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与创新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0-19

  近来,《光明日报》国学版展开了关于语文课是否应该回归传统的讨论。主张回归传统的与反对回归传统的都讲了各自的道理,但是,双方都存在着各自的偏颇。

  对于主张回归传统者来说,他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汉语言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中国文化传统,而应当包括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优秀文化

传统和当代新文明成果,否则,汉语言文化教育就会与现实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脱节、甚至相背离。因此,现代汉语言文化教育不是回到传统文化当中,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很好学习与正确了解及其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比较,发掘出适合今天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并进行文化创新。

  此外,主张回归传统者也应当认识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也应当是开放的、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而对于反对回归传统者来说,他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不能脱离传统文化所依存的历史环境,也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表达形式―――繁体字的文言文,而繁体字的文言文是与其所依存的古代那个历史环境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简化字的文言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表达古代文化经典的意思,但毕竟容易造成诸多不必要的误解。

  古文今译是一个经过现代加工了的传统文化,即是说,是一个不那么传统的传统文化,犹如外文汉译,总是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古典文献今译本,都只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而不是对原始古典文献的完整表达。

  中国历来强调“文以载道”,以繁体字文言文为表征的国学典籍,既是一种文化形式载体,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载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正是通过这些繁体字文言文的国学典籍而传承到今天的。这的确不能完全以古文今译的形式传承给未来,也不是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能够完全代替的。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既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只能以对原始文化经典的阅读和理解为基础,而不能完全假手于各种现代加工形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