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竇炎患者的飲食調理

 pp.lily 2012-10-19

鼻竇炎患者的飲食調理



鼻竇炎患者宜多吃:
    1、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攝取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如:柑橘類、葡萄、黑莓—有消炎作用);
    2、貝類和堅果,以攝取鋅;
    3、全穀類和豆類,以攝取維生素B;
    4、葵花子、種子油,以攝取維生素E;
    5、大蒜和洋蔥;
    6、具減充血作用的草藥和調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肉桂、丁香、洋蔥大蒜和薑。
    7、平時多吃清熱解毒食物,如:魚腥草、瓜類、冬瓜、綠豆、紅豆、蘿蔔、空心菜、莧菜、
      番茄、百合、白菜…等。
 8、每日飲水量宜在2500~3000cc以上。
 9、清淡飲食為主。
 10、除飲食之外,充足的睡眠及放鬆心情都能減輕發炎症狀。  
 
 藥膳、茶飲如下:
   (一)絲瓜絡魚腥草粥:絲瓜絡3錢、魚腥草3錢、米1杯。
           做法:藥材煎煮取藥汁,放入米煮粥。功效:清肺熱、袪痰濁。

   (二)銀花薄荷菊花茶:銀花3錢、薄荷4錢、菊花4錢、辛夷3錢。
           做法:以水500cc煮銀花十分鐘,再加入薄荷、菊花、辛夷煮30秒後熄火,
           放涼即可飲用。功效:清熱袪風,通竅排膿。

   (三)薏仁綠豆湯:蘆根八錢、多瓜仁1兩,薏仁及綠豆適量,少許砂糖。
           做法:先將薏仁以電鍋蒸熟透,藥材煎煮取汁去渣。再將薏仁、綠豆以及藥汁一起熬煮
           成湯,加少量砂糖,微甜即可食用。功效:清熱、利濕、排膿。
 
     (四)玉屏風飲:黃耆八錢、防風三錢、白芷三錢,蒼耳子二錢、甘草一錢。
           做法:將藥材以1000cc水煮沸15分鐘,去渣取汁,代茶飲。
           功效:補肺益氣,袪風通竅,適用於肺虛型。   
   
   (五)山藥蓮子粥:山藥三兩、蓮子(去心)三兩、米兩杯。
           做法:將材料洗淨,共煮成粥。
           功效:健脾益胃,燥濕袪痰,適用於脾虛型的慢性鼻竇炎者。

   (六)川芎白芷茶: 川芎三錢、白芷三錢、綠茶五克、紅糖適量。
           做法:以1000cc水煎煮藥材,去渣取藥汁,泡綠茶,取茶汁,加適量紅糖,即可飲用。
           功效:活血、袪風通竅。適用於風寒頭痛者。 
        
   (七)菊花蔓荊子茶: 菊花四錢、蔓荊子四錢、糖適量。
           做法:將藥材用開水泡,或放入沸水中略滾煮,去渣加適量糖,代茶飲。
           功效:清熱、袪風,清利頭目。適用於風熱型頭痛。 
 
  忌:
1、忌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洋蔥、蒜、韭菜、五香粉、麻辣火鍋…等。
2、忌吃煎、烤、油炸、肥膩食物:如:肥肉、羊肉、燒鵝、烤鴨、炸雞排、燒羊肉、豬排…等。
3、避免過於勞累、暴飲暴食或是著涼感冒,才不會加重鼻竇炎的情形。
4、忌吃易過敏食物,如:海鮮類、蝦、蟹…等。
5、忌吃生冷食物,如:冰凍食品、飲料、冰淇淋…等。
6、煙、酒等辛熱食物。
 
(一)肺膽熱、脾胃濕熱上蒸鼻淵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鼻竇炎是鼻竇的黏膜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而有發炎的現象。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俊明中醫師表示,鼻竇炎屬於中醫「鼻淵」的範疇,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其中,急性鼻竇炎的發病雖然表現於鼻,但卻也與臟腑經絡的病變有密切相關。

  中醫師陳俊明表示,急性鼻竇炎與肺熱、膽熱和脾胃濕熱有關
。當風寒侵襲,鬱而化熱,感風熱邪毒,襲表犯肺,邪熱壅遏肺經,導致邪毒循經上犯,結滯鼻竅,灼傷鼻竇筋膜,鼻竇不利而發病。

  或者常見嗜吃高熱量飲食者,易濕熱困脾胃,運化失常,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濕熱邪毒循經上蒸,停留聚集在鼻竇而發病。此外,或者因為邪熱犯膽,膽經熱盛,上蒸於腦,迫使津下滲而發病。臨床症狀特點為發病急、鼻塞、鼻腔有膿涕、鼻流濁涕、頭痛。由於急性鼻竇炎發病程較短,治療得當,數日即可痊癒。

  陳俊明醫師表示,急性鼻竇炎辨證分治包括:
  (一)風寒型:鼻塞嚴重,鼻涕清稀量多,嗅覺暫時喪失,鼻腔內分泌物增多,兼見頭痛,惡寒,脈浮緊。治療可用荊防敗毒散或麻黃湯合蒼耳散加減,以達到疏風散寒,宣肺通竅功效。

  (二)風熱型:鼻涕量多黏稠,色黃或白,鼻塞,嗅覺失靈,兼見發熱畏寒,咳嗽痰多,口乾,舌紅,脈浮數。治療可用麻杏甘石湯合辛夷清肺湯加減,以達到疏風清熱,宣肺通竅之效。

  (三)膽腑熱盛型:鼻涕黃濁黏稠如膿,鼻塞,頭痛,嗅覺遲鈍,全身發熱,口苦咽乾,面赤,目眩,煩躁,大便硬,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脈弦數。治療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以清瀉膽熱,袪濁通竅。

  (四)脾胃濕熱型:鼻涕黃濁量多,或鼻涕帶臭味,鼻塞嚴重,嗅覺消失,頭痛劇烈,兼見腹脹悶,胃納差,舌紅,苔黃膩,脈濡或滑。治療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有清脾胃熱、利濕袪濁之效。
 
(一)慢性鼻竇炎辨證分兩類
  慢性鼻竇炎患者經常會有鼻塞或鼻分泌物長期困擾的問題。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俊明中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與臟氣虛弱,外邪侵襲有關;而脾胃運化受損,也易導致濕濁停聚不散,成為慢性鼻竇炎;且目前正值天氣轉涼的時節,發病率更高,要特別注意。

   中醫師陳俊明表示,慢性鼻竇炎常見於急性鼻竇炎之後,久病失養,遷延日久而致肺臟虛弱,容易為外邪所侵襲。或由於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氣血化生不足所致。所以,當肺的清肅不利,脾的運化失常,餘邪留滯不清,濕濁之氣就會無法發散,而凝聚在鼻竅發病。

   陳俊明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臨床常見症狀有流黃濁涕,且多為膿性。鼻塞、頭痛、嗅覺減退、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等。尤其當全身抵抗力差時,如營養不良,長期疲勞,菸酒過度,上呼吸道感染等,都可能誘發慢性鼻竇炎。且以秋、冬兩季氣候寒冷時,發病率更高。

   陳俊明指出,中醫治療慢性鼻竇炎,辨證分型上,主要可分為肺虛型和脾虛型兩種,包括:

   肺虛型:
鼻涕白濁稠,時多時少,鼻塞嗅覺變差,平日體質虛弱,容易感冒,兼見頭昏腦脹,少氣懶言,舌淡紅,苔薄白。治療可用玉屏風散合蒼耳散加減,以補肺益氣,溫通鼻竅。
  脾虛型:鼻涕白黏稠或黃稠,量多,鼻塞較重,嗅覺減退,兼見頭痛頭重,食少腹瀉,四肢乏力,舌淡紅,脈緩弱。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以達到健脾強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