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锁孔里的房间》

 芦笛悠扬 2012-10-18

 馆友“ludiyy”:
        您好!您的文章“
莫言《锁孔里的房间”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2年10月29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读书心得”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莫言作品欣赏

莫言:《锁孔里的房间》

编辑:山间溪流

莫言长篇小说《蛙》全文在线阅读 - 山间溪流 -   山间溪流的休闲屋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

  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这套《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丛书,约请当红实力派作家,请他们选出各自喜欢的10部短篇小说,同时要讲出问什么这样选择,说出喜欢的理由。莫言的选本《锁孔里的房间》是其中之一。在《锁孔里的房间》一书中,他根据自己数十年的阅读和写作经历,选出了鲁迅《铸剑》等10部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小说,并认为“一个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作家成熟后的产物。阅读这样一个短篇小说,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独特性。 ”通过他编选的10部小说,人们可以感受到莫言的创作和阅读心迹,也能更好地理解莫言写作风格的形成。

  《锁孔里的房间》 - 作者前言

  让一个拥有二十年文学阅读经验的人选出他喜欢的十个短篇小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但让他讲出为什么选了这十篇小说的理由,却既不轻松也不愉快,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不过,感受总是有的,编者所谈的也就是回忆当初阅读这些作品的一些感受。

  

  《锁孔里的房间》 - 自述

  我想一个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作家成熟后的产物。阅读这样一个短篇小 说,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独特性。就像通过一个细小的锁孔可以看到整个的房间,就 像提取一个绵羊身体上的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匹绵羊。我想一个作家的成熟,应该是指 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所谓的风格,应该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 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 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那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 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故事,营造出的氛围也决不会相同。而我认为所谓作家 的成熟,不是说他从此之后就无变化,也不是指他已经发表了很多的作品。有的人一开 始就成熟了,有的人则像老酒一样渐渐成熟,有的人则永远也不会成熟,哪怕他写了一千本书。

  《锁孔里的房间》 - 选材

  莫言所选择的10部短篇小说如下:


1、《南方高速公路》作者:[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胡利奥·科塔萨尔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拉美“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之一,在世界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短篇小说创作上,他被称为“幻想小说大师”。《南方高速公路》描述了通往巴黎的高速公路大塞车的情景,相邻车上的人们交换着有关塞车原因的流言。语言的流水淹没了意义,流动的惯性成为这里叙事的惟一激情。

  2、《死者》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艾略特曾经说过,在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中,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的听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含义。《死者》最精彩之处是人物环境背后所展示的精神的历程里的激荡。

  3、《巨翅老人》作者:[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和《百年孤独》一样,《巨翅老人》要表达的核心内涵仍然是孤独,首先震撼人心的是孤独的天使形象:一个衣不蔽体、牙齿稀疏脱落、光秃秃的翅膀生着寄生虫、衰老虚弱的老年人,没有什么异能和气派,甚至也没给小镇带来任何福祸,他的形象与乞丐的惟一区别就是背后那一对巨大的翅膀。这个萎靡落魄的天使和人们潜意识中天使的美丽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天使孤寂地蜷缩在小镇居民们无聊、冷漠的视线下,居民们越是议论纷纷和喧闹不止,他就越孤独和落寞。

  4、《普鲁士军官》作者:[英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该小说特别触及的是一种军国主义、大普鲁士主义的嚣张和征服欲。小说中的上尉感受到了传令兵身上的“年轻稚气,充满活力”,以及他的动作中“一种漠然无知却又天生的稳当”,因此对传令兵的存在感到心烦意乱,从而一天比一天将小兵逼上了绝路。

  5、《公道》作者:[美国]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有4篇以印第安部落为背景的小说《瞧!》、《求爱》、《公道》和《红叶》,描述了美国印第安文化灭亡的过程,堪称一部印第安编年史。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观照这些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印第安部落从对殖民文化的颠覆性模拟,蜕变为对其认同和盲目模仿的过程。

  6、《白净草原》作者:[俄罗斯]伊万·屠格涅夫

  《白净草原》是屠格涅夫名著《猎人笔记》的一篇,《白净草原》是丰子恺译本中的名称,冯春译本中名为《百俊牧场》、力冈译本中叫《别任草地》。《白净草原》像一首美丽的诗,像一幅美丽的画,带你走进俄罗斯腹地美丽的草原,带你一起感受俄罗斯夜色宁静的美,一起在夜雾中迷失在白桦林里,一起在密密的树丛间穿行,一起昂望星光辨别方向,一起被湿湿的雾气笼罩,一起无望地在夜色中寻找火光。

  7、《乡村医生》作者:[捷克]弗兰茨·卡夫卡

  如果说“孤独”是打开甲虫格里高尔房间的钥匙的的话,那么“自救”则是窥视乡村医生心灵的探测镜。其实,岂止是医生需要自救呢?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救。当我们虔诚地追求光明的时候,却不知黑暗悄悄来临;当我们义无反顾地追逐名利的时侯,却不知魔鬼已经附身;当我们得意于高官厚禄的时候,却不知我们的一只脚已跨进了地狱的门槛。“许多人将半个身子置于树林中,却几乎听不到林中斧子的声音,更不用说斧子在向他们逼近。”人一旦置身这欲望的森林,自我便迷失其中。

  8、《桑孩儿》作者:[日本]水上勉

  水上勉出生在西日本一个狭地方的穷山沟,那里的农民养不起孩子,婴儿一诞生就被丢进桑园中的大坑里,如果婴儿能活到第二天,就被抱回来抚养。这种死里逃生的孩子,当地叫做“桑孩儿”。

  水上勉成名后,并没有忘记故乡那片贫瘠的土地,常常怀着淡淡的哀愁,描写故乡心灵手巧的竹匠、流落在穷乡僻壤的乞丐、露宿在荒村野店的盲艺人、孤独寂寞的小和尚……他14岁时开始在社会上流浪,他说自己也是“桑孩儿”。

  9、《铸剑》作者:[中国]鲁迅

  《铸剑》给莫言留下的阅读记忆刻骨铭心。他第一次从哥哥课本上读到鲁迅的《铸剑》时,还是一名少年,当时看完这篇小说“感到浑身发冷,心里满是惊悚。 ”长大之后,莫言多次重读《铸剑》,次数多到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渐渐地我将黑衣人与鲁迅混为一体,而我从小就将自己幻想成身穿青衣的眉间尺,我知道我成不了眉间尺,因为我是个怕死的懦夫……”

  10、《灯塔看守人》作者:[波兰]亨利克·显克微支

  老人史卡汶思基应聘当上了一个孤独小岛上的灯塔守望人,在他感觉到自己从前到处飘零的辛酸生活终于结束,可以幸福地在这个别人不屑一顾的小岛上安度晚年时,一本从祖国波兰寄来的诗集却使他茫然若失;最后怀乡之情的迸发,使老人忘记了在夜晚应尽的职责———点灯引导船只航行,他被罢去了职务,再次走上了流浪之路。

  小说中对大海的描写和对其祖国波兰村庄的描写,就好像屠格涅夫对草原的描写一样,笔触细腻而又生动,然而最后的结局又让人感到深沉的悲伤和同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