年(伪康德3年)牡佳线铁路12月10日,从林口至佳木斯段通车,因住地的修路工段按当地习惯称为,通天工段,佛岭工段,站名就叫通天车站和佛岭车站了。这条垦民踏出的路,是勃利的垦荒先辈们饱经沧桑,含垢忍苦,用血汗筑成的路,为后来人造富了。
  1939年(伪康德6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把勃利建成防苏的第二线,为了在勃利境内,修的军用飞机场(双河、杏树、勃利、互助)联接起来,对勃密道及勃利至后连珠岗的乡道进行改建,当时日伪政府把这些路按屯分段,屯长按伪政府指示,再以人口和牲畜数把路段分到各家。当时群众认为修路是为了行路方便,修路还能接受,这些道路经过半年,修得基础牢固,路面平整,适用机动车通行。随即伪政府把勃利至密山路定为警备道,双河通倭肯路称为国路。群众满怀希望出门走好路了,万万没想到,日本人规定,只准胶轮车上路,不准带铁瓦的木轮车上路。当时各家全是花轱辘铁瓦车,出门只好走地头子。恒太乡丁彦屯农民张德,秋收一牛车包米,走上公路,被汽车遇上,汽车谜子(管汽车司机,当时都叫汽车谜子)从车内拿启动车的铁摇把子,连人带车打到路边沟里,回家养了半年,后来损伤成罗锅,人们称为张罗锅。过路的小牲口,被汽车撞死,车上人要看着有用,拽上车就走,谁要敢去认领,还让你包撞车的损失。铁瓦车上公路被日本人打的人仰车翻,是常有的事。伪满的公路就是人民的祸患,行车的障碍,人们见汽车如遇虎。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得迅速发展。一些道路纳入县乡公路养护。 到1985年全县有县级沙石公路5条,总长194 公里;全县有乡级公路8条,全长153,9公里。另有县林局自1964年起修建了176.2公里的林业专用路,北兴农场、省种畜场修筑公路434.9公里。
    到2006年10月17日上午,勃利县全部硬化通乡路竣工通车纪念大上宣布:“二年内修建的17条109,2公里通县通乡(通村部分公路)公路全部竣工。至此,全县通县通乡公路全部为水泥和柏油硬化路面,正在筹备通村公路的建设。”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支助农村建设,四年间中央和省投资72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6000万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二十八条,206,6公里。其中桦林公路1条17公里,通乡公路6条123,5公里;通村公路21条63,1公里。实现了通乡公路100%硬化。2007年通村柏油路96.8公里,已完成过半,10月可全部竣工。
   回想起勃利家园公路的发展,启发人们奋进,中国进入较快速度发展时期。近80年内,40年是土筑公路,从1975年到2002年的28年是清雨能通车的沙石公路,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内,通乡通村的路全都修成硬化路面。
  这些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改善了全县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而且还拉动了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便民路、德政路和小康路。
  我写完勃利家园公路的沧桑发展的小文,老伴看后说:“你写这这些玩艺上那发表去。”我告诉她:“上互联网上发表,互联网是沧海,能纳百川,是大山能蓄万物,这样回顾路的发展,这样的小文,多数网站能给发表,首先发在《勃利吧》上,或许对勃利家乡某位网友有点启发:不忘走路难的历史,就算达到写小文的目的了。也可能事与愿违,犯了极个别人的忌讳,骂两句,也可理解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