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组考前嘱托

 紫曦唯幂1 2012-10-20

语文组考前嘱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基础知识

1.字词

①字音:易读错字音、多音字字音(二字词语)、四字词语中易读错的字音。

②字形:易错字成语(四字词语)

③字义:关注词义、读音、词性

2.病句:

   复习原则:重点复习做过的篇子中的题,举一反三,可参考《说明检测》中常见语病。

3.文学常识:

   ①以课本中的重点作家作品为复习依据,重点复习作者、朝代(国籍)、出处。

4.古诗文默写:

①课标要求默写的古诗、古文,努力落实到一字不错,8分稳拿在手。

②名句更要重点复习。

5.名著欣赏: 中考必考!重点复习《说明检测》和平时做的卷子中的相关题目。要会从作品内容(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写作方法五个方面分析名著作品。

二、语言运用

仿写:

   努力做到与例句格式一致、语意相连、富有文采。(形似——神似)

排序:

①一般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整体-局部、主要-次要、现象-本质、总-分、大-小等)排序。

②句子间前后相连,一般有前句宾语成为后句主语(如链条式地后一个咬前一个尾巴)的语法特点。

③升华主题的句子往往在最后。

④选择题,可以依据选项使用排除法解题。

图表:

1.解题方法:抓住数据,横比、纵比

①读考题要求,明确要求指向。

(看清比较的是哪些方面的情况,有无注明年份,这些在答题时必须体现)

②分析数据变化(不写百分比的具体数据),观察发展趋势(既要纵比、也要横比)几个发展趋势又有什么关系:即关注共性,也要发现个性。

③最后写出信息(结论)。

④感受或建议从得出的结论来。

语文综合实践:

原则:提取信息全面准确;归纳概括简明扼要;语言表达合理新颖

探究发现需要关注主题、比较分析、找准方向!

1.主持人开场白:要有称呼(对象)、主题、引出下面活动的内容;有一定文采。

2.串场词:注意承上启下,承上一般总结前面内容。

3.结束语:既要有对主题的结论性语句,也要有一定号召性语言,还要有一定文采。

4、拟题:关注主题、简洁(最好新颖)

新闻缩写:

①新闻总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因此先抓导语句、导语段中的内容进行缩写。

②先留主谓宾(“谁” 或“什么”“ 怎么了”),时间、地点、什么情况下等内容根据字数定取舍。

③一定要注意两个谓语的情况。

第二部分、理解感悟

(一)文言文阅读

1.基础

①全面复习课标规定篇目文言文的字义、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②以书下注释为重点复习内容。

2. 阅读理解

考察三个层面内容:提取信息(用原文回答)

                 归纳概括(自己的话分析、概括)

                 整合感悟(联系背景、现实生活)

①认真复习《说明检测》中的文言文阅读。

②记清每一篇的中心、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③结合课上讲过的文言文练习试卷,逐篇落实。

④写景抒情一类的《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要相互比较表达感情的异同。叙事类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轮战》要会分析人物性格、重点情节、写作手法。

(二)记叙文阅读

1.记叙顺序和人称

顺序:⑴顺叙 ⑵倒叙 ⑶插叙

人称:我(一)、你(二)、他(三)

2.记叙的线索

线索的形式

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事为线索     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为线索                   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⑤以时间为线索                   ⑥以地点为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               ②文章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整体感知全文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展,概括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文章通常在略写部分使用叙述(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详写的部分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4.人物形象分析:

①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②分析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③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文章分析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5.分析重点情节:

  记叙文的结构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对于以上文章结构、情节上的重点会结合原文做出相应的分析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为后文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②分析文章结尾的主要作用:扣题,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议论抒情,升华主题,引起读者共鸣,交代故事结局。

③分析过渡段的主要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④分析高潮段的主要作用:故事主题、矛盾的集中体现,人物品质、性格最集中的显露,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高潮段是分析故事主题、分析人物的最重要的段落。

6.分析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记住十六个字:交待……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

能够结合原文分析具体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7.分析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①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思想内容。

②分析事件或故事情节分析思想内容。

③分析文章的景、物(环境)描写分析思想内容。

8.记叙文的词、句分析

①结合特定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②注意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③注意分析重点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作用。

④注意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言外之意。

⑤分析词语的原则是:词不离句

9.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⑴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等

会结合原文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比如:

对比:在文章中,将……与……对比来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的……性格或品质 。

⑵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⑶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

拟人:运用联想,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将它写成有人一样的语言、感情、动作等。赋予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便于把内容表达得更集中、更透彻。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寓答于问。可以增强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更加强烈,不容置疑,富有感染力,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被描述的事物的特征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可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可以突出重点,还能使行文有变化,不呆板。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可以强调突出某 一事物或某种感情。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相关的意思。把意思表达得更凝炼、完整,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 

10.标题作用(涵义):

答题步骤:

①先说标题本身的意思。

②后说标题隐含的意思(深层意思)。

③结合中心谈。

(三)议论文阅读

一、 议论文阅读的主要考点: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判断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3. 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4.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5. 概括论据、文段主要内容。

6.结合语境理解、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文章的语言特色。

7.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看法、感想、评价。

二、考试题型与解题方法。

(一)考查对论点的整体感知。

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总结论点的方法:

①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永不向挫折低头》,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③中心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判断句。

2.找准中心论点出现的空间位置。

(1)题目、开头、结尾、中间。

语言标志:有“可见”“总之”“因此”“我认为”“由此看来”等。

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2)先两头后中间。

总结论点的原则:总结论点先看题目;没有题目的,论点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开头结尾都有的,用开头不用结尾。

3.通过分析各段作者的观点(或分论点),从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4.不能很快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时,可以找出各段的中心句、作者的观点句,然后把这些句子联起来看,根据其句意间关系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从“论据”到“论点”反推法。

(二)考查议论文结构,论证思路。

1.论证结构:

①全文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②具体论证层次:纵式、横式、纵横交错式

2.主要题型:

①给文章划分层次, ②对过渡句、段的考查 ③直接分析论证结构

3.解题方法,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

①掌握议论文具体论证层次:

a. 横式                      b. 纵式                  c. 纵横交错式

分论点之间并列关系         分论点之间递进关系         近年中考常考结构

 从不同角度论证论点         一步步论证论点           例文:《留点空白》

 例文:《永不向挫折低头》  例文:《给女儿的一封信》         《生命的价值》

②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考察题型)

这类题目题目的问法有:“得出结论的过程”,“怎样论证论点的”,“论证过程”等,

解题方法:

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

第四,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然后按照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合论证的具体内容、论证方法、论证的角度进行综合回答即可。

例题:《新年话惜时》的第5题,见《中考复习指导》第70页。

(三)对论据的考查

1.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事实论据:具有典型意义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律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

2.主流题型:选择、判断能够证明论点的论据。

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选取论据,首要的是从根本上理解论据的中心意义,看其能否证明论点,这是选取论据的标准,也是正确作出选择的根本。

3.对论据作用的分析。(补充论据是近年中考重点)

首先要知道“论据证明论点”的基本作用,其次要明确论据直接证明的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提高答题的针对性。第三要知道使用“论据”是为了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4.为文章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四)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一般表述形式:运用了……论证方法,……地论证了……论点。

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

   作用:用事实说话,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引证法:是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论证的权威性。

对比论证法: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作用:通过……和……两个论据对比,或者用一个论据的……与……两种结果对比,突出表现了论点(或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比喻论证法: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作用:把……比喻为……,进而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通俗易懂。

   考点:对于论证方法的分析要结合原文,分析每一种论证方法在句中、段中、文中的具体作用。

(五)概括论据、文段主要内容。

1.主要题型:概括论据、概括语段内容、概括特殊指代内容

2.议论文中对事实论据的概括,在遵循“某人做某事”的同时,概括时还要考虑体现为中心论点服务这一点。

(六)结合语境理解、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文章的语言特色。

1.主要题型:理解具体词语的意义、理解句子含义、根据文章语言特点,选择相关语句进行赏析等。

2.对议论文语言 “准确严密”特点进行分析。

从限制性词语(状语、定语)的使用和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分析语言的逻辑性,内在联系密切, 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

3.对议论文语言“鲜明生动”特点进行分析。

①从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生动性特点。

②从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品析。

③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角度品析语言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4.对议论文语言“概括简洁”特点进行分析。

(七)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看法、感想。

1.基本题型:一是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某种观点或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题目中提出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相关或相反的论点,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见解;四是就文章内容,结合自身谈感受等。

2. 主要问题:

①    审题不清,问题不明确,经常出现漏点不答,答题没有目的,针对性差;

②    观点不明,讲道理不能自圆其说;

③    讲道理有理无据,缺乏具体内容,空洞,不充实;

④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的,却缺少与现实的联系;

⑤    语言语义不联贯,表义不明确。

3. 解题方法:

①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答题。

②说理要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③语言简练,语意联贯。

范文:《新年话惜时》(2005年北京市中考题)

(四)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整理为主要内容。

说明对象分为事物、事理两大类。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是事物,要弄清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点;说明对象是事理,要弄清事理的本质。

3.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按建造、生产、演变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说明。

空间顺序: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结构等,往往按空间顺序说明。

逻辑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和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特点的常常按逻辑顺序说明。逻辑顺序包括:

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了解即可)

4.理解运用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配图表。

一般表述形式:运用了……说明方法,……地说明了……的……的特点。

下定义:用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

      考点:为说明对象下定义,要结合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本质性描述。

引资料:用科学理论、观点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可信度高。

分类别:按一定标准,有条理地从几方面将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说明。

作比较:用人们较熟悉的同类事物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易于理解。

列数字:用数字具体准确、精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清事特特征,取其相似点来作比。

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把复杂或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配图表: 将说明内容转换为图示、表格,用图表说明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考点:说明方法的分析要结合原文,分析每一种说明方法在句中、段中、文中的具体作用。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中的说明文,主要是科普说明文,所以说明文语言的特征主要是“科”、“普”两个方面。

“科”: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精确、严密、科学性强。比如像:“一般”、“大概”、“大多数”、“据不完全统计”等词语。

“普”: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为了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易于普及科学知识,说明文在语言中也会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如用到拟人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赋有文采。

6.联系实际体会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题目

科学精神:主要有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不屈不挠、坚持真理、锲而不舍、勇于献身等

科学方法:主要有关注细节、留心观察、思考联想、敢于质疑、假设推理、不断探究等

范文:《蒙娜丽莎微笑揭秘》(2004上海中考题)、《绿色建筑》、《如果没有病毒》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

导语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总要求:读懂材料、看清要求、选好角度、精心布局

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

考场作文第一项任务是读懂材料。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是文字材料就要仔细阅读、仔细圈点,圈点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这是作文选材料、确定中心的根据。审题不得遗漏,读提示,读要求。

一篇优秀作文第一要符合题意,要明确要求,按要求去写。审题不仔细,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或丢掉某一方面的要求,是考生易出现的问题。要克服这一点,考生要逐字逐句地分析题目及要求,要在需要重点体现之处,用“点”“线”标示出来以免忽视;还要读出材料中所隐含的意义。

记叙文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材料要有真实性。要正面立意。现在的作文多要求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永恒的真理。

2.材料雷同的情况较多,有抄袭之嫌。我们进行的作文练习,推荐的范文,要学方法,学技巧,切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永恒的真理。要巧用学到的东西,学会变通。

3.记叙描写中要穿插必要的议论、抒情。缺少精华的东西。得二类或二类下。一要学习老师下发的资料中同学的写法,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升华中心。另外,注意思想感情健康,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4.内容不要空洞。点题定位后,马上承上详写。写作的过程应该先确定中心,在开头结尾用简洁的话明确写出中心。明确中心后在组织材料,这样可以保证文章详略得当,把表现中心的材料详细写,详略要得当。中间适当点出体现中心的关键词。(如《和谐之美》 处处点“和谐”,而且“和谐”越早出现越好)

避免硬伤,注重仪表

1.不要涂抹,出现错误使用修改符号。

2.尽量不出现错别字,认真检查。标点使用要规范。

3.字数不足要扣分,700-800字为宜。

按“五个一工程”努力打造自己的考场作文

一个靓丽的标题(但标题千万不要写成病句、长句!也不可太晦涩难懂!)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一句点明话题(或主旨)的话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一个整洁美观的文面

附【说明】

 1. 漏写题目扣2分。

 2. 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3. 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符号的扣2分,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而影响表达的,扣1分。

 4. 全文书写极其潦草难以辨认的扣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

 5. 字数不足部分,每50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附:目前所谓的“创新作文”或“作文创新”大体有这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方面的创新,二是内容方面的创新。相对来讲,形式方面的创新比内容方面的创新容易突破。从掌握的材料看,形式方面的创新有以下几个类型:(结合个人写作情况,不提倡轻易尝试)

1.书信式;  2.小标题式;  3.日记式        等

记住: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写空有花架子,没有内容的文章。

最后的话:

考前最后几天,在家复习期间,请同学们参考这份珍贵的《初三语文考前嘱托》,结合相关资料、练习认真复习。记住,你们在家挥汗如雨,我们在学校挂肚牵肠;你们在考场内经天纬地,我们在考场外望穿秋水。在最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心与你们同在。我们为有刻苦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你们而骄傲!我们为有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你们而自豪!

努力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拭目明日之中华,必是你们的天下!

同学们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语文老师嘱托。老师们不胜欣慰感动!

今当中考,临表涕零,不知所云。祝大家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