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酒

 闲之寻味 2012-10-18

若有所思

文人与酒
□ 赵克红
转载:文人与酒
(资料图片)
    一部中国文学史,让酒灌得充满血性。在我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大概是文人骨子里的刚性与酒的烈性是相通的吧。

    酒与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你随时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一家,亲密无间,无诗无酒,显得乏味;有酒无诗,也觉索然。举杯把盏之际,一首首精美的诗裹着酒香从心中涌出,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

    且不说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不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微博)的诗句,单是一部《全唐诗》,与酒有关的字句也不少。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大量的酒诗,据统计,李白有200多首,杜甫有300多首,白居易有500多首。

    “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但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两人感情深厚,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境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的多是美酒。有诗为证“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得多诱人啊!有感于此,台湾诗人洛夫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

    酒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有多种功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李白借酒与明月清影共饮,想用一醉忘却心中的苦闷和孤独。

    杜甫是一个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一心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照理说,他应该是一个满腹忧愁的人,却也有过饮酒助兴的经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酒旗的飘舞不仅给人以动感,而且仿佛在引诱着游赏山水的人们,在饱览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饮酒助兴。

    唐代王翰喜与豪侠饮乐,他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虽说的是边塞军营中的豪饮场面,恐怕也是为了给士兵们壮胆,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神勇吧!

    陶渊明“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仿佛置身先于他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乐曲之中。在那激扬的旋律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刘伶。

    离别从古至今都是伤情之事,这时便需要有人来慰藉自己。李叔同的《送别》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至于写离情别绪的绝唱,当数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将依依不舍的伤感吐露,更表现词人心中千种心酸、万般离痛。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诗和酒都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手段和路径,而让人从教条、名利、生活压力、社会法则中解脱出来,恢复自然天真的人性本色,实现人生的真实价值和意义,才是艺术的终极目的。但是,没有天马行空式的不羁豪饮,没有率性而为的英雄本色,没有淡泊名利的潇洒风姿,没有蔑视权贵的豪迈气概,怎么能够进入自由奔放的审美境界?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不喝酒的诗人写不出千古流芳的好诗。”托穆尔说得更透彻:“若用清水斟满酒杯,你永远写不出千古绝句。因为酒是诗人的骏马,跨上它,可以遨游寰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