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语堂编藏】王岳川:书法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岳川教授

 自语堂 2012-10-18

【自语堂编藏】
 
书法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
——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岳川教授

时间:06-11  09:14   作者: 孙丽   
  

 

 

    据悉,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近期将招生。对于有着百年文化底蕴的著名高校来说,培养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的专门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岳川教授。

记者:我们知道,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是在2003年11月8日成立的,书法所成立以后,由您担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您是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请您谈谈研究所成立的初衷及意义。

王岳川:这是一个很有文化意义的事件。它的成立表明北大走出了仅仅重视文理两门综合性学科的局限性,而开始重视艺术学科,是一个很大的教学理念的转型。作为北大中文系的博导、教授,我主要从事西方文论和文艺美学以及当代文化研究工作,现在挤出时间来做书法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从事书法研究、重要策展、国际访问和国内教材的编辑工作。基于我对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认识,我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了线条的变化和章法的变化,暗合中国哲学的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一为道也”。同时,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艺术精神。正惟此,我们乐此不疲地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北京大学的书法研究所和美术院校的相关专业比较,有什么优劣呢?

王岳川:技法方面可能是我们的“软肋”,但是书法是文化、是哲学,这方面北大可以提供最丰沛的资源,可以让所有研究生班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在北大将书法和文化、书法与哲学、书法与传统思想、书法与西方的最新思想相融合,使中国书法同西方文化的前沿思想对话。

记者:现在全国有多所高校成立书法研究所,像北师大和首师大有启功和欧阳中石两位老先生领衔担纲,师资力量雄厚。北大的书法教育有优势吗?

王岳川:北大开设书法研究班课程,坚持五湖四海,继承蔡先生的优良传统,一切有利于中国文化推进的学术大师和思想精髓都为我们所用。北大人需要有书法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同时,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资源,也应成为当代中国书法领域中的重要资源,从而形成学术文化和书法艺术资源共享的文化互动,这是北大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真实意义之所在。

记者:北京大学今年由您主持招收书法硕士生,据介绍,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这表明了北大对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开办研究生班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王岳川:研究生班主要面向广大的书法家。很多书法家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含辛茹苦,墨池皆黑,苦功苦磨,苦思冥想,但毕竟是个体的劳动过程,他在某些方面有其“盲点”,有待于参照“他者”的经验和优点进行文化补充和知识体系的提升。因而,北大提供这样一个机遇,尽可能地使中国的书法家,尤其是青年书法家到中国的最高学府来领略书法背后的大境界,那就是哲学、文字学、考古学、文艺学、美学的整合。正可谓“功夫在诗外”才能臻达书艺高境界。如果书法艺术仅仅靠笔在纸上的皴擦活动、线条移动活动就想成为一个书法大师,那可是一厢情愿的。他必须获得线条之外磅礴的中国文化精神气质和形象,来重新认识线条所表征的东方文化魅力。

记者:北大如何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

王岳川:我主要谈谈今年的研究生班课程:总体上约二十几门课程,北大教授将尽可能开设书法美学、书法文化学、书法文字学、书法与传统文化、海外书法的文化研究、书法专题、中国书论、画论、乐论研究、中国书法与其他文化形态比较研究等课程。另外海纳百川,吸收天下的俊杰来教学,不仅请到沈鹏、欧阳中石、李学勤等著名学者、书法家,也请到其他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包括海外的、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的,甚至美国的,再加上港台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来给学生开课,包括书法创作与鉴赏、书法与考古、书法与篆刻、书法鉴定等课程,这样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意义。可以说,北大书法所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不仅为教师,也为学生。老师可以把自己独到的、最新的观点、见解、理论在这里充分发表出来;学生可以在这里听到、学到、感受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受到启发,开启心智,使自己能有特别的收获。

记者: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侧重于史论的,有侧重于创作的,还有侧重于文化的。你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什么?欲造就什么类型的书法人才?

王岳川:我们有所侧重,一方面基本上遵循艺术教育的基本惯例,研究生有的侧重于搞书法史论理论批评,有的侧重于书法创作甚至于现代书法的创作。当代中国书法的一个前沿问题,就是书法批评家的缺席。过去很多书法理论家、评论家现在变成了策展人、策划人,这没有什么错。但是策划人、策展人和参展人变成一家以后,很难保持一定的批评距离,从而形成当代中国书法缺乏深刻而公允的批评的尴尬局面。缺席的批评使得中国书法的众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仅仅靠理论家的研究是隔靴搔痒,必须要有犀利、深刻、负责而到位的批评家。书法研究生中的理论人才,可更多地侧重于书法批评,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书法的文化发言。所以可能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毕业后要向成为书史家、批评家和理论家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注重造就书法创作人才。比较乐观地估计在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毕业展时,能够出现一种比较好的、祥和的氛围,有相当不错的书法创作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